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刘邦不仅是帝王中最出色的皇帝,而且是真正的英雄,尽管这种观点和主流的观点背道而驰,大家似乎都认为在乌江自刎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他的名字叫项羽。既然提到刘邦杀功臣
在我看来,刘邦不仅是帝王中最出色的皇帝,而且是真正的英雄,尽管这种观点和主流的观点背道而驰,大家似乎都认为在乌江自刎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他的名字叫项羽。既然提到刘邦杀功臣这件事,我们就首先要看一下刘邦究竟杀了是哪些人。
首先“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并不死在刘邦手里,而是死于吕后和萧何之手,刘邦听闻韩信的死讯,所表露出的情感是既喜且怜。喜的是终于消除了心头的最大隐患,怜的是可怜了韩信的“兵仙”之才从此成为绝唱。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淮阴侯列传》中明确记载了韩信勾结陈豨企图谋反的细节,对于这样的人吕后和萧何先斩后奏一方面是吕后为了立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根除隐患。
至于彭越、英布之流,本来就是墙头草,看到项羽的厉害就投靠其麾下,看到其落魄就改换门庭投靠刘邦。这样反复无常、背信弃义的人又手握重兵称雄一方,是威胁到中央统治的最大隐患。刘邦在的时候,他们还能有所顾忌,一旦刘邦不在了,可能他们也会上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故事了,因此这几个人不得不除。至于什么时候除掉,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就算刘邦不除,继位者也会将他们除掉。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下刘邦的过人之处,刘邦身上有很多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帮助他成为了一代帝王,大汉的开国之君。
大人长者、低调能忍
说到大人长者,就不得不从刘邦的一件小事说起。他在沛县为泗水亭长时,经常到酒馆去赊账,但是没有人拒绝赊账给他,且刘邦去喝酒的时候,酒店的生意都特别好。因为刘邦的好兄弟多,他们都回去给酒店捧捧场,这样就算刘邦赊账,但是酒店的生意依然火爆。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秋毫无犯,面对项羽公然无视楚怀王定下的“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盟约,刘邦采纳了谋臣张良的建议,不计较眼前的得失,甘愿服从项羽的安排,到汉中偏远之地为王。项羽赢得了“西楚霸王”的名号,但刘邦得到了天下人心。刘邦的忍是出了名的,面对项羽的咄咄逼人他可以忍,面对生命的威胁他可以忍,面对韩信、彭越的坐地起价、临阵要挟他可以忍,面对吕后的杀伐坚毅他可以忍。正是因为刘邦的隐忍,让他最后走上了权力的巅峰,成为了九五之尊。
包容豁达、成就他人
有些人只注意到了刘邦杀害功臣,却没有注意到萧何、张良、樊哙、周勃、陈平等人,求名得名、求利得利。他们通过跟从刘邦,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在刘邦成为大汉开国之君的同时,他们也成为了亘古未有的名臣,达到了自己的人生巅峰。这些人中有很多原本不在刘邦手下,是从项羽和其他人处投靠刘邦的。刘邦并没有听信别人的话,揪住他们的弱点和毛病穷追猛打,而是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可用之处,让他们学有所用,给他们提供一展才华和抱负的平台。正因为如此,金钱上说不清楚、个人也不够检点的陈平,才在刘邦陷入匈奴人包围圈的时候献出奇谋,助汉高祖刘邦脱离险境。如果刘邦轻信了他人之言不重用陈平,恐怕白登之围就成了刘邦人生最后的舞台了。人的心胸有多大,它的平台就有多大,他的眼光就有多远。
大汉天子、无情有情
对于戚夫人刘邦是十分喜爱的,对于刘如意他也是十分疼爱的,以至于刘邦一度产生了“废长立幼”的想法。有人说最后让刘邦放弃这个想法的原因,是张良建议吕后请出了“商山四皓”。刘邦看到“商山四皓”站在太子身后,认为太子羽翼已,根基不可动摇,因此才不答应戚夫人的要求,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高祖本纪》中的明确记载。能说服自己的人只有他自己。在最后时刻,刘邦的理智战胜了情感,相比于一个温柔的丈夫,疼爱孩子的父亲,他更是大汉的天子。他要考虑的是王朝的延续、血脉的传承,而不仅仅是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如此之刘邦,不仅是出色之帝王,而且是世间少有之英雄。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