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新喜剧之王》前面是一点看点都没有,电影还没上映就遭到很多网友的吐槽,一开始我以为王宝强演的是星爷当初的角色,我还觉得挺有看头,后来抱着捧星爷场的心态去看了看,
星爷的情商哪有这么低的?动不动就影射这个影射那个的,还生怕别人看不出来。
影射,或者说“对号入座”,艺术家是不会简单地用这种不高明的手法的。
而观众如果这么想问题的话,也很无聊。
且看我对此的解读:
1.创作,一定是集众家所长,为我所用,而人物设定,一定也是千面集于一体,毎个人的影子都有体现,但绝不会只是某一个人的画像。
你非要这么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对号”,还是看纪录片、纪实片、新闻片好了。
具体到《新喜剧之王》,如梦身上有没有星爷的影子,有!还有没有别人的影子?多了去了。一个如梦身上,有着千千万万跑龙套人的梦。
艺术在于升华,在于提练,人物设定也是如此,它是基于生活基于现实的,但这种升华和提练又是高于生活高于现实的。
问题来了,我们怎么可以把艺术直接当作生活呢?
2.《新喜剧之王》不是简单的影射之作,那么,它是什么?
我以为,它是星爷的调整之作。
这个调整是从《长江7号》开始的。这之前的《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都是证明之作。证明什么?证明除了一般的无厘头,星爷也是可以拍出二般的伟大的无厘头之作的。
为此,周施主他“一夜白头”,问世间电影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功夫》是巅峰之作,按照艺术创作规律,高峰之后会是一段平缓期或调整期,毕竟人不是机器,会永远亢奋。所以,写出长篇巨著后,星爷开始用散文小品平复心情了:《长江7号》《美人鱼》,包括这部《新喜剧之王》都是。
吃多了大鱼大肉,也来点青菜豆腐吧。但绝不能让肚子饿着,不然肚子也会跟你生分的。
而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他会不断地思考突破,并尝试,《西游降魔篇》等是例证。正是在这种调整尝试中,也许下一部伟大的作品就要诞生了。
就算伟大的作品不再出现,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星爷把那么多小人物推到了台前,是功德无量的事噢。
你们有什么好的观点吗?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