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了乡村儿童会玩的特点。
这两句诗被误解了八百年,它关注的不是乡村儿童学什么,而是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农村不比城里,尤其是多子多孙的时代,长者为生计操劳,没有时间日夜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图片/网络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写的农村夏天一个繁忙景象。
诗的后两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的是乡村儿童的一种生活状态,突出了乡村儿童的那种天真、体贴家人、懂事的特点。
夏天男人白天去田里除草干活,妇女们忙完一天的其他活后,到了晚上还要搓麻线,在农村到了农忙可以说是一整天都不闲着。
在我们现代化的农村,到了农忙依然是种地没空,更不用说在完全靠手劳作的古代。
大人忙起来,也许会顾不上孩子,一般生活在农村的和城市同龄的孩子,所干的事情要相对多一点,做事也比较大胆。大人相对老说也比较放心,不是把孩子抓在手心里,而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
看这首诗最后两句,童孙既小孩子们,虽然不懂的耕也不会织,但是看到大人在忙着,他们从小也学习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在桑树底下学种瓜。
他们不是黏在父母身上,而是体贴父母的辛劳,只是懂事的做自己会做的事情。
他们虽然懵懂不知道事情,但是他们可爱,知心,理解家人。
我觉得这最后两句非常好,把农村孩子那种“农村孩子早当家”的特点写的非常清楚明了。
这首诗虽然只是一个农村农忙场景的描写,但是非常有特色。
记得自己小时候,上小学的时候,放学后回到家会给家里人做饭,帮着做一些农活。
暑假里也会跟着家人去地里干农活,现在来说是体验生活,那时候感觉还是很辛苦的。
在农村里,大街上的小孩子到处跑,玩耍,骑车子,可是相比同龄的城市孩子还是被父母抓在手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