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暨南大学多少学院,以及暨南大学学院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暨南大学有几个校区
2、暨南大学有哪些校区
3、暨南大学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暨南大学多少学院,以及暨南大学学院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暨南大学有几个校区 2、暨南大学有哪些校区 3、暨南大学有哪些学院 4、暨南大学总共有几个校区(各专业新生在哪个校区) 暨南大学有几个校区一、暨南大学有几个校区 暨南大学有4个校区,分别为主校区、华文学院、深圳旅游学院、珠海学院,主校区地址为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华文学院地址为广州市天河区瘦狗岭路377号、深圳旅游学院地址为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珠海学院地址为珠海市前山路206号。
二、暨南大学简介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
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 复旦大学 、交通大学等高校。新中国成立后,暨南大学于1958年在广州重建,“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8年在广州复办。改革开放后,学校快速发展。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11年4月,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政府签署共建暨南大学协议。2015年6月,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3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暨南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校名一直沿用的百年名校之一,全国首批试行学分制的高校,最早在综合性大学里开办医学院的大学,最早设立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机构的大学,最早创设商科的大学……
目前,学校学科齐全,文理工医兼备,设有37个学院,有64个系,19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9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7种;有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近年来,在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学科建设和实力明显提升。目前,学校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1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学校的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30个一级学科上榜,数量位列全省高校第三,其中新闻传播学获评A-,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获评B+。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优化,有专任教师240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特聘教授、青年长江)16人,杰青、优青获得者35人,“珠江学者”42人,教授723人,副教授904人,博士生导师808人,硕士生导师1601人。
学校的办学影响日益扩大,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已经成为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学生报考深造首选的热门高校,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门,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
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学生37918人,其中本科生26837人,研究生11081人,来自123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校华侨、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11767人。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运会等多种国内外文体艺等赛事中屡创佳绩,暨南健儿苏炳添、陈艾森等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上为国争光,令国人振奋。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暨大毕业生深受海内外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一直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暨南大学有哪些校区暨南大学一共五个校区,广州有三个,分别是校本部(本科生研究生兼有)、华文校区(主要为华文学院所在地),大学城校区。珠海有一个珠海校区,主要有四个院,即国际商学院、翻译学院、电气信息学院、人文学院。深圳有一个校区,深圳旅游学院在这里。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Jinan University)简称“暨大”,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直属中央统战部领导,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广东省三方共建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理事单位;是全国首批试行学分制的高校。马寅初、厉麟似、郑振铎等著名学者都曾在暨大任教。
学校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的暨南学堂;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1949年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1958年重建。
暨南大学有哪些学院1、暨南大学院系设置情况
截至2019年3月,学校设有四海书院国际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创业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理工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药学院、华文学院、人文学院、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深圳旅游学院、教育学院、环境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力学与建筑学院、护理学院、中医学院,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光子技术研究院、经济与社会研究院等37个学院和研究生院、64个系19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94个,以及体育部。
校区 学院 专业名称(方向) 学制 专业名称(方向) 学制
南校区 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全英语授课) 国际经济与贸易 4 会计学 4
南校区 金融学 4 食品质量与安全 4
南校区 药学 4 临床医学 6
广州校本部 新闻学(国际新闻)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
广州校本部 暨南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4 历史学 4
广州校本部 戏剧影视文学 4
南校区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 4 商务英语 4
南校区 法语 4 日语 4
广州校本部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 4 广告学 4
广州校本部 广播电视学 4 播音与主持艺术(普通话) 4
广州校本部 播音与主持艺术(粤语) 4
南校区
暨南大学法学
(暨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法学 4 知识产权 4
南校区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4
