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师教务处电话是多少 山师招生电话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山师教务处电话是多少,以及山师招生电话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教务处电话是多少


2、山东师范大学教务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8 07:18:32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山师教务处电话是多少,以及山师招生电话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教务处电话是多少 2、山东师范大学教务处电话号码 3、山西师范大学教务处电话 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教务处电话是多少

山东师范大学教务处联系方式(区号0531):学籍管理科(0531-86180060、86181717)、教学运行科(86180061、86182286、86182283)、实践教学科(86180501)、教学资源科(86182280、86182287)、教学研究科(0531-86180236)、教学督导科(86182288)、教学评价科(86180238)、教师教学发展中心(86180072)。

山东师范大学教务处

山东师范大学教务处电话号码

山东师范大学教务处电话为80698,详情如下:

山东师范大学,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培计划、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历下区和长清区两地办学,总占地面积近4000亩,建筑面积141.05万平方米;设有24个学院(部),52个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研究培训机构;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扩展资料

院系设置: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教育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 (知识产权学院)、 体育学院、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以及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心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mba教育中心)、商学院(MTA教育中心)、 公共管理学院 (MPA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24个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山东师范大学教务处——联系方式

山西师范大学教务处电话

一、山西师范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处 长:范哲锋 博士、教授 联系电话:0357-2051070

副处长:安建梅 博士、教授 联系电话:0357-2051934

副处长:李跃飞 硕士 联系电话:0357-2051934

副处长:周芬芬 博士、教授 联系电话:0357-2051934

教学研究科

负责人:张华 联系电话:0357-2051073

工作人员:王奇 联系电话:0357-2051073

工作人员:黄晓敏 联系电话:0357-2051073

教务科

负责人:吕静 联系电话:0357-2051071

工作人员:王贺利 联系电话:0357-2051071

工作人员:苗田 联系电话:0357-2051071

教材科

负责人:孟海静 联系电话:0357-2051072

工作人员:王晋芳 联系电话:0357-2051072

工作人员:王勇 联系电话:0357-2051072

实践教学科

负责人:张娴贤 联系电话:0357-2051260

工作人员:王虎 联系电话:0357-2051260

质量管理科

负责人:刘宏超 联系电话:0357-2051307

工作人员:南茜 联系电话:0357-2051307

工作人员:李奇伟 联系电话:0357-2051307

二、山西师范大学简介

山西师范大学 创建于1958年,坐落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尧都临汾市,是培养山西省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建校近60年来,学校不断上层次、上水平,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培养体系完备、办学特色鲜明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5800余人,研究生3400余人;设有24个学院,61个本科专业,17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9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承担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承担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优势专业、10个省级品牌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3门省级精品课程,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70余名。其中,国家杰青2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领军人才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特聘教授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特聘教授1人,“”人选特聘教授1人,“*”特聘教授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9人,省级教学名师24人,山西省“*”12人,山西省青年拔尖创新人才6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7人。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4年开始,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2016年以来,又实施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改造现有大学课堂,全面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大力实施教学改革创新计划,全面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荣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认可。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升学科和科研水平。“十三五”以来,学校大力推进重点学科建设,按照“一体两翼、多点协同”的学科整体布局,实施以引进高端人才和高水平团队为突破口的重点学科攀升计划。“一体”即以教师教育为主体,“两翼”即以“戏剧与影视学”和“化学”两个一级博士点学科为牵头学科,辐射和引领大文、大理各相关学科,形成两大优势学科群。“多点协同”包括重点学科和重点学科方向两类。目前,已经确立了教师教育、文化创意产业、分子科学等3个学科群,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生物学、数学等4个重点学科,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产业经济学、物理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自然地理学等6个重点学科方向。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