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多少人受过高等教育 上海高等教育普及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上海有多少人受过高等教育,以及上海高等教育普及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人受教育的比例是多少


2、上海是个怎样的城市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5 14:33:2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上海有多少人受过高等教育,以及上海高等教育普及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人受教育的比例是多少 2、上海是个怎样的城市? 3、高学历人数占人口总比不到5%,为何现在感觉满大街都是“大学生”? 4、上海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全国第二,第一名是哪里? 5、我国哪些城市的平均受教育程度高? 6、2019年中国有多少比例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 中国人受教育的比例是多少

中国大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约为人口为1亿2000万左右

这个数据不准确:首先,作者只统计了1978年以后的本科毕业人数,忽略了1978年以前的大学毕业生。其次,作者关于本科和专科对半分的假设也不准确。这个数据更大的问题在于它的分母:13.9亿总人口。这个数据不准确:首先,作者只统计了1978年以后的本科毕业人数,忽略了1978年以前的大学生。

对于22岁以前的人口,许多人还在中学或者大学就读,他们虽然暂时还未获得本科学历,但那只是因为时间未到。因此,更有意义的指标应该是成年人口或者主要劳动年龄人口(20-59岁)中本科学历的比例

上海是个怎样的城市?

上海,简称沪、申、魔都。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是我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 科技 创新中心。

上海位于我国华东地区,地处长江东海口,东隔东中国海与韩国济州岛、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

总面积:6340.5平方公里,共辖16个市辖区,截止2019年6月,全市辖105个街道、107个镇、2个乡,合计214个乡级区划。

人口:2423.78万人(2018年)。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47.5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76.21万。

人均GDP13.50万元(2018年)。

著名景点:外滩、豫园、南京路、人民广场、迪士尼乐园、思南公馆、宋庆龄、梅兰芳故居、淀山湖等等。

著名人物:顾维钧、厉声教、宋庆龄、张爱玲、黄炎培、杜月笙等。

著名高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

上海被GaWC发布的2018年世界城市体系排名评为“世界一线城市”。在科尔尼发布的2019年全球城市综合排名中排名世界第19位,中国第三位。在2019年全球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暨百强城市排行榜中,排名世界第48位,中国第四位。

上海是个开放、包容、友好的国际大都市,不仅吸引和容纳了来自全国各地为上海做出贡献的兄弟姐妹,更吸引了世界各国有识之士来上海投资、工作、学习、定居等等,给上海建设添砖加瓦。

迎五洲客,计天下利。2019年11月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圆满闭幕。开放合作的盛会,吸引了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3800多家企业共襄盛举,绘出一幅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互利共赢的生动图景。上海再一次交出一份耀眼的进博“成绩单”。硕果累累的进博会,见证了海纳百川的中国胸襟,也是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生动体现,诠释了中国兼济天下的责任担当。

从黄浦江畔极目远眺,合作共赢的大潮浩浩荡荡,中国发展的前景光明灿烂。一个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中国,将与世界各国携手前行、同舟共济,一起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明天。谢谢!祝您快乐安康!

上海,中国第一大城市,又称上海滩,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为中国的经济、 科技 、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上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正中心长江口,东临东海,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并与两邻省共同构成以上海为龙头的中国第一大经济圈长江三角洲。上海拥有中国最大外贸港口和最大工业基地,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上海曾是远东第一大都市,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 历史 古迹。江南的吴越传统熔铸中西,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并致力于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顶尖的经济、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上海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大中华区第一位。

上海在解放前是中国出版传媒电影戏剧文学电影方面的排头兵,是当时中国的文化中心,随着建国初期五十年代文化名流及文化机构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陆续调往北京,奠定了北京建国后文化中心的地位。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它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文化)的基础上,

旧上海老照片(16张)与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欧 美文 化等融合而逐步形成,既古老又地位现代,既传统又 时尚 ,区别于中国其他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举办过多次大型文化活动,并建造了多所全国一流的文化设施,包括了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影城等。每年上海还举办艺术节、电影节等文化活动。

