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自古皇家权欲至上,为了太子之位、皇帝位置,兄弟反目,父子成仇,但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初,朱元璋登基大宝,坐稳皇帝位之后,在他的26个儿子中,直接立大儿子朱标为太子,其他皇子为什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朱元璋二十六个娃里,出彩的他也不少,毕竟作为开国皇帝吗,儿子一怂怂一窝,那是没有的事。
但只要朱标不死,您别说是朱棣了,其余二十几个娃,根本就没有他们什么事,也生不出啥别样的心思,有意见他也得窝到肚子里憋着,得空去趟茅房放空一下就得了。
所以像康熙那样上演啥九子夺嫡的戏码,根本没有的事。可惜啊,天妒英才老天爷早早的就把这朱标给收走了。
这一家伙把个朱元璋痛的好悬没趴下,死命撑着就想让这后继者朱允炆拔高,再拔高一点。但这朱允炆和文臣靠的太近,嘴上的功夫不错,但这心肝脾肺肾太软了一点,让那些个已经心如死灰的叔叔大爷们的心思活泛了不少,结果就把个江山丢的稀里哗啦,落了身死族灭,大好江山便宜了朱棣。
当然咱也不能说这朱棣干的不好,人家朱棣干的也不错,这是个纯爷们,是人家喊出了天子守国门,君王社稷死的口号,大明朝终其一生都遵守了这个诺言,这岂止是一个好字了得。
咱今天就事论事,今天说的这几个人,老梁都得点个赞,都不错。
好了,咱把话头拉回来接着聊。
朱标其人
这么说吧,咱这大明朝挨着满清有点子近,这有些个事,整的不明不白的。毕竟咱了解大明朝是从《明史》上了解的,而这《明史》却是满清那会的张廷玉设计的。
而张廷玉所在的朝代,恰好又是满清文字狱达到巅峰的时期,就为了那俩破字都死了不老少的人,您就更别说这《明史》中记载了。朱标这事也就寥寥几笔,把这么个人就给耽搁了。
所以今天这事,咱得从字里行间透出的那么一丢丢的味道来品味当年的事情。
相当年,朱标出生的时候,朱元璋这个当爹带着一帮子大头兵抡着大刀片子砍南京的城门洞。这长子一出生,把个朱元璋开心坏了,这就在南京这嘎达找了个山头,留了俩字:“得此山者,不患无嗣!”
也是,人哪,只要不是混蛋,第一个娃总是那么开心,而且朱元璋这娃还是他那糟糠之妻马皇后所生,对人家朱元璋来说这就是双喜临门啊!
您要说朱元璋没对这娃有什么希望,那叫胡说,所以当这朱标在朱元璋心心念念下,长到了五岁的时候,这就赶鸭子上架请了宋濂当老师给朱标启蒙。
说道这里咱转过头来瞅瞅朱棣,都长到七岁了。眼瞅着比门口那俩石狮子都高了,朱元璋这才想起给他取名字,这时间点上,恰好是朱元璋把这天下给平定差不多的时候,高兴的过了头,才想起有这么个儿子。
这叫人比人气死人啊!
这到了大明朝开国的头一年,那事多如牛毛,朱元璋都没有放下朱标这大小子,立马给他整出了一套高大上的人马组团搭台,让他当主角。
一大帮人独独教他一个人,左手李善长右手徐达,屁股后头跟着常遇春,冯胜等等,你就说吧这要文有文,要武有武的,这娃只要不傻,成才就不说了,拿来当一个国家的顶梁柱没啥问题。
所以这朱标打一出生,朱元璋就是按照太子的标准来培养的,其他人就没这待遇,基本上就是一个放养的状态,您自己个本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原则自己个找出路去吧。
你说这事有的比吗?没得比!
这还不算,朱元璋还时不时的,自己个充当老师,提着耳根子传授帝王之道。
话说朱元璋就是个狠人,就这么耳提面授之下,您要说朱标不是个狠人,老梁一准给你亮个后脑壳,咱根本就不信。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就要说了:“老梁你个大嘴巴,你快拉倒吧,历史上都有定论,说朱标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集合了儒者的风范,仁慈的典范,哪里的狠人,窜行了吧!”
