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1.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 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
一次地震往往通过大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大小这三个参数来刻画。震级作为地震的基本三要素之一,反映了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测定震级的时候,根据地震引发的某一频率的地震波的最大幅值、地震波的频率(周期),量规函数及加入一定的修正项来计算的。(计算公式网上能找到)。关于震级,有几个方面的知识点可以提示:
1、通常来说,震级越大(震源深度差别不大情况下),地震造成的影响越大,从地震释放的能量角度来说,震级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差31-32倍。例如从能量角度来说,日本2011-03-11的9级地震相当于汶川8级地震的30余倍。
2、可以根据采用的地震波的震相或者测定方法不同,一个地震可以有不止一个震级,但通常来说,发布的震级只有一个。4.5级以下的地震一般用ML标度,4.5级以上常用Ms或者Mw标度。不同的震级标度之间经常是可以进行经验性的换算,公式在网上能找到。
3、对于现代建筑来说,一般来说,5级以下的浅源地震不会造成破坏(2级以上地震在震中地区往往会造成人有感)。突发此类地震时,不用惊慌,就地无避险即可。
4、媒体上通常接触到的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是指的地震烈度,而非地震震级。二者有换算关系,网上可以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