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南通市是哪个省,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南通是属于苏南还是苏北?
2、南通是哪个省的
3、南通市区是哪个区
4、南通属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南通市是哪个省,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南通是属于苏南还是苏北? 2、南通是哪个省的 3、南通市区是哪个区 4、南通属于什么地方 南通是属于苏南还是苏北?【四苏演义】南通与苏南、苏北、苏中、苏东俱有渊源,如按省府21世纪初之经济板块划分当属“苏中”
要弄明南通属于何地区(经济模块、文化区域等等),必先理清南通地区之地理、文化、经济等概况。
南通地处吴越文化(主要是吴语太湖片,包括毗陵小片通东话、金沙话和苏沪嘉小片沙地话/崇明话)和江淮文化(主要是江淮官话泰如片/通泰片,包括如海话/如皋话+如东话+海安话和特立独行的南通话)交汇处,形成了独特的江海文化,整体呈南方文化特点。
南通地区方言分布情况大致如下(南通市区为崇川、港闸、通州三区,其余为县及县级市;我辈当说标标准准普通话,讲堂堂正正家乡言。):崇川、港闸大部,通州西北部 主要使用 南通话(为毗陵片吴语向泰如片江淮官话之过渡方言,来源:江苏省府旅游与文化厅);通州城区及周围 主要使用 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金沙话;通州金沙以东,海门北部,一直到启东北部的吕四,以及如东东南部分地区 主要使用 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通东话(即二甲话、吕四话、四甲话等,如东本地称之为南场话,沙地人称之为江北话);崇川南部(即开发区),通州东部、南部,海门南部,启东大部,如东东南部,海安东北部 主要使用 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沙地话(即启海话、沙浪话、沙上话、沙里话、崇明话);海安大部,如皋大部,如东大部 主要使用 江淮官话通泰片(或称泰如片,其各小分区稍有差异)。
论述南通和苏南有关的原因:
(1)经济方面:现今南通官方发展战略中称“崛起苏中接轨上海融入苏南”,这显示了南通政府将南通的经济定位为苏中,而非苏南。现在一般都不把南通当做苏南,但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南通是很“苏南”的。当时的南通是费孝通先生率先提出的“苏南模式”的重要成员(苏南模式出自1983年费孝通《小城镇·再探索》:”苏、锡、常、通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是大体相同的,我称之为苏南模式。”),和苏、锡、常并称“四小虎”。清末民初,由于张謇先生等先贤敢为人先的思想革新和其中国人自主推进城市建设的实践行动,开展“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试行地方自治,南通成为了江苏为数不多的全国模范县。正因有近代民族工业和开埠城建的底子,改革开放初期,南通成为全国第二个人均工业产值超过万元的中等城市(第一个是常州)。1978年南通地区GDP在全国排第17,省内仅次于南京、苏州。1980年代南通市区的人均GDP在省内也有过数一数二的辉煌,部分指标数倍于现在和南通发展程度差不多的城市(如镇江、嘉兴、绍兴等)。然而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初期南通开始逐渐落后于苏、锡、常,尤与苏州差距越拉越大,甚至被浙江部分城市超越。2000年,南通没有进入江苏省政府定义之苏南经济版块,取而代之的是南京与镇江。
(2)文化方面:南通地处吴文化和淮文化交汇处,姑且不论南通北部江淮官话泰如片(淮语使用者主要属下江民系,又称淮扬民系)本身在江淮官话中便是受吴语太湖片影响颇深的一方言片,就南通东南地区(即通海启南三县)而言,其民主要操吴语,属江浙民系(又称吴越民系、江南民系),约有330万,另南通市区之南通话学界暂归之为江淮官话通泰片,然其特殊性很大,与境内除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金沙话外其余方言均不能沟通,其已失去全浊声母,故不列为吴语方言,江苏省官修史志南通部分将其列为毗陵吴语向泰如江淮官话的过渡方言。
(3)地理方面:按照地级市地理经纬度来看,南通纬度为北纬32.01度,省府苏南经济板块中,南京为32.04度,镇江为32.2度,苏州为31.32度,无锡为31.59度,常州为31.79度(来源:江苏省经纬度查询表),由此可见,属于省府定义苏南板块的宁、镇二市之纬度尚比南通市大,纯地理层面考量,南通市区即比宁、镇市区更略偏南。