上海滩

上海滩全景

上海是一个很奇特的城市,大概谁也说不清“上海”作为这座城市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最早的纪录是在宋朝时期,它就是一个酒业征税的贸易市场,我们也不知道它的来历和文化意义,因为没有出处。

保存最早的明《弘治上海县志·卷一·沿革》中纪录如下:上海县。称上洋;海上,时名华亭。。。。。至元二十九年,始割华亭东北五乡立县于镇。隶松江。华亭县,青龙镇,上海县,那时的功能类似于现在的海关。上海地处海滨,自古不是兵家必争的战略重地,所以从1216年建县直到1553年才开始为了抵御日本的倭寇和中国的江洋大盗,才开始建城墙。

从1843年开埠算起,至今不过160多年。

近代的上海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上海开埠以后,从本地人的上海变成了中国的上海,世界的上海。什么才是上海人,在近代,如果是上海人,一定会说些洋泾浜英语,会说上海官话,还需是见过世面的人,上海的官话在港台的电影中多有表现。

上海有着多元文化,复杂的文化 历史 传统。近代的上海文化,是国际化的,远超香港和东京。这就是上海的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是雅俗共赏,互相交融的一种江南文化。就像木心先生所说的“上海是暴起的,早熟的,英气勃勃的,其俊爽豪迈可与世界各大都会格格争雄,但上海所缺的是一无文化渊源,二无上流 社会 ,故做诱胁之下,嗒然面颜尽失”。以前的上海滩可以让一个人一夜暴富,挤入上流,却无法让其所代表的文化,抹去原来小市民的精神烙印,曾经青帮的领袖杜月笙就被市民 社会 认为是海派文化的代表。

突然想说,上海就是一个中庸的城市。

追梦之城,让人又爱又恨……

上海是座魅力之城,适合追梦。

来这里最大的感受是这座城很包容也很开放,前沿文化、 科技 的先锋,机会很多。在我的家乡,基本上算得上还不错的工作主要是医院、教育、公务员等,但这些单位进入的门槛相对来说又有点难;想要办件事,没个熟人相当折腾……但来这里几年,感觉这里的工作机会和创业机会其实挺多,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可能谋得一席之地,而且收入相对来说还不错。这里也没有因为是外地人,有很明显的区别对待,让人感觉很温暖。各种前沿的理念、事物也能够很早就接触,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着很强的影响。在这里,有着别的城市无法比拟的相对便捷和公平,办事可以按照要求递交材料,不需要事事都托熟人也能自己扮成。她,所给人营造的感觉很好,让有梦想、渴望靠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人流连忘返。

这座城有毒,很多时候已中毒太深。

但,这座城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一座伤心之城。她是中国的瑰宝,也有傲娇的一面。这里有着令人敬畏的消费水平,有着严酷的福利区分。多少外来人在这里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渴望能够融入这里。但,一次次被她无情拒绝。这里虽然工资水平相对较高,但消费水平也不是闹着玩的,在这里挣多少钱与存多少钱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这里有着中国顶级的医疗体系,可高昂的医药费和紧张的床位让很多病人暗自垂泪;这里有着一流的学府,可一张户口或者积分让人抱憾不已……这座魅力之城,有着自己的运营体系,按照自己的规则运营着。很多人在这里奉献了很多,偶尔也会失望甚至绝望,但最终会默默理解这座城。离开了会想起她的好,留下会鼓励自己努力变得更好。无论 是走还是留,很多在这里待过的人都已深深打上了这座城的烙印……

实事求是讲,上海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城市。我在上海呆很久,大气高端干净。都认为不绿。错,你到浦东那边看看,绿树成茵。

上海水域要变蓝那比肩东京纽约香港了。变成一个滨海城市更不得了,像青岛大连。只要努力,能够做到

上海是一座拥有6万多家外企公司的城市,上海是一座本地企业品牌实力不足的城市,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是国家大力扶持发展的金融城市。

上海是长三角地区龙头 城市,引领中国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20万亿以上,江浙沪包邮的地方。

