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洞庭湖古诗,以及洞庭湖古诗刘禹锡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描写洞庭湖的诗句有哪些
2、描写洞庭湖的古诗30首有哪些?
3、描写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洞庭湖古诗,以及洞庭湖古诗刘禹锡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描写洞庭湖的诗句有哪些 2、描写洞庭湖的古诗30首有哪些? 3、描写洞庭湖的古诗 4、关于洞庭湖的古诗 5、刘禹锡的《洞庭湖》全文 6、关于洞庭湖诗句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有哪些关于洞庭湖的诗句有: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 《洞庭秋月行》
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蒙蒙隔寒镜。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势高夜久阴力全,金气肃肃开星躔。浮云野马归四裔,遥望星斗当中天。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
5、 《洞庭湖》
曹松
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朵峰。长与岳阳翻鼓角,不离云梦转鱼龙。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直到劫馀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
描写洞庭湖的古诗30首有哪些?1、《望洞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2、《咸阳值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翻译】
咸阳桥上细雨绵绵,像巨大的窗帘悬挂在天空,透过迷茫的雨帘可以看到江上的钓鱼船。这就像江南洞庭湖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
3、《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翻译】
在巴陵放眼远望洞庭的秋色,每日可见君山孤零零地飘浮在水上。我和你分别后就像难和神仙相遇一样,怀念的心绪如同这浩瀚的湖水一般悠远深长。
4、《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翻译】
铲去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让湘水畅快地四处流淌。这浩瀚的湖水像是无尽的美酒,让我们开怀畅饮,醉倒在这洞庭秋色中。
5、《赠少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翻译】
江湖漂泊,与君相逢叹晚,却苦离恨太多,黄叶飘飘,洞庭风起,心海涌波。知音酒不醉,夜别淮阴,祝君成功如韩信,月照高楼,心绪慷慨,共唱一曲人生《大风歌》。
描写洞庭湖的古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描写洞庭湖的古诗名句,欢迎大家分享。
描写洞庭湖的古诗1
1、星河尽涵水,俯仰迷上下。唐韩愈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3、海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宋黄庭坚
4、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宋黄庭坚
5、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唐刘禹锡
6、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韩愈《登岳阳楼》
7、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范仲淹
8、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李白
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
10、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李商隐岳阳楼
11、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雍陶《题君山》
1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唐杜甫
13、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14、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唐李白
15、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
17、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宋黄庭坚
描写洞庭湖的古诗2
1、游洞庭——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2、游洞庭——李白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描写洞庭湖的古诗3
1、游洞庭——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2、游洞庭——李白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关于洞庭湖的古诗1、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唐 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简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2、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宋 张孝祥《浣溪沙·洞庭》
简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走到湘江的尽头便到了洞庭湖,楚天辽阔,放眼望去远处都是清翠的山峰。
3、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元 卢挚《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简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大雨之后天气开始变晴,乌云也散开了,江面上都是明亮的月光。风平浪静,只有一叶扁舟 在江面上姓氏。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唐 杜甫《登岳阳楼》
简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从前就听说过洞庭湖的湖水波澜壮阔,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来观赏它。
5、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元 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
简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西风将洞庭湖吹老了,一夜的愁思过后,湘君也多了许多白发。
6、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宋 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
简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的东边,长江的西边,落日慢慢的落下去,阁楼上的招牌也因为没有风而一动不动。
7、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先秦 屈原《九歌·湘夫人》
简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微凉的秋风将树木吹得轻轻摇晃,洞庭湖的水面开始荡起波纹,树叶也开始掉落下来。
8、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唐 李商隐《荆门西下》