论述南通和苏北有关的原因
(1)区划方面:目前江苏将全省划作三大部分:苏南、苏中、苏北。这种划分更多的是一种经济意义上的区分。“苏北五市”包括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徐州。这些地方被认为在省内发展得不够优势。因此,省内的“苏南五市”与此进行对口援助。“苏北”的范围因时代的不同而变更。其建国初的“苏北”与现在经济地理上的“苏北”差异较大。1949年4月,苏北行署区设立,这个省一级的行政区包括现在江北的大部分,但连云港、徐州、盱眙、泗洪、老江浦县等地或属山东或属安徽,都不在“苏北”境内。今天的南通市全境都属苏北,此外还要搭上崇明县——1958年前,崇明县属南通专区(南通专区最初为海门、启东、如东、南通、崇明五县,后从泰州专区划入海安、如皋二县,共七县)。南通市区和南通专区没有统属关系,当时的南通市包括城南区、城东区、城中区、城西区、钟秀区、唐闸区、狼山区、芦泾区,总面积差不多是当时上海市区的一半。
(2)文化方面:在解放初期及以前,“苏北”一词并不见得有很多歧视的含义。被拆分为五大部分的江苏复省后,苏北就渐渐表示江以北的所有江苏地区了,这样,在省内,“苏北”和“江北”就等同了。所以解放前及解放初的江苏(这里包括上海,上海当时有很多称呼”苏北人“的情况),人们习惯于以”苏北“一词称呼省内江北地区(习惯上甚至不包括徐州等地,主要指扬州、泰州、淮安等更近长江之地),尽管南通的纬度在省内已经很偏南了(和南京差不多,比镇江更南),但当时人们习惯上只以扬子江为分界,不以北纬32度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假象线为依据。随着经济差异的变化,“苏北”和“江北”一样在某些地区、某些人群嘴中及某些场合也渐渐有了歧视的味道。在苏南——特别是在上海,人们更喜欢以江为界分作南方、北方,而不是秦岭淮河,所以,尽管如今的“苏北”概念不包括南通,但很多江南人仍将南通视为苏北,不可否认,这在某种程度上已形成为一种”口头文化习惯“。
论述南通和苏中有关的原因
(1)经济方面:从2000年开始,南通被划入“苏中”经济板块至今只有很短的时间。早期繁荣的南通,由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不给力,就成了省内的“二类地区”。苏南、苏中、苏北的划分看似和地理位置有关,其实是上世纪末新世纪初各地经济实力的表现。若论地理位置,南通位于江苏东南部,并算不上“中”。早期的南通可能更“苏中”,因为当时江苏尚有崇明、嘉定、宝山、青浦、松江等地,更往前整个上海市区域都来自江苏省,南通不见得很南,到1958年崇明县和松江专区划入上海市,南通专区一下子和外省接壤了,在省内位置变得很南。江南地区的很多人有时并不承认有“苏中”的概念,直呼苏中、苏北为“苏北”。
(2)区划方面:其实,“苏中”的概念比我们想象的更遥远,并非是这些年才使用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就有主要由新四军、解放军划分的苏中、苏北、苏南等敌后解放区。不过那时的“苏中”范围并不十分稳定。1946年的苏中甚至包括了常熟、无锡乃至苏州等今日被视为苏南的地方。如同东台不甘被视为苏北一样,通州、海门、启东等地似乎并不想成为“苏中”的一部分,其中尤以启东为甚。由于人口基数过于庞大,南通市的人均GDP并不理想,但工资水平与人均收入在全省还是较为领先的。就民众而言,这点比GDP的意义要大得多了。
论述南通和苏东有关的原因
(1)地理方面:苏东主要指江苏东部沿海地区,虽然主要为经济概念,但是其也有一些地理方面的基础,苏东一般包括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地,江苏沿海地区正是这三个地级市,而且三地由南往北依次排列,较均匀地分布于整个江苏东部,海岸线虽更易千古,岁拓东疆,向海要地,但仍与范公堤有平行之妙。苏东地区海岸线长954公里。地处我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交会区域,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
(2)经济方面:20世纪90年代江苏提出“海上苏东”计划,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地级市及其24个县(市,区),2007年,江苏再次提出沿海开发,进一步明确了促进江苏东部经济带的崛起。2009年江苏沿海大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苏东并非行政区划,自1953年苏南、苏北、南京合并为江苏省,苏南和苏北不再作为行政区划,而是江苏经济区划,与新规划苏中地区一致为江苏三大经济板块,苏东则作为江苏沿海经济发展带。