1、上海拥有世界第一大深水港码头,上海洋山深水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超越了新加坡港,是全球第一大港。

洋山深水港是世界最大的海岛型人工深水港,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和枢纽型工程。洋山港工程一至三期共有16个7万-15万吨级深水集装箱泊位,释放出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500万TEU的生产能力,2014年12月全面开工的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

历时近三年时间的艰苦建设,经过为期18个月细致全面的设备及系统调试,于2017年12月10日开港试生产。截止到2018年6月底,码头已经合计作业大型干支线船舶近300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3.2万标准箱,昼夜的最高吞吐量达到了8955.25标准箱。

目前,洋山四期码头挂靠航线主要以中东波斯湾航线为主,包括AGX、HDM、RES1、RES2、MEA1、AR1、MEA4、MEA5等八条。尚东分公司已经与中远海运集运、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达飞轮船、伊朗航运、长荣海运、赫伯罗特、太平船务、东方海外、美国总统轮船等20余家知名航运企业建立了合作。

2、上海特斯拉外资 汽车 厂,在2020年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上,埃隆·马斯克透露,上海超级工厂最终有望年产100万辆电动 汽车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中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也是特斯拉首个海外工厂,在2019年“跑”出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二期工程正顺利推进,2021年上半年有望实现量产交付“中国制造”Model Y 汽车 。

3、上海拥有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

截至2018年底,我国第一高楼大厦为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的最中心,这座大厦的总高度为632米,据说当初建造这座高楼大厦时投资了近148亿元,因此很多上海人都非常喜欢这座高楼大厦,感到骄傲,他们心中认为这座大楼代表着上海的地位,而上海中心大厦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大厦,居世界第二位。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面积433,954平方米,建筑主体为128层,并还有地下停车场5层、裙楼、顶楼等,总高为632米,结构高度为580米,在2008年11月29日进行主楼桩基开工,2016年3月15日完工。

大楼内装有重达1000吨的全球最大阻尼器“上海慧眼”,以及275台500瓦风力发电机,全球第二快电梯、秒速20米的电梯。此外,机动车停车位布置在地下,可停放2000辆。

4、上海迪士尼乐园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Shanghai Disney Resort),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申迪北路753号,是中国大陆第一座迪士尼度假区,也是继加州迪士尼乐园度假区、奥兰多华特迪士尼世界度假区、东京迪士尼度假区、巴黎迪士尼乐园度假区和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之后,全球第六个迪士尼度假区。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占地3.9平方公里,包括上海迪士尼乐园、迪士尼小镇和2家带有主题风格的酒店,于2011年4月8日正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破土动工,2016年6月16日正式开园。

5、百年上海外滩,见证了上海的兴衰过往,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上海外滩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正是在这里成为英国渡劫之后众多的国外银行商会,报社在此云集,上海外滩也成为了全国乃至整个远东地区的金融中心,在1943年上海外滩彻底结束了长达百年之久的租界时期,随着近代 旅游 业的不断繁荣发展上海外滩成为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在来到上海之后必去的景区之一。

现在上海外滩依然矗立着52栋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正是因为拥有这些建筑群的存在上海外滩一直也被世界各国称之为“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同时也是整个上海的地标之一。特别是在外滩的对面正是浦东陆家嘴并且坐落着上海标志性建筑物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众多建筑物成为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象征和整个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如果来到上海外滩在脑海当中不自觉的会浮现出一段旋律——夜上海。通常这首歌曲是在非常古老的留声机中缓缓的飘出随着不断的转动所流出的音符,也是整个上海曾经所拥有的 历史 过往,现在的上海外滩不仅是上海最具特色的地方之一,这里还有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整个上海外滩拥有众多的古典建筑,并且它们都出自于不同的建造师之手,虽然看似风格迥异但是却都散发着极为古老的气息。

6、上海地铁运营里程世界第一

上海共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8条,运营里程729公里,完成客运量逾28亿人次,进站量逾16亿人次。

