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由寒食节演变而来的吗?

清明节是由寒食节演变而来的吗?
清明节始于周代,距今己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春风后第十五日,万物生长,草木萌生,一年一度的新生命循环开始,气候风清景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7 14:45:35

清明节和寒食节都是来源于远古时期的两个不同节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节日,一般为公历的4月5日前后,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清明节是以扫墓祭祀、春游踏青、植树为主的重要节日。

在上古时期,人们通过观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变化规律,制订出二十四节气,汉代时正式收入《太初历》作为农事指导补充。其中之一的清明节经过历史变迁,吸收了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成为既是自然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重要节日。

而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晋国大臣介子推设定的节日,它来源于上古改火的旧习,远古时期,人们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到了春三月他们就要把上一年的火种全部熄灭,称为“禁火”,然后再重新钻木取火,称为“改火”,在禁火和改火之间的这段时间,无火可用,人们要准备好充足的熟食,这就是最初的寒食节。寒食节在汉代很多地方要禁食一个月,由于期间以冷食度日,对人体健康不利,唐朝将其缩短为三天。

宋元时期,随着清明节地位的上升,逐渐取代了寒食节,寒食节的禁火、冷食等风俗都被清明节所融合吸收。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