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蓝本创作的名著?

您好,我是《天心宗正》,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
《西游记》是以唐朝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作为蓝本并综合一些民间故事创作出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1.《大唐西域记》又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5 04:14:59

要知道《西游记》讽刺了什么,首先应该了解《西游记》的成书背景。

在吴承恩创作《西游记》之前,唐玄奘取经的故事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了。唐玄奘取经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僧人玄奘为求佛经真义,不顾禁令,偷越国境,去天竺(今印度)取经,历时十七年,行程5万余公里,途经数十国,备受艰难困苦,取得大小乘佛教经律论657部,堪称历史伟人。梁启超称他为“佛学第一人”,鲁迅赞扬他为“民族的脊梁”。后来,其弟子辩机根据其口述西行见闻,整理成《大唐西域记》,记叙了取经途中的艰难困苦和异域风情。

稍后,另两位弟子慧立、颜棕又写成《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描述了山河险阻、气候严酷、野兽威胁、强人袭击,以及种种奇特的异国风貌和自然现象。由于取经事件本身就极富传奇色彩,加上佛门弟子的着意渲染,所以唐代时取经故事已在民间广泛流传。

当然,这时候的玄奘取经的故事也是属于个人传奇性质的故事,还没有向神话故事倾斜。约到北宋时期,根据敦煌榆林窟的玄奘取经壁画,画中已出现有持棒的猴行者。到了元明之际,有了一部《西游记评话》,故事内容已远离了历史上的取经事件,不仅孙取代唐僧成了男一号,沙和尚、猪八戒也纷纷加入了取经队伍,取经也由一个个人传奇故事演变成了一个神话故事。

吴承恩正是在这些基础上,整理、加工,创作出了《西游记》。吴承恩活了83岁,在古代算是非常高寿的了。他一生历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五个朝代。同历史上所有的王朝一样,明朝进入中后期以后,也是问题重重。明朝的皇帝很多都崇尚道教,沉迷于修道炼丹,这也和国家无事,政权稳固有关。其中尤其以嘉靖一朝最为盛行,嘉靖皇帝一心痴迷修道,而把国家大事交给严嵩这样的奸臣打理,弄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贪腐盛行。嘉靖在位45年,这段时期正是吴承恩从青年到老年的这段时间,所以,他对嘉靖一朝各种不良风气尤为反感。

除了朝廷风气不良以外,吴承恩的个人际遇对他的思想也有很大影响。

吴承恩祖上曾经做过的都只是负责教化和训诲童生秀才的小学官,是九品之外未入流的官,正相当于孙那“弼马温”一样的卑微。吴承恩渴望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来改变家族的命运。但是直到四十七岁的时候,他还是一名庸庸碌碌的老秀才。最后按照明代科举的常例,老秀才凡屡试不中举人的,依次排队等候选送,于是吴承恩便成了一名岁贡生。但朝廷没有让他做官,而是让他去南京国子监继续读书。直到六十七岁时,吴承恩在北京又候选了几年,才得到一个浙江长兴副县丞的八品小官,这和孙大圣被骗上天庭做“弼马温”没有两样。

吴承恩的副县丞做得很不顺心,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会攀缘附会,一意独行,又完不成上司规定的征赋指标,最后被拘捕锒铛入狱。后来虽然又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将他释放,并依八品职衔补给他一个类似给皇亲大户做家庭教师的官职,但他已看透了官场的险恶,于是拂袖弃官而归。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