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波战争结束后,纳粹德国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为什么反对希特勒进攻西方?

波兰战争行将结束之际,西方问题该如何解决便摆到了案头上来,一开始以勃劳希奇为首的德军陆军总司令部确实没有考虑过通过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来解决西线问题。这主要是陆军总司令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0 04:25:22

波兰战争行将结束之际,西方问题该如何解决便摆到了案头上来,一开始以勃劳希奇为首的德军陆军总司令部确实没有考虑过通过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来解决西线问题。这主要是陆军总司令部是被限定在一定框架下考虑问题的,即希特勒不久前刚刚声明了尊重荷兰、比利时等国家中立的尊重,这意味着德军只能正面突破西线的马奇诺防线,对此陆军总司令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1942年以前陆军在物质上的准备程度不足以突破马奇诺防线,所以当时陆军总司令部认为理当在西线保持守势。

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并没有考虑在西线发起进攻的可能性,可以确定的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德军1939年并不具备发起进攻的条件,首先是天气问题,德军最早可能发起进攻的日期是10月份,这意味着德军将不得不在秋、冬季节作战,德军最重要的装甲部队和空军的效力将大打折扣,而这是决定胜负最关键的兵种。其次新组建的师的训练和凝聚力尚未达到必要水平,无法担负进攻任务,而单单靠现役师不足以实施如此大规模的攻势。

所以基于军事上的考虑,德军在1939年是无法发起进攻的,这个结论得到了西线集团军司令以上的几乎所有高级将领的支持。勃劳希契认为既然1939年没有军事途径解决西线问题的可能,那么等到进入1941年或许可能会出现通过政治方法解决西方问题的途径,也可以采用先防守再反击的“后发制人”战略。总之陆军总司令部的核心思想是“等等看”。

但是希特勒并不这么想,他首先基于在波兰战争中德军的优异表现对德军的战斗力充满了信心,相信他的军队完全可以胜任对西方的大规模进攻任务。其次处于国家实力的考虑,德国军事实力的增长速度无论如何也比不过英法两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在军事实力上将处于越发的劣势,最终因实力上的绝对差距而失去了军事上的胜利可能。所以希特勒一直在极力要求尽快发起西线的进攻,越早发起进攻,德国的军事优势就越大。勃劳希契作为陆军总司令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只是反对在1939年发起进攻,希望进攻可以在1940年春季发起,现在看来,1940 年是德军进攻西线的最早也是最晚的时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