苏南、苏中、苏北之外,“苏东”又来凑热闹。相对前三个概念而言,“苏东”较为微弱。江苏并没有“苏西”的概念,但是江苏西部有一些共同点:这个区域地势较高,与江苏整体的平原特点略有些不符。此外,这一大片区域在历史上很繁华,南京、镇江、扬州、老淮安、徐州同为第一、二批历史文化名城,连绵数百里,全国仅此一家。相比之下,苏东就显得有一些共同点了:地势较低(连云港沂沭低山丘陵平原区地势较高,但占苏东的比例很小)、历史较年轻。另外连云港和南通还同属改开初期的十四个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阵营。广义上的苏东还要包括苏州、无锡,但这两个地方不靠海,与“海上苏东”的内涵有差别。“海上苏东”虽然早就提出,但关键是2007年的重提沿海开发和2009年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通过。
“海上苏东”的提法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江苏长期漠视沿海。同为沿海省份,山东、浙江的沿海城市就明显比内陆城市发达。不过苏东地区在全省并不显得怎么弱势。在学术上,苏东常被称作“经济洼地”,这是对事实缺乏考察的表现。在省内来看,苏东绝非所谓“经济洼地”,建湖以南的县市都是全国百强县。就南通而言,实际强于江苏西部大部分地方。苏东三市的内部融合性相对差了一些。这两年媒体对“苏东”的提及也不如2009年。南通一心要融入苏南,做上海北翼中心,对“苏东”概念不见得有多大兴趣。2012年的城市定位中,“沿海”的概念更多地被连云港承担,而南通被定位为“长三角北翼的经济中心”。至此,“苏东”的概念已经显得平淡了。
作为江苏唯一一个与苏南、苏北、苏中、苏东均有渊源的城市,南通成了罕见的“地理矛盾体”,颇具传奇色彩。历史翻云覆雨,唯一不变的只有“变”。而南通在日后的发展中,变化也在所难免,随着沪通公路铁路大桥、南通新机场、通州湾江苏新出海口、通苏嘉甬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这座通江达海的城市——因避与北京通州重名而改名的南通州,其未来的传奇,还当拭目以待。
主要参考来源:南通“四苏演义”(摘自《南通元素》杂志)等。
南通是哪个省的
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因涨沙冲积成洲,成陆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简称“通”,别称静海、崇州、崇川、紫琅,古称通州。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东抵黄海,南望长江,西、北与泰州、盐城接壤,“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州灯火相邀,被誉为“北上海” 。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入选“2012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自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南通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辛亥革命后改通州为南通县,建国后历经数次行政区划调整,南通县域全境置南通市。2013年南通市经济总量位列江苏省内第四位,GDP达到5038.9亿元。
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南通市区是哪个区南通市是崇川区。截至2020年7月,南通下辖10个区(崇川区、通州区、海门
区)1个县(如东县),托管一个县级市(启东市、如皋市、海安市),此外还有富民港。
地点。
南通,简称“通”,古称通州,又称静海、崇州、崇川紫琅。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之一。
南通位于中国东部,江苏东南部,东临黄海,南临长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城市群。
部分,也是上海都市圈北翼的门户城市。
南通
“精神文明南通现象”的发源地,是中国和江苏省主要精神文明的最先进典范。
许多地区,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南通属于什么地方南通市是一个地级市,不属于其他市管辖。
南通,江苏省地级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北部,集“黄金水道”“黄金海岸”于一身,素有“江海门户”之称。
南临长江,经苏通大桥、崇启大桥两条跨江通道分别与苏州市、上海市跨江相连,东濒黄海,西北与盐城市接壤,西与泰州市为邻。地理坐标为北纬31 °41 ′~32 °42
