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千古词帝的李煜,他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该如何理解?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朝雨声声冷,又晚来风。林花不堪惊,散了春红。一季香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9 19:35:29

说李煜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会作词的应该一点也不夸张。

这位擅诗词、通音律、工书法的“艺术大师”、无心政治、不贪权势的“三流皇帝”真的是有点生不逢时呀。

他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不知打动了多少的文人墨客,让人读罢愁不胜愁?

从雕栏玉砌的金銮殿,跌落到阴暗逼仄的黑牢房;从一呼百应的九五之尊变成前途难卜的阶下之囚。这一系列的“巨变”,很自然的,也影响到了他的诗词创作。

也因此,李煜后期的词作一直缠绕在孤、绝、愁、断、痛、别、冷、恋……之中。《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也概莫能外,词牌与其说是“相见欢”不如说是“相见难”。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瞬就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匆。也是无可奈何啊,如此柔嫩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的昼夜摧残呢?

常人一般多写春季盛开的烂漫百花,而这里,作者却由林中落花入笔,感时而伤春。“太匆匆”,一句短促的概叹,说明往往越是美好的东西停留的时间往往越短,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而后一句的“朝来寒雨”和“晚来风”的相摧,更是加速了花落。真是瘸子遇到棍子打,屋漏偏逢连夜雨呀。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胭脂泪:旧时,女子脸上常涂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变成红色,故名。这里代指雨中飘落的红花。

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娇羞美人的胭脂泪。花儿和怜花之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重逢呢?人生啊,令人遗憾愤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林花逢春雨,词人倍生怜悯之心。古人常说“一枝梨花春带雨”,以丽人的胭脂泪来比喻红色的落花大概是由来已久吧?

花儿年年开、年年落,但赏花之人却并非年年都能光临,因此“相留,心醉”很难。这种恨连绵不绝,一如那东流之江水。

李煜词作上承花间,下开两宋。向来少用典、无雕饰,精炼准确的白描即能让人“身临其境”,读罢久久难以释怀。这大概就是文字的终极魅力吧?

也许是在囹圄中吟诵了太多的“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让彼时的宋太宗嗅到了“叛逃、复国”的“迹象”,最后用一杯毒酒结束了李后主那42年短暂的一生,从此——

阴间多一哀愁冤魂,阳间少一风流词帝!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