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洋务派代表人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洋务派代表人物有进行解释。本文目录一览:
1、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
2、洋务派的主张及其代表人物?
3、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
今天给各位分享洋务派代表人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洋务派代表人物有进行解释。
本文目录一览: 1、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 2、洋务派的主张及其代表人物? 3、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哪些 4、洋务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5、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 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在中央是恭亲王奕欣、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此外还有崇厚、沈葆桢、刘坤一、唐廷枢、张謇等。
所谓“洋务”,指诸如外事交涉、订立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学习西方列强的科学、机器使用、开矿办厂等一系列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有关事物。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
洋务运动的意义
1、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洋务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
3、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4、洋务运动促使了国防的近代化。
洋务派的主张及其代表人物?
恭亲王 奕欣 成为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势力.
地方上的代表人物中,多数与曾国藩有关@
- 曾国藩 ( 汉族 ,道光 十八年 进士 ,湘军 领导人) -
沈葆桢 曾国藩的属下,进士出身,接替左堗棠创设福建船政,任南洋大臣 -
张之洞 (汉族,同治 二年进士,号称“香帅”) -
左宗棠 (曾国藩的属下,汉族地主,率领军頟收复新疆) -
李鸿章 (曾国藩的门生,汉族,道光 二十七年进士,淮军领导人,清朝后栟的实力派) -
崇厚 (满洲贵族) - 唐廷枢
主张是: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哪些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爱新觉罗·奕欣、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下面是我整理的内容,仅供参考。
1、爱新觉罗·奕欣
奕欣力主“借洋兵助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展洋务运动,成为清政府中枢主持洋务运动的首脑人物。1865年,因受到慈禧的猜忌,被罢去议政王职务。1884年中法战争中,被免去一切职务。1894年,重新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后又受命督办军务。1898年戊戌变法之初病死。
2、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3、曾国藩
1811年(生)—1872年(死),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1838年中进士,1839年任侍郎。他崇尚程朱理学。江南大营溃散以后,清政府升任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曾国藩对镇压太平天国军提倡“捕人要多,杀人要快”,因此曾国藩被太平天国军称为“曾剃头”。他举办洋务,建立新式军火工业,制造武器,武装湘军。
4、李鸿章
1823年(生)—1901年(死),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1853年,在籍办团练,协助镇压太平军,屡遭失败,投靠曾国藩麾下当幕僚。从70年代开始,他陆续开办军火工厂和筹建北洋海军,同时,又开办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织布局等。对于外国侵略,他不得已妥协退让,被认为是投降卖国。
5、张之洞
1837年(生)—1909年(死),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1863年成进士,先后任湖北学政,四川学政,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1882年任山西巡抚。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力主与法决战,清廷授以两广总督之职,张捐银三千两奖给抗法将领刘永福,并奏请起用前广西提督冯子材督师。
洋务派代表人物有哪些?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欣和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团,此外还有崇厚、沈葆桢、刘坤一、唐廷枢、张謇等。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爱新觉罗·奕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为了求强求富,增强镇压太平天国和抵御外侮的能力,奕䜣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以兴办军事工业为重点,也兴办民办工业,中国的近代工业从此起步。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等,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洋务运动的内容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仿制造枪)、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仿制造炮)、左宗棠福州船政局(仿制造军舰)。
(2)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跑运输,总部在上海)、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制土布)和汉阳铁厂(仿制西方造铁)。
(3)筹划海防:建立北洋舰队(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南洋舰队(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舰队基地在上海和南京)、福建舰队。
(4)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由恭亲王奕欣于1861年1月奏请开办,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
(5)派遣留学生出国:1872年陈兰彬、容闳率领第一批学生梁郭彦、詹天佑等30人启程赴美。此后,清政府每年派遣30人,至1875年,120名留学生派完。其中50多人进入了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著名学府深造。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在中央是恭亲王奕欣、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此外还有崇厚、沈葆桢、刘坤一、唐廷枢、张謇等。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
186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奕欣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1894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