′,东经120°11′~121°54′。
南通市是江苏唯一同时拥有沿江沿海深水岸线城市。陆域面积8001平方千米,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山水旅游城市,以“中国近代第一城”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下辖如东县,海安、如皋、启东、海门4市,崇川、港闸、通州3区及富民港办事处(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为全国 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之一,为全国有影响力“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体育之乡”“文博之乡”“长寿之乡”“平安之乡”“新侨之乡”,先后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服务外包风采城市等荣誉。
扩展资料
南通境内成陆最早的西北部为扬泰岗地外缘,5000余年前就有人类氏族部落,南通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其余大部分区域为近2000年间海中沙洲逐步涨接而成。
隋以前,今南通市区一带逐渐成洲,始称“壶豆”(后又称胡逗洲),洲上多流人,以煮盐为业。稍东有南布洲,东北方向有扶海洲,各大沙洲均为海陵(今泰州)属地。
东晋义熙七年(411),在今海安、如皋一带置宁海、如皋、临江、蒲涛4县,属南兖州(今扬州)。南朝宋泰始七年(471),析宁海县西部另立海安县,不久撤销,辖境复归宁海县,后并入海陵县。
隋开皇三年(583),如皋县并入宁海县,后并入海陵县。唐景龙二年(708),析海陵县东镜复置海安县;开元十年(722),海安县复并海陵县。
五代十国时期,今南通一带为割据政权南唐控制。南唐保大十年(952),升海陵县如皋场为如皋县。后周显德五年(958),设置静海军,后改通州,始筑州城,时领静海、海门2县。宋代,通州一度称崇州、崇川,隶属淮南东路。
元至元十五年(1278),通州升为通州路;至元二十二年(1285),恢复为州,属扬州路,领静海、海门2县。
明洪武元年(1368),废静海县,通州直管静海,领海门、崇明2县;洪武八年(1375),崇明改隶苏州府,通州仍领海门县。清雍正二年(1724),通州升直隶州,划扬州府的泰兴、泰州府的如皋2县归通州管辖;乾隆三十三年(1768),划通州19沙、崇明11沙和新涨10个沙,设海门直隶厅。
中华民国元年(1912),1月海门废厅设县,5月通州改称南通县。民国17年(1928)3月1日,在崇明外沙设启东县,隶属江苏省。民国22年(1933),江苏省行政第七区专员公署设于南通城,下辖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崇明5县,次年改称江苏省南通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25年(1936)6月,更名为江苏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0年(1941)3月,建立如西县。民国32年(1943),撤销泰北办事处,建紫石县。民国34年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如皋西乡的如西县复名如皋县;如皋东乡的如皋县定名如东县。
民国37年(1948)紫石县改称海安县。1949年1月,海门、启东全境解放;2月2日,南通全境解放;2月3日,南通市人民政府成立,驻建设路1号办公。
1949 年10 月,南通专区隶属苏北行政公署,下辖如东、南通、海门、启东、崇明5县和南通市。1950
年1月,海安、如皋2县由苏北泰州行政区划归南通行政区。5月,南通市改为苏北行政公署直辖市。
1953年1月,重建江苏省,南通市改为省辖市,同时建有南通区(后改为“专区”“地区”)。其中,“市”管城区、郊区,“区”管各县。1958年11月,崇明县划归上海市。
1983年3月,南通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原行署所辖6县统一由南通市领导,实行市管县体制。1989年后,启东、如皋、南通、海门先后撤县建市(南通县改称通州市)。2009年4月,通州撤市建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通
参考资料来源:南通市人民政府-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南通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