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教职工多少人 河大在校生有多少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河大教职工多少人,以及河大在校生有多少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河南大学怎么样,很差吗?


2、河南大学排名


3、河南大学是双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8 11:01:2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河大教职工多少人,以及河大在校生有多少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河南大学怎么样,很差吗? 2、河南大学排名 3、河南大学是双一流学科还是双一流高校? 4、河南大学有多少个本科专业 5、河北大学院简介 6、河南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河南大学怎么样,很差吗?

河南大学不差,是一所很好的一本类高校。河南大学是一所拥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37个学院(教研部),98个本科专业,4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生物学入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学校现有教职工4400多人,其中专兼职院士21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等领军人才42人。全日制在校生近5万人,其中研究生近1.1万人,留学生800余人。

河南大学基本情况简介。

河南大学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省部共建高校。创立于1912年,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始建于中国科举考试终结地——河南贡院旧址,1903、1904年最后两场全国会试在这里举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划上句号。

1912年,以林伯襄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贤,在欧风美雨和辛亥革命胜利的曙光中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 河南大学——学校简介

河南大学排名

河南大学排名是第96名。河南大学创立于1912年,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2008年10月,学校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6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111计划高校。2017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河南大学有36个学院,99个本科专业,4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河南大学的教学情况简介。

河南大学设有深圳研究院和三亚研究院。生物学入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等9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现有教职工4600多人,其中专兼职院士22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等领军人才59人。

以上内容参考 河南大学——学校简介

河南大学是双一流学科还是双一流高校?

河南大学是双一流高校,属于其中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河南大学(Henan University),简称“河大”,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4400多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1400人。

专兼职院士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等领军人才42人。教育部本科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

“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省级优秀专家34人,各级特聘教授62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24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13个。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有多少个本科专业

 河南大学有99个本科专业。

河南大学是一所拥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交叉等13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有36个学院(教研部)、99个本科专业、4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0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82个本科专业进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

学校建设

学校拥有郑州龙子湖校区和开封明伦校区(近代建筑群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明校区,总占地面积5500余亩。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5万余人、教职工4600多人,教师中有专兼职院士、学部委员22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等领军人才59人。

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重点社科研究平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个教育部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中心),以及一批国家级教育、研究、培训基地。

办有河南大学出版社和9种学术期刊,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总量近1300万册卷件;先后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192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以上内容参考:

河南大学-河大概况

河北大学院简介

学校简介

河北大学(Hebei University),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分别共建,入选中国“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为中国中部地区重点支持的五所大学之一、“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首个延安精神教育基地,拥有研究生院和“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河北大学始建于1921年,初名天津工商大学;1933年,改名天津工商学院;1948年,更名为津沽大学;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接收津沽大学并改之为国立;1952年,津沽大学的工学院、财经学院分别并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另以师范学院为基础,在原址建成天津师范学院,续成河北大学之史脉;1958年,扩建为天津师范大学,其后被确定为全省5所重点大学之一;1960年,改建为综合性大学并定名河北大学;1970年,河北大学由天津迁至河北省保定市。

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2500亩,有本部、新校区和医学部等校区,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9亿元;共设有二级学院30所,94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员工3300多人,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5500余人,全日制本专科生约22000人。

河北大学是河北省唯一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21年法国耶稣会士于天津创办的天津工商大学,其后数易校名,先后历经天津工商学院、津沽大学、天津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等时期,1960年改建为综合大学并定名河北大学,1970年由天津迁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保定。2005年,河北省职工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并入河北大学。

学校设校本部、新校区、医学部等校区,占地面积2440亩,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3亿元。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治学环境优美,教学、科研设施先进:建有设备技术一流的网络中心、新闻中心和环境一流的体育馆、音乐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和艺术教育中心;拥有河北省唯一一家高校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学校图书馆馆藏文献390万册,馆藏数量居河北省各类图书馆之首;学校博物馆收藏动植物标本60余万件,文物近7000件,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70余件,馆藏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是一所医疗设备先进、专业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服务水平较高,具有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整体功能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河北省首批百佳医院。