7、上海虹桥火车站交通枢纽,高铁、机场、地铁 、长途 汽车 站于一体的立体化交通枢纽。

是个流光溢彩的城市

一、文明之城

上海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位居全国前列,本地户籍有四分之一人口受过高等教育。虽然受教育程度高低不等同于素质优劣,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多数知廉耻有教养,懂得自律恪守底线,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开放之城

一个城市的开放指数,决定人们的境界品位。而上海人见多识广,眼界开阔这是有目共睹的。去年底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在开放度方面,上海、北京、深圳分据第一位、第二和第三位。

三、平安之城

上海市民法律意识普遍较强,行为举止优雅得体。人们待人接物随和,说话柔声细气。遇到纠纷讲道理守规矩,不爱动粗。而黄赌毒或涉黑案件也较少,所以上海的各类刑事案件发案率始终处于全国最低。

四、文化之城

由于长期受到海派文化的熏陶,大家精神生活丰富,注重文化品位。电影节、艺术节、 旅游 节轮番登场,国际顶级书画展、双年展常年不断。上海人周末要么去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或听讲座,要么约上好友喝喝咖啡看场电影。

五、诚信之城

上海人比较务实,注重契约精神。无论朋友同事,答应的事情肯定会办到,办不到的事不会轻易许诺。在金钱债务方面习惯"亲兄弟 明算帐",事前"小人"总比事后翻脸要好,做人做事比较靠谱。

六、消费之城

在上海,集休闲、 娱乐 、购物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比比皆是,国际高端品牌的旗舰店遍布全市,每年有上千场国际品牌的新品发布或首发推介活动,不用出国就能买到世界一线品牌商品。

七、 美食 之城

世界各国 美食 和中国八大菜系,在上海可以说应有尽有,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和特色点心也几乎都能找到,而上海自己的风味特色 美食 更让人赞不绝口,而且不用担心会被宰或被强迫消费。

上海市是中国建国以来第一工业强市,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有着全世界顶尖的企业。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有着全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码头。是最安全的城市,上海户籍人口刑事犯罪率全国倒数第一。是交通最发达、秩序井然有序、市民总体素质、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市拥有中国第一个副省级开发区一一浦东新区,有闻名世界的东方明珠。是仅次于北京的高等教育强市,名校众多,是万千学子梦想之地。

想了解上海,首先必须了解上海的人文观念。上海是中国独具特色海派文化之地,人与人之间界限分明,讲究人人平等。即使是父母子女之间,也互相尊重,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充分留有私人空间。上海人崇尚自由,彰显独立个性,人际关系松散式。不会勉强自已去将就任何人,也绝不以身份压制强求任何人屈从自己。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人文观念。上海人不占人便宜但绝不吃亏,有钱只愿意花在家人身上,不会去外面随便请客,也不接受别人的吃请,认为无谓的应酬是很浪费时间的事。即使是关系很好的亲戚朋友偶尔集会,要么AA,要么轮次自觉付账,就这么界限分明。

上海市正从制造转型为创造,战略方针是市中心向外转移,开建五大新城,带动全上海整体发展。上海正急需各类高端人才,只要是在某个领域有着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知识,都会受到上海的青睐优待。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只要是脚踏实地,努力拼搏的人,都能过上自已想要的生活。上海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时时处处都是机会,是创业者的天堂,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地。

上海地铁线网规模巨大拥有20条以上,每天客流接近1200万人。

上海立法严谨规范操作较强,让上海市民遵纪守法的素质较高。

上海直辖市优势很大,如浦东新区省级新区发挥改革红利,使上海 社会 经济转型顺利不再东北危机现象,重新保持活力,积极引进外企、民企等越来越多。

上海南京东路、淮海中路是世界顶尖商圈,让全球甚至全国游客流连忘返,但是上海有能力提供世界一流品牌如纽约汉堡品牌、香港下午茶品牌、东京料理品牌、法国服装品牌很多,是北京杭州等无法拟比。

