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理由不成立,因为在康熙朝,皇贵妃就是代理皇后主持六宫事宜的,不是用来追封的。康熙本人没有追封过任何一个妃子为皇贵妃,对于无法做到皇后的嫔妃(温僖贵妃不能做皇后,否则会导
这个理由不成立,因为在康熙朝,皇贵妃就是代理皇后主持六宫事宜的,不是用来追封的。康熙本人没有追封过任何一个妃子为皇贵妃,对于无法做到皇后的嫔妃(温僖贵妃不能做皇后,否则会导致后宫势力失衡,甚至储位动摇),在康熙朝贵妃已是顶点,不会再加封(哪怕是追封),这不说明康熙对她的态度。
(遏必隆)
简单介绍一下,温僖贵妃,满洲镶黄旗钮祜禄氏,出身名门。祖父额亦都,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父亲遏必隆,顺治托孤忠臣,康熙早期四辅臣之一,一等公,曾封太师(鳌拜之乱后剥夺)。姐姐是康熙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身份尊贵,康熙二十年册封贵妃,二十二年为康熙生下了皇十子胤䄉,二十四年生皇十一女。康熙三十三年去世,赐谥号温僖,未追封皇贵妃。
(孝昭仁皇后)
其实,在后宫,尤其是在皇帝年轻时的后宫,能否获封高位并不完全取决于皇帝究竟多喜欢你,更重要的是母家的地位。康熙后宫中,地位最尊贵的三任皇后,孝诚仁皇后出身赫舍里氏,是四辅臣之首索尼的孙女,又是原配妻子,地位超然。孝昭仁皇后出身钮祜禄氏,是四辅臣之一遏必隆之女。孝懿仁皇后出身佟佳氏,是康熙舅舅佟国维之女。这三位皇后都属于老牌贵族,靠着父祖辈的功勋亲贵地位入主后宫。而康熙最早的四妃(惠妃那拉氏、宜妃郭络罗氏、德妃乌雅氏、荣妃马佳氏)纵然入宫早、子嗣多,甚至到了老年还荣宠不衰(宜妃公认宠冠后宫,德妃五十岁后还破例侍寝),但终康熙一朝也就是妃位,不要说皇贵妃了,贵妃也没机会,德妃算是母凭子贵成了太后,其他的也就只能是个妃。
而三任皇后不仅自己做到了母仪天下,连各自的妹妹也都身居高位。孝诚仁皇后的妹妹赫舍里氏生前未获封,去世后追封平妃,这已经是最差的一个了。孝懿仁皇后的妹妹佟佳氏获封贵妃。孝昭仁皇后的妹妹钮祜禄氏也获封贵妃,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温僖贵妃。
(孝懿仁皇后)
然后就说温僖贵妃为什么只能做到贵妃,因为后宫势力要讲究平衡。三任皇后来自三大家族,就是一种平衡,皇后轮流做。温僖贵妃要怪就怪自己有个姐姐也在康熙后宫,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十三年去世后,三年后位空悬,康熙十六年,孝昭仁皇后入主坤宁宫,次年去世。由于钮祜禄氏已经出了一个皇后,所以第三任皇后只能来自别家,就轮到了康熙的表妹孝懿仁皇后(康熙十六年封贵妃、康熙二十年封皇贵妃、康熙二十八年临终前进位皇后)。其实如果不是病重,可能她也做不了皇后,而是会以皇贵妃身份一直统摄六宫。温僖贵妃就一直在孝懿仁皇后压制之下,她获封贵妃的康熙二十年正是孝懿仁皇后成为皇贵妃的时候,一切都是注定她只能在孝懿仁皇后之下。
(胤䄉)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二十八年,孝懿仁皇后去世。按理说作为唯一的贵妃,温僖贵妃似乎是有机会成为皇贵妃乃至皇后。但她其实毫无机会。原因就是——儿子。康熙在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去世后一直悉心培养太子胤礽,这是他心中继承人的不二人选。之后的两任皇后孝昭、孝懿都有一个特点——无子。这样,胤礽就永远是唯一的嫡子,绝对的皇位继承人。而温僖贵妃却有皇十子胤䄉在,如果她做了皇后,胤䄉便会成为第二个嫡子,就算自己不争,也会有好事者求“定策之功”,想把胤䄉拱上储君宝座。即使只是皇贵妃,由于有“副后”之名,也是极有希望做到皇后,依然会有人攀附胤䄉,企图推翻胤礽。而随着皇子们逐渐长大,争储之心难以杜绝,稍有风吹草动就会产生很微妙的变化。这绝对是康熙不想看到的。所以她只能做贵妃。
最后说说死后追封皇贵妃的问题。康熙本人从没追封过任何一个妃子为皇贵妃。他仅在孝懿仁皇后生前将其封为皇贵妃,这也是为了让她主理后宫事宜,填补孝昭仁皇后去世后的空白。其他获得皇贵妃封号的全都是雍正以后追封:敬敏皇贵妃在康熙朝生前仅为妃,因其为雍正最信任的弟弟胤祥之母而获雍正追封,惇怡皇贵妃在康熙朝为和妃,雍正朝尊为皇考贵妃,乾隆朝尊为皇祖温惠贵太妃;悫惠皇贵妃在康熙朝为贵妃,雍正朝被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朝尊为皇祖寿祺贵太妃。二人都是雍正、乾隆朝才获得“皇贵妃”的地位。而反观康熙自己追封的妃嫔,基本都只到妃位、嫔位,连一个贵妃都没有,不要说皇贵妃了。因为皇贵妃是副后,作用是替代缺位的皇后主持后宫,是一个“实用”的位子。康熙还是比较务实,就不追封死后的妃嫔这个位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