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西农科研经费是多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西农科研成果进行解释。本文目录一览:
1、高校一个科研经费设备多少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有哪些科研力量怎
今天给各位分享西农科研经费是多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西农科研成果进行解释。
本文目录一览: 1、高校一个科研经费设备多少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有哪些科研力量怎么样?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术研究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科研力量怎么样? 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6、中国大学老师申请到的科研经费,最高到什么数量级? 高校一个科研经费设备多少价格不等。
看科研项目所需设备种类、质量、数量,都会影响科研设备的经费,具体要看是什么方向,还有设备精细化程度。比如搞量子研究的就科研设备经费有实验室一次拨付550万左右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有哪些科研力量怎么样?
学院在昆虫分类与标本馆建设、小麦条锈病、蚜虫传毒专化性和植物源农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居国内领先水平。学院始终坚持以农作物病虫害成灾机理与综合治理为主攻方向,先后对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控制技术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其中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规律、品种抗病性和病菌毒性变异、杀虫活性物质苦皮藤素的发现与应用研究、小麦赤霉病致病机理与防控关键技术等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五年来,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经费力度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加,研究经费稳步增长。学院共承担国家“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公益性行业专项及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近600项,科研到位经费2.2亿元。发表学术论文1203篇,其中SCI收录814篇,国家一级学报389篇,在Genome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Nature Microbiology、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New Phytologist等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65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术研究1934年至2014年,学校共取得科研成果5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4项,培育出中国小麦推广面积第一的“碧玛一号”、长期主导中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自育苹果品种推广面积最大的“秦冠”等重要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2005年至2014年,学校累计取得各类科研成果奖25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7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21件,审定品种210个,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3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800多部。特别是在体细胞克隆技术、胚胎干细胞、杂交小麦、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研究成果。合校以来,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2009年到位科技经费3.88亿元,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3项,其中主持完成1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0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39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381个。发表SCI、EI、SSCI论文7300多篇,其中2013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1364篇。至2014年有16家农、林、水专业学会挂靠学校,编辑出版20种学术期刊,建有大学出版社。
2011年共组织申报国家及省部各类科研项目1381项。获批科研项目830项,其中,获批“973”计划课题2项、“863”计划课题6项、支撑计划课题14项、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1项、转基因重大专项1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5项;获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项目合同经费4.8亿元,到位经费3.1亿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0项。
2012年,《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网络版数据库收录2012年发表的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论文共371篇,较2011年增加了60篇,增幅为19%,其中期刊论文(Journal article)310篇,会议论文(Conference article)36篇,待刊论文(Article in Press)25篇。371篇论文中,收录量较高的前5个学院依次是水建学院82篇,机电学院41篇,食品学院31篇,资环学院30篇,理学院29篇。以第一作者发文5篇以上的是水建学院的陈帝伊和李向明,分别为9篇和8篇。371篇论文刊登在168种期刊上。刊登论文数量居前三位的期刊分别是《农业工程学报》59篇、《农业机械学报》33篇、《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2篇。
截至2015年3月31日,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3项,其中主持完成1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3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79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409个。发表SCI、EI、SSCI论文9695篇,其中2014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1598篇。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图书馆馆藏印刷本图书446万册,电子本图书100余万种。馆藏文献已全部涵盖了校所有的学科,基本形成了以农业、林业、水利、生物、机电、资环、信息等学科为重点,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为特色的馆藏文献贯通古今中外、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并存、实体文献与虚拟文献相溶合的农、工、理、管、文相结合的馆藏体系。 学术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北植物学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昆虫分类学报》
