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凌烟阁排第七,秦琼却排最后一位,李世民为何不待见秦琼?

秦琼之所以排倒数第一,不是因为李世民对他有什么看法,而是单纯因为他的官不够大而已。
因为贞观十七年,李世民评定凌烟阁功臣榜的时候,是先挑出了二十四位自己觉得功劳很大的功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6 14:08:06

李世民要是不待见秦叔宝,那么秦叔宝一定连凌烟阁的门都进不去,更别说成为凌烟阁功臣了。

尉迟恭和秦叔宝的排名相差这么大,主要还是因为凌烟阁排名是以官职高低大小来确定的,而不是功劳大小来确定。

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搞凌烟阁功臣,也是有标准的,能够上凌烟阁的功臣是官职不能低于正三品。

贞观十七年的时候,秦叔宝已经去世五年了,因为秦叔宝是在贞观十二年就病逝的,估计打仗的时候受伤程度不小,直接影响了身体健康。

秦叔宝在去世之前担任朝廷的官职是左武侯大将军,这个职务在唐朝是正三品,属于十六卫大将军之一,也是实权官职。

秦叔宝去世后,唐朝朝廷追赠的官职是徐州都督,徐州都督在唐朝是中都督,属于正三品官职。

贞观十七年,尉迟敬德的仕途一帆风顺,不过尉迟敬德因为参加宴会殴打江夏王李道宗,被李世民批评了一顿。

尉迟敬德于是开悟了,从夏州都督的任上请求退休,李世民同意了尉迟敬德的请求。

同时给了尉迟敬德一个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衔,这个职务有品级没有实权。开府仪同三司在唐朝属于从一品官职,仅次于正一品的三公三师。

尉迟敬德刚刚退休得到了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李世民就搞了凌烟阁功臣。结果尉迟敬德就因为官职品级高从而排名靠前。

当时秦叔宝的官职正三品,尉迟敬德从一品官职,两人的官职品级相差太多,导致了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在凌烟阁的排名这么大。

尉迟恭凌烟阁排名第七,排在他前面的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六人。

其中李孝恭,杜如晦,魏徵三人已经去世,这三人死后被追赠为司空,司空是三公之一,正一品官职,所以他们三人排名靠前。

长孙无忌排名第一,主要是他的官职是司徒,也是三公之一,也是正一品官职,当然三公也是有排名的,以太尉,司徒,司空为顺序。

房玄龄当时是司空,还是尚书左仆射,司徒是正一品官职,尚书左仆射是实权首席宰相。

高士廉也是开府仪同三司,还担任尚书右仆射,是从一品的实权宰相。

尉迟敬德的开府仪同三司是没有实权的,只好排名第七。

由于凌烟阁功臣以官职排名,所以导致很多有功的人因为官职品级不靠前,在凌烟阁排名靠后。

比如,李靖是大唐的军神,前期跟随李孝恭平定辅公拓,萧铣,为唐朝建立立下不世之功,贞观年间平定东突厥,吐谷浑,厥功甚伟。

只是他当时的官职是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特进属于正二品,也是有品级没有实权的,同中书门下三品属于宰相,实权官职。

直到贞观十八年,李靖才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这时凌烟阁功臣已经确定,导致李靖的排名比尉迟敬德还要靠后一点。

还有和李靖齐名的大唐名将李勣,也为唐朝出生入死,建立赫赫战功,前期跟随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贞观年间攻打东突厥,薛延陀。

他在唐朝的功劳比尉迟恭秦叔宝还要大,可是贞观十七年,他只不过是兵部尚书,在唐朝还是正三品官职。

这个就导致李勣在凌烟阁功臣排名中倒数第二,是属于最靠后的那种了。连程咬金都比李勣排名靠前。

排在李勣后面的是秦叔宝,不过秦叔宝当时已经去世。搞凌烟阁功臣时,李勣属于凌烟阁功臣中活着的人中排名最后的一个。

其实真的为李勣可惜,如果凌烟阁功臣评定的事情推迟一年,那么李勣可能进入前十。

因为贞观十七年,凌烟阁功臣评定后,李勣就升官了,担任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属于正二品官职,担任实权宰相。

其实秦叔宝在凌烟阁功臣排名靠后,也跟他去世太早有关,跟其他反而没太大关系。

秦叔宝在贞观十二年去世,还没活到贞观十七年。他错过了好多升官发财的机会,这就不能怪李世民了。

李世民对部下还是很好的,尤其是跟随过他参加玄武门之变的部下。秦叔宝本来就是秦王府的将领,属于这类人。

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秦叔宝参加了玄武门之变,这是《旧唐书》《新唐书》两部史书都记载的事情。

《旧唐书》: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旧唐书·长孙顺德传》:武德九年,与秦叔宝等讨建成余党于玄武门。

《新唐书》: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

在玄武门之变时,秦叔宝主要和长孙顺德在玄武门外,一起对付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兵马。

秦叔宝参加玄武门之变后,就获得了左武侯大将军的实权职务,也获得了七百户的实封。

只是秦叔宝由于常年征战杀伐,导致身体旧伤太多,一直在左武侯大将军的工作岗位上。

如果秦叔宝活到贞观十七年,在此之前就退休在家养病,那么,他退休后的职务不会低于尉迟恭,就算不是开府仪同三司,也最起码是特进的官职。

只是他去世太早了,一切都没有来得及。不论是官职还是待遇都没有享受上。

但是李世民并没有忘了他,他去世时在墓道两旁设置石人石马。这个陪葬规格也非常高,古代王朝只有皇帝的陵墓前才能立石人石马。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搞凌烟阁功臣,也没有忘记秦叔宝,给了秦叔宝一个位置。

只是那时,秦叔宝早就去世多年,追赠的官职也不过正三品,只能排在最后了。

至于李世民不待见秦叔宝,历史上没有这回事儿,有些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猜测不足为凭。

唐朝功臣不受李世民待见的有很多,其中功劳大的也有,偏偏没有秦叔宝。

尤其是李靖,属于李渊李世民都不待见的人。李渊在太原有造反的迹象,这家伙竟然要去江都告发李渊造反。

李靖走到半路,结果天下反王众多,被李渊抓了起来。后来李世民劝说下,李靖才让李靖戴罪立功。

后来因为攻打萧铣不利,李渊竟然密令处死李靖,幸亏唐军主帅许绍没有听从,才救了李靖一命。

李世民当皇帝后,李靖攻打东突厥,当时李世民派人和东突厥议和,东突厥戒备松散,李靖趁机攻打东突厥,一战灭了东突厥。

不过战后,温彦博就说李靖纵容手下士兵抢夺东突厥的财物和女人。李世民竟然听了鬼话,将原本发给李靖的奖励也不发了,该升官的也停了命令。

后来李靖攻灭吐谷浑,被人告发谋反。李世民对李靖态度又不一样了,李靖从此不见宾客。

李世民对李靖放心后,才让他担任尚书右仆射,特进的官职。李靖不论被李世民如何不待见,最终还是进了凌烟阁。

唐朝大臣萧瑀更是不受李世民待见,萧瑀是文官,不过此人性格狭隘执拗,为人刚正。

在朝堂上和同僚一直处不好关系,总是和人争吵起争执。有时候令李世民生气,结果六次担任宰相,也六次被贬出京城。但是到最后,李世民还是让萧瑀进了凌烟阁。

至于秦叔宝和李世民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历史上并无记载。如果秦叔宝真的对李世民有所不满,或者李世民对秦叔宝有所不满。

那么,秦叔宝别说进凌烟阁了,恐怕早就被削官夺爵,赶出朝廷了。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