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相同之处就是愚忠伪孝。两人都是国家继承人,却明知奸计而入媾,自杀身亡,看似忠孝,其实不然,原因是,父祖先辈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是需要两个人去承担的,而他们确实是忠心孝义并
晋国太子申生和秦朝太子扶苏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德君子,为了不和父亲发生冲突,两人都选择了自杀;不同的是,申生手下没有大军重臣辅佐,而复苏手下却有蒙恬的30万大军。本文就这一现象做深层次的分析。
申生和扶苏的悲惨结局
一、申生的悲剧
晋献公娶了个漂亮的老婆,名字叫骊姬,骊姬生了个奚齐。晋献公爱屋及乌,就想把太子申生废了,骊姬假装不让废。后来骊姬在申生给晋献公的祭肉里下毒,然后揭穿,晋献公很生气。身在外地的申生很害怕,既不愿意起兵攻打父亲,也不愿意逃走,就自杀了。
二、扶苏的悲剧
秦始皇病重期间,准备把皇位传给儿子扶苏,赵高和李斯害怕扶苏上台后对自己不利,就
私自更改了遗命,假传圣旨,让
扶苏自杀。大将蒙恬一再劝说,扶苏不听。扶苏死后,胡亥登基。
选择自杀合理吗?
古代人讲孝道,父母命,不可违。还有一个说法,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太子既是君王的儿子,同时也是臣子。按照这个说法,申生和太子的做法是对的,但这样做真的对君王好吗?肯定不是的,原因在于:
一、儿子死后,老子背上骂名。申生自杀前,有人劝他赶紧逃跑,申生却说:如果我走了,父亲肯定会背上骂名,容不下自己的儿子。他就不想一想,如果他死了,世人会怎么议论他的父亲?百姓都知道,虎毒不食子啊。
二、扶苏仓促自杀,毁了秦氏江山。扶苏在使者的逼迫下,不顾蒙恬的劝说,说父亲要我自杀,我能怎么着,说完后就自杀了。秦始皇生前让他当30万大军的监军,还有名将蒙恬的辅佐,可谓身兼重任,难道他临死之前就没想想,秦始皇为什么要他担负这么大的责任?他死了后,一心一意辅佐他的蒙恬怎么办?匈奴要是趁机入侵怎么办?扶苏自杀后,胡亥上位,三年后秦朝就亡了,可以说,扶苏的“孝”,毁了祖宗的江山。
“父母命,不可违”之外还有一句话,叫做“小棒受,大棒走”,意思就是说父亲要是小打小闹,就忍受着;如果父亲要是准备重重处罚,就赶紧离开,暂避锋芒。历史上有很多君王一时动怒想杀自己的儿子,可是过一段时间气消了后,就后悔了,父子之间能有多大的仇啊?
申生和扶苏适合做君主吗?
假如申生和扶苏没有自杀,他们是合格的君王吗?我看不见得。为什么呢?刚刚我们分析了,申生的死,让他的父亲晋献公背上杀子骂名;扶苏的死,更是导致秦朝很快灭亡。在生与死如此重要的大事面前,就没有考虑清楚后果,要是让他们当君执政的话,行动该有多么鲁莽?
历朝历代,要相当一世明君,光靠善良贤德是不行的,要具有审时度势、杀伐果断的心理素质和人格魄力,很明显申生和扶苏不具备这些,让他们当太平君主还可以,一旦发生重大变故,很可能将国家弄得一团糟。
综上所述,申生和扶苏选择自杀,可谓鲁莽之际,既不算孝,也不可能是合格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