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今年上海复旦招收多少研究生,以及上海复旦研究生招生简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复旦大学2021研究生药学报名人数
2、985大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今年上海复旦招收多少研究生,以及上海复旦研究生招生简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复旦大学2021研究生药学报名人数 2、985大学录取多少研究生 3、复旦大学药学院2022研究生招多少h 复旦大学2021研究生药学报名人数21考研已经结束了,22考研在向同学们招手!下面就跟陕西中公考研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复旦大学2021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为29936名”,希望对大家考研有帮助。

12月26-27日,复旦大学考点顺利举行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共有29936名考生报考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其中10276名上海地区考生在本校考点考试,考场分布在邯郸路校区、江湾校区、附属中学、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和控江初级中学等5个分考点,共启用了11栋教学楼的283个教室。
硕士生招生考试是国家教育考试,工作要求高,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举行大规模考试,防控压力大。学校专门成立了考试工作领导小组,由张人禾副校长担任组长和主考,下设8个工作组,学校办公室、监察处、党委宣传部、保卫处、教务处、资产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处、总务处、基建处、江湾校区管委会、信息化办公室、附属中学和研究生院、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院等多个单位协同参与,分工负责。研究生院牵头多次召开工作会议,经过反复斟酌,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职责方案,将任务分解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每一辆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杨浦区教育局、同济一附中、控江初中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疫情防控是本次考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根据教育部与上海市部署,制定了考点《疫情防控实施细则》,从考前14天要求考生和考务人员健康检测、设备场地消毒、出入口管理、备用隔离考场设置、突发事件处置、考后错峰退场等全流程各环节做了细致安排。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实施细则进行认真研究,校党委书记焦扬、校长许宁生作出明确指示,要求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增设一名副主考,由总务处处长周虎担任,领导疫情防控工作组负责涉疫常规工作和突发事件处置。资产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处配备了数量充足的防疫物资,除口罩、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湿巾、体温检测仪、呕吐包等常规防护用品外,还为每一个备用隔离考场配备了防护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紫外线消毒灯等专业防护物资。研究生院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多次发布考前提醒,对考生考前准备和入场条件进行温馨提示。保卫处、总务处、教务处、江湾校区管委会分别动员大量安保和物业人员投入考务保障,对考场和相关设施进行精心维护调试。
考生规模增加、考试地点分散,加上疫情防控需要,对考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考务人员的素质,特别是其责任心、纪律性、执行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试能否平稳顺利实施。学校广泛发动,在全校范围内选聘考务人员,并从身份、日常表现、社会关系和身体条件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共选聘监考员、流动监考员近1000人。研究生院牵头对考务人员进行了分层、多轮培训,确保做到培训全覆盖,测试全过关。
上海市教委、教育考试院、保密局等负责同志考前多次到校指导考务准备工作,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到校视察考试指挥中心、保密室等建设。考试期间,主考、副校长张人禾,研究生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陈焱、监察处处长胡华忠、总务处处长周虎、保卫处主持工作副处长张阳勇在考试指挥中心调度并在校内巡察,考试工作领导小组其他部门负责人在岗值守,杨浦区卫健委选派负责同志到校指导防疫工作。
经所有参与者同舟共济、通力合作,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旦大学考点工作圆满结束。在前所未有的考务和防疫双重压力面前,复旦大学考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周密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最终实现了“平安研考”的目标
985大学录取多少研究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某研究员说:“如今本科生招生基本达到极限,不少院校的本科招生都招不满人,有些人拿到录取通知书也不到学校报到。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说,考虑到教师等人力资源的匹配相对固定,可能会选择增加研究生招生,减少本科生招生。”
简单地说,现在有不少高校,把招生重点放在了研究生上,研究生招生人数上升很快。
1)扩招
公开资料显示,多所985大学2022级研究生新生突破一万人!上海交通大学2022级硕士研究生新生7650余人,博士研究生新生3150余人,研究生新生接近11000人。这是该校连续第四年招收研究生规模破万;复旦大学2022级硕士研究生新生约8400人,博士研究生新生超过3100人,研究生新生突破11000人;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3所高校2022级研究生新生均在10000人以上。
众所周知,本科生扩招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的。刚扩招的头几年,本科新生规模增幅超过20%,后来有所回落。近些年,本专科生招生增长率维持在5%左右,个别省份高校招生整体人数甚至微幅下降。不过,几乎所有发布统计公报的省份,这两年研究生招生规模都在扩大,比如浙江、内蒙古两个省份,2021年研究生招生人数较2020年提升了超过10%。
具体到高校,研究生招生增幅也保持在高位。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该校2020年拟招收1930名硕士研究生,2021年共录取2617名研究生(全日制学生2357人,非全日制260人),2022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数量增加到2980人(全日制学生2714人,非全日制266人)。
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从不到10万,到突破110万,只用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
2)隐忧
应该说,无论是本专科生,还是研究生,扩招的大方向是没有错的,起码它让好几千万原来没机会上大学的孩子接受了高等教育,让数百万原本没有机会读研的学生接受了研究生教育。但我们也应看到,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尤其是名校研究生的扩招,背后至少有3大隐忧。
第一,名校高学历渐渐从“精贵”变成了“平常”
动辄招录一万多名研究生,不少知名大学研究生规模超过本科生规模,名校高学历不再“精贵”。在市场经济社会,任何东西一旦供应充足了,价值就会下降,名校研究生也会这样。以前名校研究生数量少,空缺的高端岗位多,他们是“高端岗位随便选”;现在名校研究生数量多,高端岗位趋于饱和,名校研究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清华大学博士生去中学任教的现象。
当名校高学历变成了“平常”,不仅名校生之间的内卷会变得严重,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日子也会越来越不好过。二十年前,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很容易找到一份马马虎虎的工作,而今,因为工作岗位被名校毕业生“抢占”,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只能不断降低求职标准,与专科生竞争工作岗位。
第二,研究生教学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本科全面扩招的初期,国内就有部分高校因为硬件和软件跟不上而出现了教学质量下滑,现在研究生大规模扩招,教学质量也可能会下降。
某位在读研究生,他的导师带了二十多个硕士研究生和七八个博士研究生,一个学期见不到导师两次,平时的课大多是导师带的博士生上,学习基本靠自学。这种研究生培养方式肯定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但导师也没有办法,自己要给本科生上课,有科研压力,又兼任了行政工作,还要带三四十个研究生,哪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
第三,普通人想通过考名校研究生改变命运,会越来越难
名校高学历市场价值的下降,让普通人的上升通道变得越来越狭窄。本来普通人就没有什么资源,他们唯一改变命运的方式就是读书考大学,可是现在连上名校研究生都改变不了命运,这是多么的悲哀!
不过,想通过读名校研究生改变命运越来越难,不代表没有机会。要知道,即使在研究生教育非常发达、全国人才聚集地的北京,整体研究生数量也不足15岁及以上人口的8%,研究生仍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名校研究生则更为稀缺。如果家庭一般,又没有特别的才能,努力考名校研究生,还是有机会改变命运的。
复旦大学药学院2022研究生招多少h复旦大学2022年药学院共计划招收67人,其中54人为专硕,13人为学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