南校区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4 物流管理 4
南校区 会计学 4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 4
南校区 会计学(ACCA) 4 财务管理 4
南校区 市场营销 4 旅游管理 4
南校区 人力资源管理 4 电子商务 4
南校区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
(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4 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 4
南校区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投资经济) 4 金融学 4
南校区 国际经济与贸易 4 财政学 4
南校区 经济统计学 4 经济统计学(精算学) 4
广州校本部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
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35]
应用物理学 4 信息工程 4
广州校本部 土木工程 4 工程力学 4
广州校本部 建筑学 5 材料物理 4
南校区 食品质量与安全 4 食品科学与工程 4
南校区 材料科学与工程 4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4
南校区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4
南校区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 4 环境工程 4
南校区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应用化学 4 生物科学 4
南校区 化学工程与工艺 4 生态学 4
南校区 生物医学工程 4 生物技术 4
南校区 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4 软件工程 4
南校区 信息与计算科学 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
南校区 电子信息工程 4 通信工程 4
南校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 电子科学与技术 4
南校区 网络工程 4 网络空间安全 4
智能科学与技术 [36] 4
南校区 暨南大学药学院 药学 4 中药学 4
广州校本部
暨南大学医学院
暨南大学护理学院 [35]
暨南大学中医学院 [35]
临床医学 5 临床医学(应急医学) 5
广州校本部 口腔医学 5 护理学 4
广州校本部 中医学 5
广州校本部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 美术学(中国书画鉴赏) 4 动画 4
广州校本部 戏剧影视导演(影视编导) 4 音乐学(音乐艺术表演) 4
广州校本部 音乐学(作曲与电脑音乐制作) 4
广州校本部 暨南大学体育学院 [35] 体育教育 4
珠海校区 暨南大学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编辑与出版) 4 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 4
珠海校区 法学(律师) 4 行政管理(城市管理) 4
珠海校区 文化产业管理 4 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 4
珠海校区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4 国际商务 4
珠海校区 金融学(金融工程) 4 工商管理 4
珠海校区 财务管理 4 市场营销 4
珠海校区 暨南大学翻译学院 翻译 4
珠海校区 暨南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 自动化 4
珠海校区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4 信息安全 4
珠海校区 软件工程 4 物联网工程 4
包装工程 4
广州华文校区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汉语言 4 汉语国际教育 4
深圳校区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 4 旅游管理(高尔夫管理) 4
深圳校区 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 4 旅游管理(酒店与会展管理) 4
深圳校区 电子商务 4 商务英语 4[37]
南校区 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4 信息与计算科学 4
经济学 4 经济统计学 4
2、暨南大学专业设置情况
截至2019年3月,学校设有四海书院国际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创业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理工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药学院、华文学院、人文学院、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深圳旅游学院、教育学院、环境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力学与建筑学院、护理学院、中医学院,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光子技术研究院、经济与社会研究院等37个学院和研究生院、64个系19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94个,以及体育部。
校区 学院 专业名称(方向) 学制 专业名称(方向) 学制
南校区 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全英语授课) 国际经济与贸易 4 会计学 4
南校区 金融学 4 食品质量与安全 4
南校区 药学 4 临床医学 6
广州校本部 新闻学(国际新闻)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
广州校本部 暨南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4 历史学 4
广州校本部 戏剧影视文学 4
南校区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 4 商务英语 4
南校区 法语 4 日语 4
广州校本部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 4 广告学 4
广州校本部 广播电视学 4 播音与主持艺术(普通话) 4
广州校本部 播音与主持艺术(粤语) 4
南校区
暨南大学法学
(暨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法学 4 知识产权 4
南校区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4
南校区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4 物流管理 4
南校区 会计学 4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 4
南校区 会计学(ACCA) 4 财务管理 4
南校区 市场营销 4 旅游管理 4
南校区 人力资源管理 4 电子商务 4
南校区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
(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4 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 4
南校区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投资经济) 4 金融学 4
南校区 国际经济与贸易 4 财政学 4
南校区 经济统计学 4 经济统计学(精算学) 4
广州校本部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
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35]
应用物理学 4 信息工程 4
广州校本部 土木工程 4 工程力学 4
广州校本部 建筑学 5 材料物理 4
南校区 食品质量与安全 4 食品科学与工程 4
南校区 材料科学与工程 4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4
南校区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4
南校区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 4 环境工程 4
