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以及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高中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2、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以及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高中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2、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是什么?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4、秦岭一淮河一线具有哪些地理意义 5、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8条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1、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2、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4、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5、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以北反之;6、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水稻为主,以北以旱地、小麦为主。
秦岭-淮河线是中国地理区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简称秦淮线。这是中国地理区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在此线的北面和南面,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或是人民生活习俗,均有明显不同。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已知最早论述由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
我国南北分界带的西段秦岭,冬季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因而在岭北为典型暖温带情况下使岭南成为典型亚热带。但是,秦岭分界也并非一条线。因为秦岭南坡约千米海拔以下才是亚热带,而秦岭山脉两坡千米等高线间的宽度,也就是分界带的宽度也大约有90-110公里。而且,在历史上南北分界带是随气候变化而南北移动的。如果全球持续变暖,亚热带北界将来甚至有可能要北推到黄河的中、下游地区。
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在雨旱季节类型区划中则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气候的分界。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是什么?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有:
1、【气候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一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以北温度带属暖温带,以南温度带属亚热带,以北属半湿润地区,以南属湿润地区
2、【河流水文特征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秦岭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3、【土壤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黄壤)。 秦岭淮河以南多贫瘠的红壤。
4、【自然植被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温带落叶阔叶林; 秦岭淮河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农业生产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耕作制度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为主; 秦岭淮河以南——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水稻、小麦、棉花、油菜为主。
扩展资料: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像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
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省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进入夏季,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高温炎热的现象。最近,经常能在新闻和天气预报中听到一些类似于副高控制、高压脊、西南气流的概念,勾起了对地理知识的怀念。也经常听到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说法,很多人不是很清楚说的是什么,接下来给大家详细说一下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2、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
3、北方旱作区和南方水田区的分界线。
4、大致与1月0℃等温线一致。
5、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6、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7、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8、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9、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10、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或是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岭一淮河一线具有哪些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气候上的分界线
①秦岭淮河线一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②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③以北温度带属暖温带,以南温度带属亚热带。
④以北属半湿润地区,以南属湿润地区。
2、河流水文特征上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秦岭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3、土壤类型上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黄壤)。 秦岭淮河以南多贫瘠的红壤。
4、自然植被类型上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温带落叶阔叶林; 秦岭淮河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扩展资料
提出时间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论述是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的。在由张相文发表于1908年的《新撰地文学》中的185页记载:“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
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这就是张先生对我国北方的描绘。所谓“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线。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论述。在张相文的文集《南园丛稿》之中,收录了张相文在1924年发表的《佛学地理志》一文。
已明确提到了秦岭—淮河分中国为南北。文章对中国进行了如下描述:他首先把中国分成六大部。对这六部他是这样写的:“曰本部、曰蒙古、曰满洲、曰新疆、曰西藏、曰青海。本部之地,或称禹域,亦曰汉土。就自然形势,分南北中三带述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8条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中国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南方水田农业与北方旱地农业的分界线。
……
几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