简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湖面辽阔的洞庭湖,一定是波涛汹涌,甚至有蛟龙在恶行,现在反而开始羡慕起杨朱为歧路而悲了。
9、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唐 方干《题君山》
简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这款石头原本是昆仑山山顶的一块石头,现在被海风吹落到洞庭湖中了。
1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 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简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云梦大湖里的水气被蒸腾得白白茫茫的,汹涌的波涛似乎要将岳阳城给撼动。
刘禹锡的《洞庭湖》全文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关于洞庭湖诗句1. 关于洞庭湖诗句
望洞庭bai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这是一首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du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秋水盛涨,八月的洞zhi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
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望洞庭 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dao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内庭五首其四 李白洞庭湖西秋月辉。 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 不知霜露入秋衣。
岳阳楼 李商隐欲为平生一散容愁, 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 枉是蛟龙解覆舟。
2.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四
李白
洞庭湖西秋月辉。 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 不知霜露入秋衣。
岳阳楼
李商隐
欲为平生一散愁, 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 枉是蛟龙解覆舟。
3. 关于洞庭湖的诗句
关于洞庭湖的诗句有: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2、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3、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4、《洞庭秋月行》 刘禹锡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
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蒙蒙隔寒镜。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势高夜久阴力全,金气肃肃开星躔。
浮云野马归四裔,遥望星斗当中天。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5、《洞庭湖》 曹松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朵峰。
长与岳阳翻鼓角,不离云梦转鱼龙。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
直到劫馀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
4. 关于洞庭湖的古诗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
历来诗人都写它的阔大壮盛的气象,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名句。而雍陶的这首绝句,却别出心裁,以纤巧轻柔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澄泓湛凝绿,物影巧相映”(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的精细图景,并融入美丽的神话传说,结构成新巧而又清丽的篇章。
这首描绘洞庭君山的诗,起笔就很别致。诗人不是先正面写君山,而是从君山的倒影起笔。
“烟波不动”写湖面风平浪静;“影”,是写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是写山影的凝重。“碧色全无翠色深”,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凝视倒影,当然是只见翠山不见碧湖了。
这两句以波平如镜的湖水,以浅碧与深翠色彩的对比,映衬出君山倒影的鲜明突出。这是一幅静谧的湖山倒影图。
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宁静,很容易引发出诗人的遐想。所以三、四句笔锋一转,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绘中。
古代神话传说,舜妃湘君姊妹化为湘水女神而遨游于洞庭湖山之上。君山又名湘山,即得名于此。
所以“疑是水仙梳洗处”这一句,在仿佛之间虚写一笔: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再以比拟的手法轻轻点出:“一螺青黛镜中间”,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多么象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洞庭君山以她的秀美,吸引着不少诗人为之命笔。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这两句诗,同样也是以螺髻来形容,不过这是刻画了遥望水面白浪环绕之中的君山的情景。雍陶这一首,则全从水中的倒影来描绘,来生发联想,显得更为轻灵秀润。
起笔两句,不仅湖光山色倒影逼真,而且笔势凝敛,重彩描画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的倒影。继之诗情转向虚幻,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胜,写得活脱轻盈。
这种“镜花水月”、互相映衬的笔法,构成了这首小诗新巧清丽的格调,从而使君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雍 陶《题君山》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方 干《题君山》 君山,又名洞庭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舜妃湘君姊妹化为湘水之神遨游于洞庭湖山之上,故君山又称湖山。正是其美丽的湖光山色与动人的神话传说,吸引历代诗人写就了一首首颇具审美价值的妙诗。
上录唐代诗人雍陶的《题君山》与方干的《题君山》(一说作者为程贺)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两首同题诗,吟咏的对象都是洞庭湖的君山,其构思也都新颖巧妙,而又各有千秋。
诗贵创新,尤其是在构思上要不落俗套,另辟蹊径,选择新的表现角度。惟其如此,诗才有诗味,也才能耐人寻味,不胫而走。
雍陶与方干深得个中三昧,其诗吟咏君山都注意避免重复前人的诗境,而写出新意来。雍陶的《题君山》,描绘洞庭君山之美景,起笔便不同凡响:“烟波不动影沉沉。”
这里,诗人未正面描写君山,而是从其在洞庭湖中的倒影写起,以“不动”二字明言湖面风平浪静,水波不兴,以“沉沉”二字凸现君山倒影颜色的深沉与凝重,暗中点题,别具匠心。次句从色彩方面着墨,以“碧色全无”状写湖水之色,以“翠色深”状写君山之色,二者相互映衬。
以上两句实写湖光山色的自然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静态的湖山倒影图。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实写湖中君山倒影,转为虚写神话传说,并与湖山的描写融合起来。
“疑是水仙梳洗处”,意为:这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湘君姊妹梳洗生活的地方吧!此句虽想落天外,却情生目前,因为“疑是”的根据,即在前两句。倘若无前两句对湖光山色的实写,便缺乏激发想象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