影视作品中温良宽厚的乾隆是真实的吗?

大抵是为了塑造角色形象而美化的吧。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雍正和乾隆俩父子在世之时,都被民间指责有十大罪过,指责雍正的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4 14:57:32

大抵是为了塑造角色形象而美化的吧。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雍正和乾隆俩父子在世之时,都被民间指责有十大罪过,指责雍正的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任佞。如此咒骂皇帝的文字,赖有雍正自己颁发的《大义迷觉录》予以保存。但乾隆登基后,便将《大义迷觉录》作为禁书,不许流传了。

而辱骂乾隆的“五不可解、十大过”,系民间假借工部尚书孙嘉淦的名义写所谓“奏稿”,乾隆帝于十六年(1751年)兴起大狱,而文献今则无存。令后人只能知道他的两条罪状:南巡;杀大臣讷钦。

同样是责难皇帝有十大罪状,一个是公布,一个是销毁,由此可见乾隆的性格大抵是个什么样子。

题主所问之乾隆宽厚,大抵是有的,这种宽厚主要来源于乾隆对他祖父康熙的崇拜。乾隆对康熙万年年对贪官或大臣徇情舞弊的事情,不予深究以保全之的行为,却是有条件地予以赞扬,这种盲目崇拜下的“宽厚”,在我看来也是比较不靠谱的。所以后来出了个和珅。

而乾隆的性格之中,还有一处比较令人诟病的特点,那就是他尤其喜欢听赞扬、奉承话。乾隆元年孙嘉淦曾上书清皇帝主意这个毛病,后来在乾隆二年御史陈其凝也劝陛下要警惕啊。可乾隆并不在意,乾隆处理政事求标新立异,追求仁厚,其实是一种邀誉。他的宽仁之政,有其性格中这种好谀的因素影响。

乾隆一向是好大喜功的,气量却并不宏伟。1743年,清廷设“阳城马周”科挑取直士(马周为唐朝监察御史,以敢于直谏闻名)。乾隆此举本来是为了博“善于纳谏”之誉,不料素来以憨直闻名的江南名士杭世骏提出,大清一统多年,朝廷用人当不分满汉,满洲才俊虽多,但比起汉人不过十之三四;天下巡抚满汉各半,各省总督却无一汉人,这未免重满轻汉,难道汉人就无一堪任总督?

乾隆看完后,气得把卷子扔在地上,并喝令刑部治杭世骏的罪。刑部得旨后初拟死罪,但满朝文武都为杭世骏说情,说皇帝既下诏求言,如今却出尔反尔,若杀了杭世骏,今后谁还敢说真话?乾隆听后,只好将之免官,放归乡里。

故事说道这里还不算完,却说杭世骏回到杭州,以教学及经商为生。多年后,乾隆南巡至杭州,杭世骏也去接驾,众人当中,乾隆一眼就认出了杭世骏,于是问他何以为生?杭世骏说靠买卖废铜烂铁谋生。乾隆听后很是开心,便写了“买卖废铜烂铁”六个大字赐给他。

后一次南巡中,乾隆又见到杭世骏,问:“你脾气改了吗?” 杭说:“臣老矣,不能改也”。乾隆听后冷笑一声:“何以老而不死?” 杭世骏梗着脖子说:“臣尙要歌咏太平”。乾隆这次冷笑不出来了。

由此可见,乾隆的宽厚更像是政治作秀,而不是其性格使然。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也是极好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