南校区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应用化学 4 生物科学 4
南校区 化学工程与工艺 4 生态学 4
南校区 生物医学工程 4 生物技术 4
南校区 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4 软件工程 4
南校区 信息与计算科学 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
南校区 电子信息工程 4 通信工程 4
南校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 电子科学与技术 4
南校区 网络工程 4 网络空间安全 4
智能科学与技术 [36] 4
南校区 暨南大学药学院 药学 4 中药学 4
广州校本部
暨南大学医学院
暨南大学护理学院 [35]
暨南大学中医学院 [35]
临床医学 5 临床医学(应急医学) 5
广州校本部 口腔医学 5 护理学 4
广州校本部 中医学 5
广州校本部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 美术学(中国书画鉴赏) 4 动画 4
广州校本部 戏剧影视导演(影视编导) 4 音乐学(音乐艺术表演) 4
广州校本部 音乐学(作曲与电脑音乐制作) 4
广州校本部 暨南大学体育学院 [35] 体育教育 4
珠海校区 暨南大学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编辑与出版) 4 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 4
珠海校区 法学(律师) 4 行政管理(城市管理) 4
珠海校区 文化产业管理 4 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 4
珠海校区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4 国际商务 4
珠海校区 金融学(金融工程) 4 工商管理 4
珠海校区 财务管理 4 市场营销 4
珠海校区 暨南大学翻译学院 翻译 4
珠海校区 暨南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 自动化 4
珠海校区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4 信息安全 4
珠海校区 软件工程 4 物联网工程 4
包装工程 4
广州华文校区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汉语言 4 汉语国际教育 4
深圳校区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 4 旅游管理(高尔夫管理) 4
深圳校区 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 4 旅游管理(酒店与会展管理) 4
深圳校区 电子商务 4 商务英语 4[37]
南校区 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4 信息与计算科学 4
经济学 4 经济统计学 4
3.暨南大学比较好的专业名单
1
金融学
4.7 (303人)
2
会计学
4.8 (272人)
3
经济学类
4.7 (250人)
4
新闻学
4.7 (236人)
5
新闻传播学类
4.6 (167人)
6
经济学
4.5 (123人)
7
国际经济与贸易
4.3 (116人)
8
广播电视学
4.3 (83人)
9
财务管理
4.6 (66人)
10
经济统计学
4.6 (64人)
暨南大学总共有几个校区(各专业新生在哪个校区)暨南大学 总共有4个校区,分别为主校区、华文学院、深圳旅游学院和珠海学院。
一、暨南大学总共有几个校区
1. 暨南大学 主校区
地址:黄埔大道西601号。 暨南大学 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是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办领导。
2. 暨南大学 华文学院
地址:瘦狗岭337号。 暨南大学 华文学院于1993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国务院侨办批准,由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并入 暨南大学 ,与 暨南大学 对外汉语教学系及预科部合并组建而成。华文学院长期以来致力于华文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是 暨南大学 面向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开展华文教育、对外汉语教学及预科教育的专门学院。学院以“忠信笃敬”为校训,全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课程。
3. 暨南大学 东深圳旅游学院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 暨南大学 深圳旅游学院,即 暨南大学 深圳校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 暨南大学 ”三地五校区”的深圳校区,百年名校 暨南大学 的27个学院之一,原名 暨南大学 中旅学院,是华侨最高学府 暨南大学 在深圳的办学窗口,于1996年建成并正式开学。
4. 暨南大学 珠海学院
地址:珠海市前山路206号。 暨南大学 珠海校区源于创建于 1906 年的 暨南大学 ,是中国第一个国立华侨高等学府,现为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二、暨南大学简介
暨南大学 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目前是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
暨南大学 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 暨南大学 。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 复旦大学 、交通大学等高校。新中国成立后, 暨南大学 于1958年在广州重建,“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8年在广州复办。改革开放后,学校快速发展。1996年6月, 暨南大学 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15年6月,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2018年10月24日,************、******、中央************莅临 暨南大学 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 暨南大学 坚持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2019年8月,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共同建设 暨南大学 。2022年2月,学校入选国家第二轮“ 双一流 ”建设高校。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 暨南大学 ,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4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 暨南大学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校名一直沿用的百年名校之一,全国首批试行学分制的高校,最早在综合性大学里开办医学院的大学,最早设立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机构的大学,最早创设商科的大学……
目前,学校学科齐全,文理工医兼备,设有38个学院,58个系,27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10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2种;有博士后流动站1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近年来,在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学科建设和实力明显提升。目前,学校有国家“ 双一流 ”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二级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交叉学科1个。学校的化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计算机科学等1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30个一级学科上榜,数量位列全省高校第三,其中新闻传播学获评A-,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获评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