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的不错。说实话关于李自成之生死,学界还是争议还是有点的,但普遍认为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率领小股人马侦查地形事态的时候被当地的地主武装杀死,个人是赞同这个看法的
李自成在北京呆了42天,结果在山海关被吴三桂和多尔衮联军胖揍了一顿。逃回北京以后,李自成二话不说先登个基再说。登基结束后,他就把吴三桂全家给宰了,随后带着财宝逃往了西安。
李自成本来就没打算在北京常驻,他始终觉得自己的老巢在西安,所以他没有坚守京城。可是多尔衮和吴三桂可没打算让他顺利地守住西安。
多尔衮一边派阿济格带着吴三桂西进,夺取山西以后,猛攻陕北地区,另一边则把南下的多铎大军抽调回来,选择北上猛攻潼关。
李自成也兵分两路,一路由侄子李过镇守陕北,李自成自己则带兵镇守潼关。结果压根扛不住清军的红衣大炮啊!这玩意儿能到清军手里,多亏了毛文龙的那三个养孙了!
最终李自成只好放弃了潼关,选择转战荆襄。可是他侄子李过当时在陕北,压根就没办法跟李自成会合,只好从汉中那边绕道进入荆襄。这么一来李自成就出意外了。
一、李自成命丧九宫山,几乎成了定局。
李自成失去了陕西这块根据地以后,跟一只没头苍蝇基本上没什么差别。当时大顺还有荆襄这块根据地,已经经营了两年时间,算是比较成熟了。
李自成来了以后,将坐镇武昌的左良玉给赶跑了,可他自己居然也主动放弃了荆襄之地,这是什么情况?
原来这个时候的李自成已经被打怕了,左良玉看到李自成就害怕,所以撒丫子就跑。可李自成看到清军来了也害怕,也撒丫子就跑。
这回他往东跑,先跑到湖北,再跑到江西,回头又从江西折返到了湖北。迷之路线至今无人可解,他在想啥玩意儿?
其实李自成已经成了六神无主的人,他没了主意,大顺军自然就更加没主意了。因此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徘徊的时候,就出事了。
李自成带着十几个马仔去探路,闯王算是比较勤劳的,这种活居然都要自己干。结果在路上遇到了一帮民兵。民兵一看他们就不是好人,所以双方就打了起来。
李自成运气不好啊,在这场斗殴中,居然被当地民兵给活活打死了!一代闯王李自成居然以如此滑稽的方式,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这是谁都想不到的。
以至于很多人不相信李自成已经死了,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李自成的障眼法,其实李自成出家做和尚了。那么你觉得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李自成是真的死了,要不他手下还有数十万大军,有什么过不去的坎非要做和尚呢?那几千万两的军饷也没用完,卷土重来未可知有没有?
二、李自成死后,大顺军投靠了南明。
李自成一死,几十万大顺军就群龙无首了。这里史料中是有分歧的,大多数人认为当时李过他们还没来得及跟李自成会合,李自成就挂了。所以李过所带领的这支部队,和李自成自己所带领的部队,分别有了两条不同的去路。
第一,跟着李自成的部队,归顺了何腾蛟。
李自成去世以后,大顺军主力群龙无首,这个时候李过、高一功等人还没来得及赶来跟他们会合,所以这支部队何去何从,其实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想要继续跟清朝鏖战,希望的确不大了。因为他们军队的老大没了,这事儿很难办。所以说在郝摇旗和刘体纯等人的带领下,大顺军开始向南明靠拢。
当时南明的湖广总督何腾蛟正在前线督师,他是个没什么兵权的人,实际上大顺军要灭了何腾蛟轻而易举。但是此时的大顺军最需要一个领导,所以他就找何腾蛟商量起了投降的事情。
何腾蛟得知以后,那叫一个高兴啊!虽然大顺军跟明朝昔日是死对头,可是现在大家共同的目的就是抗清,有啥过不去的坎呢!
所以何腾蛟坦然接受了他们,将他们编入了南明的阵营之中,从而使得何腾蛟一下子成了军政大权一把抓的实权人物。
第二,跟着李过、高一功的部队,归顺了堵胤锡。
李过和高一功手下的人马,多达30万之众,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当时李自成死后,他们还没来得及给李自成收尸,就遇到了何去何从的问题。
有人希望李过自己竖起大旗跟清军死磕到底,但是李过此时却觉得应该跟南明合作,大顺军才有出路,这事儿也得到了李自成的皇后高桂英的支持。
因此在李过的带领下30万大顺军便投靠了湖广巡抚堵胤锡。堵胤锡是一位对大明忠贞不二的人,他十分高兴,立刻前去收编大顺军。
这下子南明赚大发了,当时隆武皇帝朱聿键得知以后,立刻将这支部队命名为忠贞营。而李过也得到了一个新名字:李赤心。
三、大顺军到最后都没什么好下场。
何腾蛟是个投机分子,他手握兵权以后,隆武帝觉得可以凭借何腾蛟的支持,脱离郑芝龙的束缚。因此隆武帝便相邀何腾蛟一起北伐,何腾蛟表面上支持,实际上一兵一卒没动。
这事儿可把隆武帝害惨了,最终导致隆武帝被清军杀害。至于被何腾蛟收服的郝摇旗等人有个领导等于没有领导,因为何腾蛟不懂军事,最终导致这支大顺军节节败退,不久便毁于一旦了。
至于跟着堵胤锡的这支大顺军,其实也好不到哪儿去。堵胤锡虽然忠心不二,可是军事才能也是菜的可以。基本没打过什么胜仗,结果导致这支大顺军也是七零八落。
总结:夔东十三家,就是大顺军余部组建的。
抗清势力中,很有名气的夔东十三家,其实就是大顺军余部组建的。当时何腾蛟和堵胤锡双双战败,大顺军们该何去何从,再次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时郝摇旗、刘体纯、袁宗第、李来亨等将领,跟三峡地区的地方武装合作,组建了一支新的抗清队伍,这就是夔东十三家。
这些人马主要集中在川东、鄂西的山区,所以清军很难攻克,几乎是南明王朝在大陆的最后一支抗清队伍了。一直到康熙三年才被剿灭,《鹿鼎记》里曾柔所属的王屋派,应该就是按照夔东十三家编纂出来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