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天下三分明月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本文目录一览:
1、天下三分明月夜的下一句是 此诗句的原文是什么
2、天下三分
今天给各位分享天下三分明月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
本文目录一览: 1、天下三分明月夜的下一句是 此诗句的原文是什么 2、天下三分明月夜下一句是什么诗句 天下三分明月夜的出处 3、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什么意思 4、天下三分明月夜的意思天下三分明月夜的出处 天下三分明月夜的下一句是 此诗句的原文是什么1、天下三分明月夜的下一句是二分无赖是扬州。
原文:忆扬州全诗
【作者】徐凝 【朝代】唐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2、译文:
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
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可爱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3、作者徐凝介绍:
徐凝,唐代诗人,浙江睦州分水人,生卒年均不详,与诤友张祜年岁相当,与白居易、元稹同时而稍晚。元和间(806-820)有诗名。明人杨基《眉庵集》卷五“长短句体”赋诗云:“李白雄豪妙绝诗,同与徐凝传不朽”。 徐诗102首,五七言绝句占了96首,其中五言绝句16首,七言绝句80首,七绝亦高手。徐凝提及牡丹的三首诗作,首首是无以复加,为后人所推崇。代表作有《忆扬州》《奉酬元相公上元》等。
4、忆扬州赏析: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忆扬州》,作者是唐代诗人徐凝。这个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名气不算很大,但是却依靠这两句古诗流传后世。“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乍一看上去,“二分无赖”似乎不是什么好话,但是在这里却表现的“可爱至极”的意思。
这首诗虽然以后两句闻名,但是最能衬托出这首诗整体内涵的还是前两句诗句。“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写的是离别之时所洒下的泪水。“萧娘”和“萧郎”是相对而言的,分别是男子和女子在诗中称呼自己意中人的代称。
所以这两句写的是离情别绪,也是非常清楚的凸显了诗歌本身的主题内容。扬州自古多美人,她们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所以直到今天,诗人徐凝还是会想起当日离别的场景,还是记忆犹新。
而后两句是这首诗最精彩的诗句了。“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诗人不但写扬州之美,还写扬州的明月。扬州本就是繁华之地,再加上明月的精彩无限,两者的结合真可谓强强联合了。
所以诗人在想起扬州之夜的时候,禁不住感叹。如果说天下的明月夜之美一共有三分,那么扬州城的明月夜之美就足足占去了两分!极言扬州明月夜之美,也写出了诗人心中对于扬州城的向往。
不过,在这里“无赖”其实还是暗含着一些贬义的意思的。毕竟“明月”和相思和离别密切相关,诗人远在他乡,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月亮,也才会想起扬州之月。但是诗人是本想解脱愁思,没想到月亮却不解风情,还是耍赖般的出现在诗人的视野当中,这才让诗人写出“二分无赖是扬州”来了。
天下三分明月夜下一句是什么诗句 天下三分明月夜的出处
1、“天下三分明月夜”的下一句是“二分无赖是扬州”。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底下美丽的月色有三分,但可爱的扬州城就占了两分。“无赖”的意思是:可爱。
2、“天下三分明月夜”出自唐代诗人徐凝创作的《忆扬州》,全诗如下: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什么意思释义:天下若是三分明月夜,有二分无奈要在扬州。
出处:出自唐代诗人徐凝的《忆扬州》。
原文: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白话译文:萧娘脸嫩难承受眼泪,桃叶女眉长易显忧愁。天下若是三分明月夜,有二分无奈要在扬州。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徐凝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精研吟咏,无意进取。唐宪宗元和年间有诗名,方干曾从之学诗。后游于长安,竟无所成(一说官至侍郎),遂归隐故里,优游而终。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有交往,后做成《忆扬州》一诗。
《忆扬州》是一首怀人的作品,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诗人并不着力描写这座“绿扬城郭”的宜人风物,而是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不写自己的殷切怀念,而写远人的别时音容,以往日远人的情重,衬出诗人自己情怀的不堪。
诗人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的风姿,与《忆扬州》的标题吻合无间,使人向往扬州的美好。
天下三分明月夜的意思天下三分明月夜的出处1、天下三分明月夜的意思:天下若是三分明月夜。
2、天下三分明月夜的意思出自唐代诗人徐凝创作的一首七绝《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3、《忆扬州》是一首怀人诗,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诗人极写扬州明月,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的风姿,与标题吻合无间,使诗歌产生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