河北大学现有85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设有涵盖全部十一大学科门类的127个硕士学位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法律、教育、工程、公共管理、工商管理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2个博士学位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8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215人,专任教师178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软引进院士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管优秀专家11人;教授328 人,副教授39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9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77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3964人,其中,本专科生 1895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350人,留学生162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高水平科学研究为支撑,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后劲足、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不断推进教学建设、改革与发展,努力提高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在多年的办学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两大课堂互动互补互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强省骨干人才的办学特色。学校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加强科研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许多学科成为河北省的科研中心和学术交流窗口。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法国、韩国、蒙古等国家的四十余所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交流协议关系,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单位和河北省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桥梁与窗口。

河北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得到上级组织和领导的支持与关心。河北大学历来是河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1960年、1962年、1978年、 1984年、1996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先后五次决定对河北大学进行重点建设。河北大学的发展也得到了教育部、财政部的'重点支持。2002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与河北省人民政府重点支持建设河北大学。2005年11月,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河北大学协议,河北大学进入国家省部共建大学行列。河北大学的发展还得到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李岚清、李铁映、彭佩云、陈至立以及河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工作。

在河北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正确领导下,河北大学将以省部共建为契机,以建设国内一流大学为目标,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实事求是、笃学诚行的校训和求学、求真、惟恒、创新的校风精神,不断加快改革、建设与发展步伐,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和和谐河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院系概况

截至2015年1月,学校设有二级学院30所,开办9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分布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门类,是全国学科门类设置最齐全的高校之一。

文化传统

学校标志

学校徽志是圆形徽标,其中以篆体字“河北大学”象征悠久的办学历史;长城的形象象征河北及燕赵大地,长城图案为一“U”型(英文University的字首)。下部的曲线表示水纹,有地理方位的寓意,也比喻对人才的培养。外环上方是“河北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是建校时间。

校训

搞学问就得实事求是,宁可空缺也不能造假;河大校训中蕴含着河大人的强校之梦;蕴含着理性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表明河北大学将高举文明的火炬,把科学的精神播洒五洲四海,担负创新发展的使命,造就时代的骄子;表明河北大学的脉搏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命运而跳动,有容乃大的胸怀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又使她的内涵、她的根基,她的精神倍而加之。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9月,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13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0余项,省部级项目6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奖励二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二、三等奖44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1项,授权发明专利114项。SCI等三大检索共收录论文425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23篇。

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编辑出版有《宋史研究论丛》(CSSCI来源集刊,每年一辑)、《宋史研究丛书》和《河北大学历史学丛书》。已成为海内外宋史研究人才最集中、宋辽金史资料最丰富、宋史研究信息最灵通的科研机构,被誉为“宋史研究第一重镇”。

成果鉴定: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水稻根际促生细菌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成果通过鉴定、《皮革生物脱毛酶制剂的制备及其生产菌株蛋白酶基因的克隆》成果通过鉴定、《过渡金属-有机二酸阻燃剂新体系设计及其阻燃机理的研究》成果通过鉴定、《中国土壤拟步甲区系分类与资源利用》成果通过鉴定。

河南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河南大学的招生代码为10475。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代号编排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学院介绍

河南大学,简称“河大”,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河南大学有开封明伦、金明和郑州龙子湖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500余亩,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近5万人,其中研究生1.1万人,留学生800余人。

历史沿革

1912年,林伯襄等河南教育家在清代开封贡院旧址之上创建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23年,冯玉祥将军在其基础上扩建为中州大学;1927年,改建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30年,首次命名为河南大学;1942年,在于右任先生等支持下改为国立河南大学;1948年,在邓小平、陈毅同志支持下设立中原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后历经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2022年,河南大学的注册地由开封市变更为郑州市。

院系专业

据2021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37个学院(教研部),98个本科专业。2021年12月3日,河南大学拟增加文化产业管理专业(120210)、环境设计专业(130503)。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4400多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1400人。专兼职院士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等领军人才42人。教育部本科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省级优秀专家34人,各级特聘教授62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24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1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9月,河南大学有4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39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3个,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

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4月,河南大学有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39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6个,省级特色专业2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0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省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个。

对外交流

截至2016年3月,河南大学先后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且是UNAI、IAUP、AUAP成员,河南大学于2011年正式加入UNAI;于1998年加入亚太大学联合会,河大以亚太大学联合会为平台,分别与俄罗斯、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友好关系。

截至2020年8月,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建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教育部体育艺术师资培训培养基地、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等5个国家级教育、科研基地。