上海中心城区拥有很多高端性、高收入岗位上班族,很好维持适应上海高物价生活,但是全国若二三流大学高校毕业生到上海找工作很困难,如985高校毕业生被上海方面挑剔选上了在拼多多、携带网、外资银行、国有企业很多。

上海外滩周边欧美风格建筑很多,如和平饭店、国际饭店、浦江大楼等,还有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CBD金融区世界一流现代化建筑群如环球大厦、金茂大厦、汤臣公寓、上海中心大厦等。淮海中路周边现代化建筑与近代化建筑共同存在发展。徐家汇商圈有港资双子楼、数码商场等很不差,满足上海低中收入工薪阶层市民。

一般到上海站停靠,接受工作人员检查身份证,说明上海人很严格控制犯罪发生,不让犯罪窜到上海。

上海医学实力超强,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大学等很多,如肝癌、运动障碍、老年病、心血疾病等,很多全国各地患者到上海看病治疗。

上海闵行经济开发区产值非常高,每平方公里接近50亿,是全国极少像上海高附值产业发达地方。

高学历人数占人口总比不到5%,为何现在感觉满大街都是“大学生”?

感谢 悟空小秘书 的邀请!

“ 高学历人数只占人口总比不到5% ”,显然是个不太严谨的说法,一是哪些人是高学历,高学历的门槛是什么,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界定;二是高学历人数占人口总比不到5%,这个数据有待去印证。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范畴包括专科(高职、高专、高技)、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普通高等学校 指通过国家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 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独立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及其机构。

按此划分,我们可以把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获得者称为高学历人群。然后在借助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对于历年专科、本科、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的统计数据,计算出目前高学历人才占比情况。

一、1978—2018年普通专科毕业生人数统计

二、1978—2018年普通本科毕业生人数统计

结合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2018年的数据 ,2018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数753.3万人,因此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共有本专科毕业生人数总计 98370669人 。

同样的,我也统计了硕士毕业生的数量( 630万左右 )和博士毕业生的数量( 81万左右 )。但考虑到这些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基本上都是通过专科、本科考上去的,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所以就不再想加。

那么1978-2018年间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人数高达 98370669 是个什么概念的。

1.与总人口相比较

2018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95亿,本专科层次以上的毕业生占总人口比例近似为 7.05% 。

2.与劳动人口相比较(16-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

根据2017年统计的数据信息显示,我国16-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0199万,本专科层次以上毕业生占劳动人口比重为 10.9% 。

因此,你所说的高学历人数占人口总比例不到5%是错误的,目前本专科层次以上毕业生占总人口比例达到了 7.05% ,那么为什么会有不少人感觉“ 满大街都是大学生 ”呢?

首先可以明确一点是,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我们常常通通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去帮助自己判断事物,但却忽略主观判断的局限性。 一方面,从本专科占人口和占劳动人口的比例来看,显然满大街大学生是个错误的结论,它不符合事实。但另一方面,很多活跃于网络上新一代年轻人,普遍学历水平要更高,考上大学是一件非常平常、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多年来高考的扩招,高达80%以上的本专科录取率,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大学教育,而他们身边有着无数同样的学生。举个例子, 目前全国各省份的中考升学率大概在50%左右,假设有100个考生,这就意味着50人可以上高中,再到高考时期,本专科录取率大概在80%左右,意味着50个人中有40个会被录取。因此现在的孩子,有大概40%左右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这样想来,在年轻一代眼中,满大街的大学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很多人都在吐槽大学生“烂大街”、研究生“烂大街”,认为遍地都是大学生。尽管最近几年大学生不断扩招,录取率也一直在提高,但是放到全国范围内看,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占到的比例也是相当的少。绝大部分都是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认为遍地都是大学生,大学生不值钱呢?关键的原因是就业问题,当代大学生不存在巨大的就业优势,很多人认为大学生不如稀缺年代包分配的时候值钱。另外一点就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导致毕业生的流动性趋向于集中化。

