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在古代叫什么?

口号,在古代和现代,称谓和意义有很大的不同处。
口号,是在政治、社会、商业、军事、宗教等范筹上所使用的较有意义的格言或宣传的句子,反复表达一个概念或目标,有很大的鼓动性。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4 23:25:06

口号,在古代和现代,称谓和意义有很大的不同处。

口号,是在政治、社会、商业、军事、宗教等范筹上所使用的较有意义的格言或宣传的句子,反复表达一个概念或目标,有很大的鼓动性。

在古代,口号是古诗标题用语,表示随口吟成的,如《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李白的《口号吴王美人半醉》等。

在古代,口号是颂诗的一种,多献给皇上。宋代苏东坡的《集英殿春宴教坊词致语口号》等。

在古代,口号也指打油诗、顺口溜或俗谚之类。清代钱泳《履园丛话 笑柄 王老虎》有:太仓的王知州,性格一向严厉,时人叫他老虎,当时有口号说,三击升堂,跳出王老虎,\"不是一夹棍,定责三十五\"。《忆西榆林》:\"不是有口号吗,不吃三年苦,难得万年福\"。

在古代,口号也是口令,口头暗号的说讲法。《三国演义》:\"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李自成》:\"因军中请示夜间口号\"。

在古代,口号是供口头呼喊,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短句。《铁道游击队》:\"让我们高呼几个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陈胜吴广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口号。

总之,口号在古代和现代是有所不同的叫法和意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