2005年,在分别召开的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和亚太大学联合会上,河大校长关爱和分别当选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执行委员、亚太大学联合会理事,河南大学也当选为亚太大学联合会理事单位,并在该校设立联络处。亚太大学联合会联络处通常设在秘书长办公所在地,而在该校设立联络处是该联合会首次在非秘书长办公所在地设立联络处。

2015年11月,河南大学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签订研究生层面的共建合作协议。双方将落实在心理学、生态学、材料科学、艺术理论、语言教育等专业课程对接、学分与学历认证等,采取双向互惠的方式,为项目进一步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2016年3月,河南大学与美国迈阿密大学合作设立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该学院由河南大学负责提供教学、生活场地及基础设施与师资。迈阿密大学将提供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教材、课程数量、教学标准等。2016年起纳入中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招生,学制4年。首批设置环境科学、土木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自动化等4个专业。

2016年4月,河南大学获批10项国家外国专家局通过的2016年度“高端外国专家项目”。项目涵盖人文社科、经济、信息科学、化学、艺术、法律等学科领域。

学术资源

河南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12年,时为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图书室。之后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先后易名为中州大学(1923)、河南中山大学(1927)、省立河南大学(1930)、国立河南大学(1942)、河南大学(1949)、河南师范学院(1953)、开封师范学院(1956)、河南师范大学(1979)图书馆等。1984年5月恢复河南大学图书馆名称。图书馆先后被评为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十佳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先进图书馆、河南省高校自动化技术应用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阅读文化典籍,建设书香校园”先进单位、开封市为人师表先进集体、开封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截至2015年12月,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757万册,纸质文献370万册,电子资源403万册(件)其中线装古籍近20.5万册;外文18万余册;报刊合订本37万余册;缩微、声像、光盘资料1.7万多件,各种数据库228个,数字资源达131TB。馆舍总面积6.5万余㎡,明伦校区图书馆18248㎡,金明校区图书馆47500㎡,分别位于两校区的中心地带。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有纸质图书520万册、电子图书700多万件。

河南地方史志较为丰富;大型古籍丛书基本齐全;珍本孤本稿本钞本颇具特色,如刻本明成化《河南总志》、明嘉靖《河南通志》等为大陆唯一,稿本《东京志略》、《汴梁水灾纪略》《芸晖书屋笔记》弥足珍贵。在抗战时期,流浪中的图书馆就在宝鸡市郊为《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作者、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先生提供了《道藏》等文献的借阅服务。整理出版的《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等共5203册收录古典文献14329种,该馆已收藏齐全,形成系列。

图书馆不仅收藏了大量的纸质文献,而且正在进行KALIS项目“宋代文献数据库”的研究和建设工作。图书馆除了继续保持对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古代史等专业文献的有效保障外,还逐步形成了以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凝聚态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植物学等学科文献征集为重点的态势,强化了理工科文献的收藏力度。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理并重的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共存的文献收藏体系。

河南大学图书馆装载“中国学术期刊”、“维普科技期刊”、“万方硕博论文”、“数图电子图书”“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数据库20个;整合了原三校图书馆的书目数据、读者数据资源,实现了三校区书刊资源、数据资源的通借、通还、通阅;自建了“馆藏中文书目文献数据库”、“馆藏中文报刊文献数据库”、“馆藏线装古籍书目文献数据库”、“馆藏英文书目文献数据库”等。

学术研究

截至2020年8月,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建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教育部体育艺术师资培训培养基地、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等5个国家级教育、科研基地。

2011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大学共建的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与调控的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年度项目立项,这是河南省“973”计划项目作为首席单位的重大突破。曾先后获得2007年度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第一批、第二批评审结果公示结束,由河南大学关爱和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和耿明斋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与政策研究”双双中标,拿下两个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

截至2013年底,河南大学先后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多项,获省部级项目55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50多项。

2020年1月10日,河南大学“高性能节能抗磨纳米润滑油脂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2022年,河南大学“光诱导的信号调控大豆共生结瘤机制”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名单。

特色专业及学科

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通信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历史学、教育学、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化学、经济学、体育教育、法学、护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软件工程、会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行政管理、编辑出版学

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新闻学、音乐学、教育技术学、电子商务、文物与博物馆学、财政学、视觉传达设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哲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生物学

省级优势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地理学、生物学

省级特色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教育学、“黄河文明”学科群、“纳米材料与器件”学

省级特色学科重点培育学科:应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建筑学、口腔医学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