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年签

我们之 所以产生错觉,遍地都是大学生情况的原因是,关键是我们所接触的人群分布是主要的原因。 如果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那么我们工作的环境,工作的特点可能大多数都是同类型的人。那么我们就会误认为所有的群体可能都是这样的人群。另外一个大学生遍地都是的原因就是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人才流动性跃到一线城市。

根据2017年抽样统计调查的结果来看,本科人口占比超过百分之十以上的省市只有: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三个直辖市的超过百分之十以上。其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都是低于百分之十以下的。而全国本科生所占的比例也只有5.9%左右,研究生所占的比例只有达到0.6%,博士人口所占比例微乎其微都没有进行全部的统计。

注:中国各省市大学生人口比例调查表

根据各省市大学生人口所占比例调查报告来看的话,大学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包括(专科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15个省份,一半以上的省市都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基数较大、人口结构复杂、受教育程度不均衡等造成很多地方的教育水平都很落后。 我们国家也只是刚普及义务教育没有多少年,大学生扩招也没有多少年,而且人口结构比例更替是相对缓慢的。

注:中国各省市受教育情况统计分布图

我们观察图表发现,接受过中学教育的人口才过每个省份人口的一半以上。我们产生错觉认为遍地都是大学生,可能是因为我们听到的多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我们都懂。我们每个人都再说遍地都是大学生,其实并不是遍地都是大学生。只不过少部分发达地区,汇聚的大学毕业生比较多。就如同我们国家推行的“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以及各省市的人员招录公告来看,大部分要求专科以上的学历就能够进行报考。更甚至前一段时间,广西省教师招聘,大量的岗位空缺,招不到大学毕业生的现象,都在反应其实并没有达到人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地步。

部分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认为遍地都是大学生,归咎起来的原因无外乎在于:一、环境氛围,同等类型的人群接触的都是相似学历的人。例如一些事业单位,大企业等对于学历要求就有限制,如果你处在此种环境当中,肯定身边都是高学历人。二、“耳听为虚”“三人成虎”的原因,说的多那么很多人都认为遍地都是大学生。新闻媒体的引导, 社会 的一些现象都会让我们产生错觉。

首先关于这个命题的前半句,我认为是很 不严谨 的。“高学历人数占人口总比不到5%。”题主既没有明确什么叫高学历,比如研究生以上?本科以上? 如果 硕士以上学历才算高学历 的话,那么我国硕士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连1%都不到 。如果本科及以上算是高学历的话,那么和题主说的 5% 算是符合的。因为现在中国拥有 学士学位 的人,大概就在 4%~5% 之间。

其实5%的这个比例并不算高,但为什么会有一种让人觉得满大街都是“大学生”的错觉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需要介绍一种现象,叫做 幸存者偏差 。

小张是北京某高校的老师,他身边的大部分人都是 本科以以上学历 。他自然就会觉得中国的本科生已经烂大街了。但实际上,他看的只是 经过筛选而产生的结果 ,而这种筛选,是因为他所在的圈子而自动的筛选的。那他的认知自然就会出现偏差。

小王是贵州某农村出来的流水线工人。在他们村子里面,几年都很难出来一个本科生,而且流水线工人基本都是 高中以下的学历 。他自然会觉得本科学历是一个非常高的学历。但实际上,他看的也只是经过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这种筛选,是因为他所在的圈子而自动的筛选的。

两个不同的人,认识到的却是两个不一样的中国 。这就是由于他们出现了幸存者偏差,只看到了自己圈子的信息,忽略了自己圈子以外的信息。从而导致判断出现偏差。

我自己是在读研究生,身边的朋友圈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我在我本科毕业以前,也以为中国的本科生已经很多了。直到,我大四毕业的那年,去工厂帮朋友干了一个月的招聘专员,就是招聘流水线工人的那种工作。每天都有一百多人过来应聘,我特意看了一下他们的学历,基本都是初中,高中。从那以后,我才真正认识到中国的国情,就是 低学历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就会反对,说自己只是一个高中学历,但是也觉得 大学生已经烂大街了 。这类人出现幸存者偏差的原因,也是因为接受的信息是进过筛选的。而这种筛选,不是所在圈子的自动的筛序,而是 自己主动的筛选 。我说的可能不好听, 这类人就是柠檬精,酸的 。自己学历不高,所以需要不断的去证明本科学历已经烂大街了,没有用了,以达到自己心里的平衡。

