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的温僖贵妃死时为什么没有追封皇贵妃?是因为失宠了吗?

这个理由不成立,因为在康熙朝,皇贵妃就是代理皇后主持六宫事宜的,不是用来追封的。康熙本人没有追封过任何一个妃子为皇贵妃,对于无法做到皇后的嫔妃(温僖贵妃不能做皇后,否则会导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0 06:49:49

清朝入关之前后宫之中并不设皇贵妃,所以清太祖和清太宗两位皇帝的后宫之内都没有皇贵妃,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定鼎北京,顺治皇帝沿袭明朝制度始于后宫之中设置皇贵妃之位,董鄂妃是清王朝第一位皇贵妃,也是顺治朝唯一的一位皇贵妃。是顺治一朝虽然有皇贵妃,但是并没有对皇贵妃的设置人数和享有的权力做出明确的规定,这种现象持续到康熙一朝。

康熙时期对于皇贵妃之位作了明确的规定“皇后之下设置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同时康熙皇帝还规定,皇贵妃位同副后,在宫中没有皇后或皇后病重、或是被废之时可代行皇后职权。由于皇贵妃权力较大,极易对皇后之位造成威胁,所以皇贵妃并不轻易设置。

在清朝,皇贵妃的册立无外乎有几种情况:

1、皇后被废(世祖皇后梦古青被废,董鄂妃晋位皇贵妃);

2、皇后失宠(乾隆继后辉发那拉氏断发后失宠,令贵妃晋位皇贵妃);

3、做皇后前的转正考察期(乾隆继后辉发那拉氏由娴皇贵妃升为继后);

4、贵妃病重之时被晋为皇贵妃冲喜(雍正贵妃年氏病重时被晋为皇贵妃、乾隆纯贵妃病重时被晋为纯皇贵妃);

5、已故嫔妃因子嗣或母家有功而被追谥为皇贵妃(皇十三子生母敏妃被雍正追谥为敬敏皇贵妃)。

清朝皇贵妃的晋封,基本无外乎以上几种情况,那么康熙朝的温僖贵妃为何没有在去世前被封为皇贵妃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温僖贵妃作为唯一有谥号的贵妃,不宜再次追封为皇贵妃:

依据清朝后宫制度,只有皇贵妃和皇后才能拥有自己的谥号,其余所有位份的嫔妃都是没有获得谥号的资格的,温僖贵妃作为清朝唯二的特例,实际上已经是获得了莫大的荣宠,除了温僖贵妃以外,清朝另一位并非皇后和皇贵妃却拥有自己谥号的嫔妃侍皇太极宠妃海兰珠,海兰珠在死后被皇太极亲谥为“敏惠恭和元妃”。康熙皇帝没有将温僖贵妃追封为皇贵妃,却独独给予了她谥号的哀荣,这极有可能是因为康熙皇帝怀念自己的继后孝昭仁皇后,孝昭仁皇后是康熙帝引为知音的女子,深得康熙帝的宠爱。而温僖贵妃则是孝昭仁皇后的亲妹妹,她的贵妃之位也是在孝昭仁皇后崩逝后第三年获封的。康熙皇帝对于温僖贵妃,极有可能是爱屋及乌或是“睹物思人”。

其次,给予已故的温僖贵妃过度的关注容易引发其子允俄夺嫡之心:

康熙皇帝没有追封温僖贵妃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杜绝温僖贵妃的儿子、皇十子允俄有争夺储君的心思。康熙晚年,诸皇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相互厮杀,康熙活着的时候只有孝懿仁皇后是皇贵妃,不追封温僖贵妃为皇贵妃更多的是政治因素,皇十子母家钮祜禄氏家族的势力非常强大,如果贸然追封温僖贵妃为皇贵妃,只会给皇十子增加夺嫡的资本,这是康熙皇帝不愿意看到的。康熙皇帝看重嫡出的皇太子,他甚至只把太子当儿子,其他的儿子当奴才来用,为了确保太子地位,当然不能出现另外一位副后和嫡子,但是为了补偿,就加了谥号温僖。

第三,温僖贵妃生前性情乖张跋扈,已经失宠与康熙:

温僖贵妃出身非同寻常,她的父亲是康熙皇帝早年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而温僖贵妃的亲姐姐这是康熙皇帝的第二位皇后孝懿仁皇后,这样显赫的身份使得温僖贵妃养成了嚣张跋扈、恃宠而骄的性格。出身在这样的世家,有父亲和姐姐的庇护,温僖贵妃的宫廷之路走得很是平坦,康熙二十年,孝昭仁皇后崩逝后的第三年,温僖贵妃被册封为贵妃,开始得到康熙帝的关注和宠爱。但是其父遏必隆和姐姐孝昭仁皇后的先后去世之后,温僖贵妃便失去了依靠,性情变得乖张跋扈,有皇嗣傍身的她甚至有了为自己儿子争夺太子之位的野心,故而遭到了康熙帝的厌弃。

关于温僖贵妃没有被追封为皇贵妃的原因,历史上有很多说法,一些是根据史实推测,一些则纯是纯属穿凿附会,毫无根据。温僖贵妃的谥号寓意温暖喜乐,是一个很不错的谥号,相比康熙皇帝对于温僖贵妃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实际上康熙皇帝对于嫔妃的晋封的册立是很吝啬的,很多陪伴了康熙皇帝一生并且生育多位皇子的嫔妃都是到了康熙晚年才获得了个像样的名分,温僖贵妃生前就能做到贵妃,死后有获封谥号,这实际上已经非常不简单了。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