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以前,将军只有七种,大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偏将军、裨将军。其中,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又被合称为四方将军。其他的诸如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蜀汉五虎上将,谁落选了四方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拜关羽为前将军,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赵云生前的最高军衔仅为镇东将军。
要说清楚“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的职责及其在军中的地位,我们就得捋一捋古代将军的来龙去脉。
秦朝以前,正式将军只有大将军,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偏将军和裨将军。汉文帝时定车骑将军和卫将军,汉武帝时新设骠骑将军,霍去病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骠骑将军,年仅十九岁。位仅次于大将军,是时大将军为卫青!
(汉武帝刘彻)
从此将军级别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简称“大骠车卫,前后左右”四方将军。曹魏时,四征将军在四方将军之上,不一而足。
四方将军的职责有一个逐渐演化发现的过程,前期前将军负责京师戍卫和战场前军指挥,左右将军负责左右军,后将军负责后援部队及机动部队,粮草运送等。后来四方将军成为正式军衔, 职责趋同,无非屯守京师,驻防边境,平定叛乱,迎来送往等等,一句话就是打仗。
偏将军和裨将军都是将军的副手,也可称为副将,协助主将指挥军事行动。
关羽投降曹操后斩颜良,被封汉寿亭侯,偏将军。马腾被曹操骗进京师后,其子马超被拜为偏将军,管理马腾的部队。
前将军中,西汉赵信,李广都曾担任该职。三国人物大家更加熟悉,我们来盘点一下。
蜀汉关羽,李严,袁林,邓芝,胡济为前将军,曹魏夏侯惇,张辽,郭淮,文钦,李辅,东吴吕范,朱桓,唐咨,孙秀皆任前将军。
纵观魏蜀吴三国的前将军阵容,魏国无疑最强,蜀国次之,吴国最弱。更搞笑的是,唐咨,孙秀作为东吴前将军,后都叛逃。
没错,刘备曾担任汉朝的左将军,这在《三国演义》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刘备每到一处做自我介绍时,多称自己为“汉左将军”,这也是刘备当时最拿得出手的头衔。
蜀汉的左将军为马超,刘备称帝后,马超升骠骑将军。刘备对马超还是不错的,绝对的高官厚禄。曹魏于禁,张郃,东吴诸葛瑾都是左将军,诸葛瑾为诸葛亮之兄。
诸葛亮曾担任蜀汉右将军,估计出人意外。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自贬三级为右将军,但仍行丞相事,所以诸葛亮的这个右将军是承担军事责任的体现。
在蜀汉的第一任右将军是张飞张三爷,刘备称帝后,张飞升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是时马超为骠骑将军),位高权重,实至名归。
除了右将军,司隶校尉也是个重要官职,负责首都及其附近官员的监察工作。当时关羽在荆州,除了张飞,估计也没人能镇得住蜀汉百官。
魏国的右将军有徐晃,乐进,夏侯霸。夏侯霸是夏侯渊的次子,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把持曹魏朝政。夏侯霸应曾受到曹爽的厚待,又是曹氏宗室,于是投降蜀汉,拜车骑将军与姜维北伐。夏侯家居然和蜀汉走到了一起,曹操知道后估计会从地里跳出来。
东吴的右将军有潘璋,吕据等人,吕据为前将军吕范之子。
三国最强后将军莫过于蜀汉五虎将之一的老黄忠了,曹魏的后将军有有朱灵,文聘。文聘本是刘表部将,曹操占据荆州后,文聘投降曹操,驻守江夏,经常与驻守荆州的关二爷过招。
东吴的后将军有贺齐,丁封,丁封是东吴大将丁奉之弟。
“大骠车卫,前后左右”为朝廷高级武职,称重号将军。汉武帝大破匈奴,战功卓著者比比皆是,将军就不够用了,于是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将军,比如冠军将军,楼船将军,龙骧将军等等,这些称为杂号将军。
杂号将军越变越多,至南北朝时达到 300 多种,前后左右四方将军这样朴素的名字便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