开头咱都说了,今天这事,咱的从字里行间里闻这味道。
这就来了。
朱标是个狠人
首先,大家伙都知道朱元璋是个狠人,但就是这么个人,在洪武十年的时候,就整过这么一道旨意,大体意思是,这朝堂里的事,先拿到太子那头,让他瞅完了,然后拿到俺老朱这里,让俺听听就行了。
这是啥意思?很明显这就是放权,这朱标处理的不合他朱元璋的口味,那就不是一路的。这不是一路的,俩人早呛起来,还能论到朱标一直插手朝堂的事,朱元璋早就大脚丫子往死里踹这朱标了,你以为他不敢。
大家伙都知道,明初有四大案,这四个案子有三就发生在朱标参与朝堂事的时候。分别是胡惟庸案,空印案和郭恒案,至于最后一个蓝玉案,这是朱标死后的事,但这事和朱标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咱回头再说这蓝玉案。
就这前三的案子,每个案子诛杀之人都是以万计的,这朱标要是个仁慈的人,这爷俩还能凑在一起往一个锅里撒水?你拉倒吧!
咱就从史料上瞅,就没有瞅见这爷俩在大方向上有啥不一样的举措,根本就没有!
朱元璋狠,朱标更狠!
说道这里,有人就说了:“在胡惟庸这案子里,他朱标就给自己的老师宋濂求过情!”
是,这说明什么?说明朱标是仁慈的,但他的仁慈是有限的,看人下菜,这很符合一个君王的标准。
而且宋濂这事,是受到了他的孙子的牵连,才遭殃的。这宋濂要是直接参与进去,您试试朱标会给他求情吗?拉倒吧,朱标和朱元璋是一个思想,这三案子会动摇大明朝的根基,他不弄死你,你就不知道啥叫标杆,要知道这三个案子,朱标可是亲自上手的。
就这城府,就这手腕,朱标往地头上一坐,您试试,其余二十几个兄弟有跳出来的吗?那叫找死,朱标的刀子还没粘过血,粘血的刀子用的是朱元璋的。
“大哥您来,有啥事吩咐一声就得了!兄弟在所不辞啊!”朱棣估计只能递上这些个话来,老老实实的窝在自家的地头上当燕王。
再有,朱标和朱元璋之间是啥关系?
让老梁说,这就是戏台上的搭档,一个整红脸一个整白脸。朱元璋整红脸动不动就抡刀子,朱标整白脸动不动就挡刀子,当和事佬。当然朱元璋动刀子的时候,这刀下的人在朱标的眼里确实是动摇了国家的根基,你看他给你挡不挡?
这话说穿了,其实就是为了朱标收人.心的,这人.心收齐了,朱元璋这么一走,朱标就会有一个安稳的天下,有一群死心塌地为他服务的班底。
刚刚说宋濂的事,就是其中的一件。还有朱标的很多兄弟,犯了错,提到朱元璋的眼跟前,这少不了是要扒层皮的买卖,结果都是朱标求的情。比方说朱樉男女通吃的事,朱棡用小皮鞭抽厨师的事,朱橚没经过批准擅自跑到老家凤阳溜达的事等等。
您就说吧,这些个王爷大臣那个不承人家朱标的情,只要朱标往皇位上那么一坐,大手这么一划拉,有那个不听使唤的?指不定你旁边就有一个受到过朱标恩情的人,把你卖了你都不知道。
这就是仁慈给朱标打造了一个铁打的朋友圈。回头咱瞅瞅朱棣,起兵造反,就没啥朋友,整了个盟友宁王出来,还是骗人家的,整个耳目太监出来,还得花毛毛钱。
这事说出来都丢人。
说道朋友圈,咱就不得不提蓝玉。
蓝玉是朱元璋给朱标留下来的大将,是标准的太子党一系的。开头朱标在的时候,这蓝玉整了很多幺蛾子出来,朱元璋都没怎么理他。但这朱标一死,这就是前一脚后一脚的事,连一年都没有过,就把这蓝玉给剁了,整成了一张人皮。
能让朱元璋这么对蓝玉,只能说明蓝玉是个狠角色,这么一个狠角色留给朱标用,只能说明朱标比蓝玉还恨。
在朱元璋的眼里,朱标一死,得,朱允炆是肯定压不住蓝玉的,所以蓝玉只能去死。
之后朱元璋把太子党一帮人杀了个干干净净,这也没谁了,这直接造成朱允炆对抗朱棣的时候没将可用。
朱元璋他也没法子,就朱允炆那样子这帮太子党是压不住的。
话说这朱允炆是真仁慈,他是对谁都仁慈。
所以朱标不死就凭蓝玉这一个大脑袋,立马就能把朱棣压的服服帖帖,哪有长高的机会,根本就不存在这种可能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种类,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