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状》打苏州城时是谁在哀嚎?什么意思?

投名状》运用了极度写实的风格,正面营造了一个悲惨绝望的世界,将战乱年代的流离失所,贫穷,肮脏,饥饿,暴力,一呈现于大银幕,影像中浸满血与土的味道,让人不会有丝毫的神往。
序幕即是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01 09:00:02

历史背景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了解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影片故事背景设定在清朝咸丰和同治年间的太平天国和捻乱时期,太平天国期间,中国共死亡7千万人,大家可以想象当时的国家情况有多么糟糕,从影片里可以看出当时的名不聊生、落草为寇,各地军阀拥兵自重,朝廷中掺杂重重的政商利益;

影片苏州围城这部分是重点剧情,历史上真实的苏州围城是发生再1863年7月到12月,李鸿章率军与天平守军激战数日攻不下,最后设计劝降成功后,杀了降军将领,解散了降军;

战争中的人性

影片在围攻无效的情况下派出赵二虎前去招降,最终结果是太平军守将自裁以保余部。在历史中,戈登因杀降一事与李鸿章发生尖锐分歧,在影片中则表现为庞青云、赵二虎兄弟间关于杀降的分歧,体现了新历史主义“文本历史化”与“历史文本化”,即“历史是一个延伸的文本,文本是一段压缩的历史”。

庞青云有句台词:“兄弟们围城围了九个月,饿了九个月” 围城的清军屡攻不下,粮草又不继,在这样的一个战争情况下士兵很容易造成精神疾病,做出违背常理的行为;

根据影片的情节可以看出,生存是人性中最基本、最真实的需求,在战争的背景下,生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极其的重要;

庞青云因为一碗粥而存活,为生存赵二虎劫军粮,三兄弟义结金兰投靠湘军是为了生存,湘军在围攻苏州的时候对“馒头”产生了幻觉,为攻打南京庞青云向魁字营借粮。庞青云三兄弟从结义到反目,生存是他们的核心目的。对战争场面的描绘,最残酷、最令人深思、最触及人性底蕴的是“杀降”一节。赵二虎己劝降成功,但庞青云无视赵对降兵的承诺,坚信“兵不厌诈”乃战场上的哲学,战争没有信用,只有杀戮。

正如陈可辛导演后来所说,“战争状态下,人所做的事情是很难理解的,复杂的人性是很有趣的背景”。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