同样的谬误, 读书无用论 也适用。 如今很多人在说,谁谁谁当初没好好上学如今照样挣大钱,而好多用功读书的人,毕业后反而不如那些没好好学习的人混得好。并且因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所以很多人得出“上学没有用处”,“读书无用”的结论。对于高学历者,普通人既会关注成功的人,也会关注那些没成功的人,并且高学历却落魄的人尤其受关注,容易被当做新闻报道;而对于低学历者,普通人往往只关注成功者,忽视了广大学历低又没成功的人。正是因为忽视了这些“沉默的数据”,才产生「读书无用」这种错误结论。

这些现象都是 幸存者偏差 。

我认为要避免自己产生幸存者偏差,就应该 逆向思考 。 但你坚定的认为一个结论的时候,先否定自己。比如题主认为,大学生已经烂大街了,那么就应该反过来思考,大学生占人口比例还是少数,然后再去找证明这一观点的证据。逆向思考能让你打开你的视野,看到你没有看到的东西,了解到你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事物。

上海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全国第二,第一名是哪里?

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般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教育水平越高。前段时间,中国公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其中上海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全国第二,而北京登顶全国第一。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08年增加到9.91年。在31个省中,有13个省的平均教育年限超过10年,14个省在9至10年之间,4个省在9年以下。

其中有一些数据是比较亮眼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分析

首先,受过教育的人口数量

全国人口[2]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218,360,767人;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人口213,005,258人;初中文化程度人口487,163,489人;小学教育水平的人口为349,658,828人(上述教育水平包括毕业生、辍学者和各种学校的学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学历的人数从8930人增加到15467人;高中学历人数从14032人增加到15088人;初中学历人数从38788人减少到34507人;受过小学教育的人数从26,779人下降到24,767人。

第二,文盲人口占比

全国人口中有3775.02万文盲(15岁及以上)。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数减少16906373人,文盲率[4]从4.08%下降到2.67%,下降1.41个百分点。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内容了。

我国哪些城市的平均受教育程度高?

要说我国哪些城市平均受教育水平高,那肯定有北京和上海了。大家都知道,北京和上海无论是在经济发达的程度,还是在人的文化水平程度,那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所以在这两个地方受教育程度水平高,那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一、上海这个城市人们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很高。

在上海小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他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是你难以想象的。很多时候你在大街上随便跟一个老人用英语沟通,那也是可以的。由此可见,上海这个城市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水平都是非常的高的。很多人都觉得上海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地方,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能够扎根的城市,但你看不到他背后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

二、想要在上海扎根的人们,受过的教育程度都是非常的高的。

想要在上海这个城市扎根其实还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你不是本地人的话,那么你需要花费很多的努力才能够在这个城市扎根。很多人来到上海只是打工,过了年就再也不回来了。能够真正在上海这个城市扎根的,那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他们的眼界开广,他们知道该如何挣钱。

三、北京这个城市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

北京这个城市那就不言而喻了,北京的受教育程度的水平是非常高的。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能够考上大学并且留在北京。他们无论是在各个学科上面,还是在兴趣爱好上面都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要说我国哪些城市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水平高,那肯定是北京和上海的。对此,你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2019年中国有多少比例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

2019年中国有一万七千多万人受过高等教育,大约占总人口的12%左右。高等教育第四梯队主要由金砖四国构成,其中包括由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构成的第四梯队(实力较强,规模超大),被称为金砖四国梯队。

这几个国家都属于人口大国,而且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从世界一流大学数、诺贝尔奖获奖数、高被引作者数等指标来看,与第一梯队的美国、第二梯队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正处于追赶阶段。

不可否认,高等教育经济基础的薄弱是影响金砖四国提升高等教育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实行。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