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淝水是什么的支流,以及淝水是哪一个的支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淝水之战中的淝水是什么的支流
2、淝水是哪条河的支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淝水是什么的支流,以及淝水是哪一个的支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淝水之战中的淝水是什么的支流 2、淝水是哪条河的支流? 3、淝水是哪条河的支流 淝水之战中的淝水是什么的支流淝水之战的淝水是淮河的支流,淝水之战其实是出现在公元383年,这场战争是前秦讨伐东晋的一次战役,当时的前行已经统一了北方的各个政权,于是向南进攻向东晋发起了侵略战争而淝水之战就是这两个国家对峙的一次关键性的战役。
当时前秦出兵,双方就是在淝水的这个位置交战的,当时的这个淝水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寿县,准确的位置是在东南方。当然这次战役是以东晋的胜利而告终,当时的东晋只是8万兵力,但是却战胜了前秦的军队80万,所以在历史上这次战役是很有名气的,是典型的以少胜多战役。
战争背景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在南方,晋朝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1-2]
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前凉、代等割据国家,统一中国的北方。
前秦寿光三年(公元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不称皇帝)。
淝水是哪条河的支流?淝水是淮河的支流。
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分为二支: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中的淝水也是指它。淝水也为合肥的护城河提供了源头。
淮河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它和黄河、长江、济水一起被人们称为“四渎”,同时它还是我国七大河之一。
淮河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它的水源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它还流经安徽、湖北、江苏这几个省。淮河全长大约有一千公里,它的流域面积多达二十七万平方公里。
除此之外,秦岭和淮河这一条水线还被地理学家们看做是我国南、北地区的分界线,在这条线南端的地区属于亚热带,而在它北端的区域则属于暖温带。
淝水是哪条河的支流淝水是淮河的支流,淝水又作肥水,源出于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
淝水简介:
淝水分为二支: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中的淝水也是指它。淝水也为合肥的护城河提供了源头。淝水东源出肥西县的大潜山,北流经青枫岭,过淠河总干渠天河渡槽,经石步桥,纳官亭来水,又汇源出焦婆店经长城镇的来水,北流至唐老圩,与源出将军岭自东向西三水汇合,进入寿县境。折西向北与西源在董铺汇合,全长49公里,流经境内14公里,流域面积211平方公里。
淝水是淮河的支流,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山老鸦叉,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在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000公里,总落差200米。《桐柏县志》载:“淮,始于大复(大复峰,太白顶),潜流地中,见于阳口”。淮河的源头是由桐柏山58条支流汇成。江河之源的认定,一般遵循“位高为源,位远为源”的原则。淮井定为淮河正源具备三个原因:一是它在淮河58条支流中水位最高(1140米),距东海最远;二是秦始皇时便在这里建立了淮祠,是历代皇廷祭祀淮河之地;三是志载:清乾隆皇帝两次遣官到这里探源,时布政使江兰、河南巡抚毕源都是在这里探得淮水真源的。
淝水相关典故: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谢玄、谢安、谢石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而战败的前秦天王苻坚,也并非是一位怯懦无能的君王,他诛杀暴君苻生,为永嘉之乱以来的关中百姓,带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岁月,使得五胡乱华以来的北方再度恢复生机,不过因淝水战败,本已经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苻坚也在两年后被叛将姚苌杀死。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淝水之战。
淮河简介:淮河全长约有一千公里,流域面积多达二十七万平方公里。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流经河南、安徽、湖北、江苏这几个省,它和秦岭被看做是我国南、北地区的分界线。它和黄河、长江、济水一起被人们称为“四渎”,同时还是我国七大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