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写的《西游记》用猴子和猪作为主角之一,贯穿整个剧情,这是为什么?

吴先生自幼爱看神怪野史闲书,科举不中,卖文为生,老年时当个小官,不适应官场愤而退出,至50岁时开始创作。
吴先生曾坦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也,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1 09:04:08

吴先生自幼爱看神怪野史闲书,科举不中,卖文为生,老年时当个小官,不适应官场愤而退出,至50岁时开始创作。

吴先生曾坦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也,”。所以书中名为“猴猪”,却又他意。

通常,民间总有“灵的跟猴一样,笨的跟猪一样”的说法,夸人聪明就说“粘上毛就是猴”,。说到做人时,要“宁和猴打架,不和猪说话”。可见“灵猴蠢猪”是民间公认的。

在《西游记》中,灵猴是天生地养,无父无母,野生野长,寓意民间;猪八戒来自天庭,有背景,有官职,寓意高层。猴有七十二般变化,猪有三十六种本领,;可见民间的都是有本事的聪明人,朝廷里充斥着无能的笨蛋。要搞些事情,只有依靠民间的猴带领朝廷的猪才能完成。

古语有云“恃才放旷”,读书人总有些傲气,吴先生考试不中,反而他认为不行的却高中,心中不免有些气馁,哀叹朝廷有眼不识金镶玉,这在过去很普遍,蒲松龄先生也是,屡试不举,愤而回乡,创作《聊斋》。其实“八股文”也是很难的,能考中的也都是人中之龙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