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是什么意思 干流汛期是什么意思

今天给各位分享汛期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干流汛期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本文目录一览:
1、汛期是什么意思


2、汛期是什么意思?


3、汛期是什么意思两个字概括?


4、汛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8 23:20:08

今天给各位分享汛期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干流汛期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

本文目录一览: 1、汛期是什么意思 2、汛期是什么意思? 3、汛期是什么意思两个字概括? 4、汛期什么意思 5、什么叫汛期 汛期是什么意思

汛期 基本解释:又称“洪水期”。江河水位季节性和定时性上涨的时期。多因季节性暴雨、冰雪融化、冰凌壅塞而引起。按季节和发生原因,有春汛、伏汛、秋汛、凌汛等。

词语分开解释:汛 : 汛 xùn 江河定期的涨水:汛期。汛情。防汛。桃花汛(桃花盛开时发生的河水暴涨。亦称“桃汛”).

期 : 期 qī 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定期。限期。期限。学期。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期  

汛期是什么意思?

汛期是一个水利名词,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汛期一般类型

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一般要分为4种汛期:

(1)夏季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伏汛期;

(2)秋季暴雨(或强连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秋汛期

(3)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冻引起的涨水期称凌汛期

(4)春季北方河源冰山或上游封冻冰盖融化为主产生的涨水期以及南方春夏之交进入雨季产生的涨水期称为春汛期。

在黄河上,由于上游开河的凌洪传到下游,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故又称春汛期为桃汛期。因为伏汛期和秋汛期紧接,又都极易形成大洪水,一般把二者合称为伏秋大汛期,通常简称为汛期。

扩展资料:

汛前检查内容:

一、防汛组织机构(即:防汛领导组织机构、防汛责任部门、抢险队伍等)是否健全、指挥调度是否顺畅;

二、防汛制度、措施、防汛应急预案是否制定;

三、有关建筑物(施工围堰、防洪墙等)是否满足度汛要求;

四、动力、通信、交通、供水、排水、消防等设施是否可靠;抢险物资是否准备到位;

五、对有可能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雷击等灾害的作业点,是否撤退人员、是否制定应急措施;

六、对受洪水影响的营地和大型设备是否采取措施;

七、对受洪水危害的施工道路是否有警示标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防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汛期

汛期是什么意思两个字概括?

1、汛期是什么意思

汛期是一个水利名词,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或冰雪融化,引起定时性的水位上涨时期,叫汛期。“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2、入汛标准是什么

根据《我国入汛日期确定办法(试行)》规定,考虑暴雨、洪水两方面因素,入汛日期采用雨量和水位两个入汛指标之一确定。每年自3月1日起,当连续3日累积雨量50毫米以上雨区的覆盖面积达到15万平方公里,或者任一入汛代表站发生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时,当日即确定为入汛日期。我国的北方河流,受到凌汛威胁的主要是黄河和黑龙江,黄河的凌汛是在3月,黑龙江晚一些。

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3、2016年我国汛期提前 偏早11天

2016年我国入汛日期确定为3月21日,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偏早11天。通报显示,受冷空气影响,江南南部、华南东部和北部自19日起出现了较强的降雨过程。广东北江、韩江、梅江,江西赣江上游贡水、桃江、章水,湖南湘江上游支流钟水、舜水,福建汀江等18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超警幅度0.16至2.52米。

4、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一般要分为4种汛期:

(1)夏季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伏汛期

(2)秋季暴雨(或强连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秋汛期

(3)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冻引起的涨水期称凌汛期

(4)春季北方河源冰山或上游封冻冰盖融化为主产生的涨水期以及南方春夏之交进入雨季产生的涨水期称为春汛期。在黄河上,由于上游开河的凌洪传到下游,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故又称春汛期为桃汛期。因为伏汛期和秋汛期紧接,又都极易形成大洪水,一般把二者合称为伏秋大汛期,通常简称为汛期。

汛期什么意思

汛期的意思是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

一、汛期的释义:

1、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节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规律地显著上涨时期。流域内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显著上涨。春季,气候转暖,流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春汛。

2、中国北方,冬春季节河中水流受冰凌阻碍而引起的明显涨水现象称为凌汛。夏季,流域上的暴雨或高山冰川和积雪融化,使河水急剧上涨,称夏汛。人们习惯把发生在夏季三伏前后的汛期称为伏汛。秋季,由于暴雨,河水发生急剧上涨,称秋汛。

二、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一般要分为4种汛期:

1、夏季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伏汛期。

2、秋季暴雨(或强连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秋汛期。

3、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冻引起的涨水期称凌汛期。

4、春季北方河源冰山或上游封冻冰盖融化为主产生的涨水期以及南方春夏之交进入雨季产生的涨水期称为春汛期。在黄河上,由于上游开河的凌洪传到下游,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故又称春汛期为桃汛期。

什么叫汛期

汛期是一个水利名词,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江河、湖泊洪水在一年中明显集中出现,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的时期。由于各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涨水季

节不同,汛期的长短和时序也不相同。

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流域内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显著上涨。春季,气候转暖,流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春汛。因正值桃花盛开时节,故亦称桃汛(或桃花汛)。中国北方,把春季河冰解冻引起的涨水现象专称为凌汛。黄河在宁夏-内蒙段,山东河口段和松花江下游等由南向北流的河段都有凌汛。夏季,流域上的暴雨或高山冰川和积雪融化,使河水急剧上涨,称夏汛。中国习惯上把发生在夏季三伏前后的汛水称为伏汛。秋季由于暴雨,河水发生急剧上涨称秋汛。

中国不同地区的河流,汛期出现的时间、次数以及它们的组合情况都不相同。

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一般要分为4种汛期:

(1)夏季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伏汛期;

(2)秋季暴雨(或强连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秋汛期

(3)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冻引起的涨水期称凌汛期

(4)春季北方河源冰山或上游封冻冰盖融化为主产生的涨水期以及南方春夏之交进入雨季产生的涨水期称为春汛期。在黄河上,由于上游开河的凌洪传到下游,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故又称春汛期为桃汛期。因为伏汛期和秋汛期紧接,又都极易形成大洪水,一般把二者合称为伏秋大汛期,通常简称为汛期。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