《麦类作物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陕西农业科学》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方蚕业》
《陕西林业科技》
《家畜生态学报》
《动物医学进展》
《畜牧兽医杂志》 DNA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学校因小麦而闻名于世,两条螺旋向上并排的遗传物质DNA链,构成闻名于世的小麦,体现了学校(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的特点,表达由教学和科研院所合并组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传承农业文明的重任,肩负解决广大民众赖以生存的粮食问题的历史使命。
图案构成也是成排向上的树木,代表林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办学思想。
上下翻动的水波,是多向调节水资源的水利。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追求完美品德的写照。
一颗金装包裹的绿色种子是在校学生的形象。金色年华的学生,明天就是绿色世界的主人。
校徽由大圆环、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内圆环种子构形及内部两排上升的螺旋图案构成。 校训:诚 朴 勇 毅
诚:诚实不欺,讲求信誉,以诚为本,为人为学,诚心正义,诚信待人。
朴:纯朴、朴实、朴素。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对故土、对现实的一种积极情怀,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
勇:勇敢、无畏、敢为天下先和不怕失败、不畏强暴、不迷信权威的精神。也有“勇气”、“创新”、“攀登”、“进取”之意,暗含强健体魄涵义。
毅:毅力、坚韧、坚毅,意为具有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与意志,做到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不为暂时的失败所屈服,是成就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诚朴勇毅”四字校训,以“诚”字起首并以之为核心,又结合我校“农”的特色,同时有追求科学、追求真理、向往光明、健康向上的精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歌
作词:黎琦 王军道
作曲:赵季平
走过风雨, 拥抱阳光,
我们的校旗在古老周原飘扬。
看霞染渭水, 听凤鸣高岗,
教稼圣地培育英才栋梁,
啊! 勤奋学习, 自信自强,
用知识丰满飞翔的翅膀。
啊! 健全体魄, 坚定信仰,
理想之舟从这里扬帆从这里启航。
走过风雨, 拥抱阳光,
我们的校旗在古老周原飘扬。
看霞染渭水, 听凤鸣高岗,
教稼圣地培育英才栋梁,
啊! 西部开发, 科教奠基,
天降大任我们承当。
啊! 继往开来, 跨越梦想,
托起中国农业明天的太阳。 校歌 校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科研力量怎么样?合校以来,学院已取得教学成果奖26项,其中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6项;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名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在线开放课程;5门全英文课程;1门双语课程;2门暑期外教课程;主编各类教材28部;其中主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2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1部。
目前,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160项,年均经费7000万元以上。合校以来,已取得省部以上级科研成果8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学技术奖11项,育成新品种236个;发表SCI、EI论文896篇,授权专利179项,出版专(编)著119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有哪些科研成果?学院注重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课题382项,总经费7100多万元,其中,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西部专项、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等60项;陕西省攻关、基金、地方委托及横向合作项目230项。先后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各级科技进步奖16项,技术转让40多项。学院持续增强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办学特色。
已与美国康奈尔大学、马里兰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等4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4年,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建立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创办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继续实施“人才强院、国际化办学”的发展战略,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中国大学老师申请到的科研经费,最高到什么数量级?一个学校的科研实力多少可以代表着一个高校的综合实力,而所有的实力都是靠钱堆出来的,没有钱说什么都是假的。科研经费的多少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所高校的实力高低,实力越高的科研经费就越多。 根据2017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正式发布的最新《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在2016年全国1804所设有理、工、农、医类教学专业的高等学校及其附属医院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以及 RD 成果应用、其他科技服务等各个层面开展研究的总体状况,
内容涉及科技人力、科技经费、科技机构、科技项目和开展国际科技交流等情况,以及与此相关的高等学校科技活动产出情况。 其中有256所高校年度科技经费超过一亿元人民币,清华大学的年度科技经费高达51.68亿元,排名全国第一。浙江大学以44.2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中山大学以39.03亿元位居全国第三,相比去年大幅增加19.73亿元,排名也从去年的第14位上升到第3位。
上海交通大学以36.56亿位居第四。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都进入了全国前十。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年度科技经费都超过了20亿。从全国范围看年度科技经费超过20亿的也仅有以上17所高校。 而在前二十名中科研经费涨幅最大的中山大学,幅度达到102.28%,直接增长了19.73亿元。其次是华南理工大学,涨幅达到79.78%,增长了11.21亿元。
第三名是复旦大学,涨幅有39.47%,增长了10.13亿元。而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的涨幅为负增长,科研经费的投入比前一年的有所下降。 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投入是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科研经费超过一亿的高校比前一年的数量多了22所。其中有184所高校的科研经费增长率为正增长,占比达到71.88%,增长率最高的是长江师范学院,增长率达到了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