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一共多少个学院 厦门大学一共多少个学院啊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厦门大学一共多少个学院,以及厦门大学一共多少个学院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厦门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大学?


2、厦门大学的学院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4 23:29:24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厦门大学一共多少个学院,以及厦门大学一共多少个学院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厦门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大学? 2、厦门大学的学院有哪些 3、厦门大学在哪里 4、厦门大学有哪些学院 5、厦门大学有几个校区 6、厦门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厦门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大学?

厦门大学在中国2000多所高校中综合排名位居前15名,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8个学院(含88个系)和14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

厦门大学校园环绕厦门湾,与台湾隔海相望,依山傍海,被誉为全球最美丽的大学之一。思明校区位于厦门岛南端,正大门毗邻南普陀寺景区大门,白城校门正对美丽的海滨沙滩与胡里山炮台。翔安校区位于厦门市翔安区,北靠香山风景名胜区,南与大海比邻,风景优美,交通便利。

厦门大学学生公寓卫生整洁,面朝大海,空气清新,环境安静宜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备。海外学生服务中心提供就餐、咖啡休闲以及常用物品的购置等贴心服务。“厦大餐饮”享誉盛名,国际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校内数十家餐厅,尝遍中国各地美味菜肴,全日制学生还能享受到吃大米饭免费、喝矿泉水免费的待遇。

厦门大学的学院有哪些

厦门大学现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文学部、社科学部、理学部、工学部、医学部、地学部)以及28个学院(含76个系)和14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学校现有1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7个一级学科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46个福建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9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拥有31个博士後流动站;3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交叉学科;24个专业学位学科授权。

现有专任教师271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2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0%,拥有博士学位的2078人,占76.5%。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1人(含双聘院士9人),文科资深教授2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次,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8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入选者69人(含「千人计划」青年人才3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1人、讲座教授16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40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7个。

厦门大学在哪里

厦门大学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 ,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 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 A 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建校以来, 学校秉承“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

扩展资料: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30个学院和16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

学校现有18个学科进入 ESI全球前1% ,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校设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3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交叉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类别,28个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类别。

参考资料:

厦门大学-学校简介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厦门大学有哪些学院

厦门大学设有的学院有:人文学院、经济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软件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30个学院和16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

重点学科:

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物理学、生态学、统计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

以上内容参考:厦门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厦门大学有几个校区

厦门大学有四大校区。

第一、厦门大学思明校区

思明校区是厦门大学的老校区,也是大众最熟知、最称赞的一个校区,该校区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离海边非常近,从白城校门和胡里山校门出来,就是白城沙滩和胡里山海滨浴场,学习闲暇时间来这儿散散步,看看海建,生活很是惬意。

思明校区占地2600亩左右,规模并不算很大,大部分的人文社科专业就在思明校区。校内有包括群贤楼群、建南楼群、芙蓉楼群以及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在内的厦门大学早期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另外思明校区周围有很多人文和自然风景区,距离胡里山炮台、南普陀寺、演武大桥观景平台、厦门园林植物园等都很近,甚至到厦门最著名的鼓浪屿校区也不远,乘坐公交+轮渡大概50分就能到。

第二、厦门大学翔安校区

翔安校区是厦门大学在厦门市的新校区,位于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校区北依香山山脉、南临翔安南路、东接沙美村、西连茂林村,距思明校区大概34公里。

翔安校区从2011年6月全面开工建设,占地总面积将近3700亩,规模远超厦大思明校区,预计2021年全部建成。

厦门大学目前有十个学院已经入驻翔安校,分别是生命科学学院、航空航天学院、海洋与地球学院、能源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国际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待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时,翔安校区将有超过3万名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此学习。

翔安校区的建设延续了思明校区的风格,红瓦白墙是厦门大学建筑的标配,内涵3个天然水库,两个人工湖,校园环境同样很漂亮。

第三、厦门大学漳州校区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三面环山、东向大海,校园环境不输校本部。虽然该校区不在厦门,但是和厦门大学思明校区隔海相望,该校区从2001年4月开工建设,200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相比翔安校区,漳州校区算得上厦门大学的老校区了。

漳州校区占地面积将近2600亩,和思明校区规模差不多,只不过漳州校区为厦门大学部分科研机构研究所及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所在地。

从2014年起,漳州校区与厦门大学研究生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涉及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水处理)、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生态学)、建筑学、建筑与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中国现当代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计算机技术、电子等10多个专业及方向。本科方面,漳州校区只有嘉庚学院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收本科生。

第四、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在国内的双一流A类院校中,厦门大学是唯一一所在境外开设分校的。主要是因为厦门大学和马来西亚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渊源,2003年初,厦门大学就与马来西亚的最高学府马来亚大学结成姊妹校,两校互相设立了马来西亚研究所和中国研究所,为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厦门大学的马来西亚留学生是最多的,因此厦门大学成为了马来西亚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学府。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从2016年起正式办学,目前办学尚不过5年,因此其知名度远不如其他3个 校区。厦大马校占地面积900亩,建筑设计风格与厦门大学一脉相承,沿用“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风格,校园内也建有芙蓉湖、芙蓉桥等景观。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由厦门大学全资所有,是名副其实的双一流大学,学生毕业后颁发的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与厦门大学本部完全一致。只不过马来西亚分校对留学生英语等级有要求,而且涉及到签证,其实还是很麻烦的。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厦门大学院校代码是10384,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副部级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福建省和厦门市重点共建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入选国家“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牵头发起高校,中欧商校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会员,大学通识教育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海西医学联盟、中国高校自贸区研究联盟成员。

                                 

学校历史

私立厦门大学

1919年10月召开私立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拟订《厦门大学组织大纲》。

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借集美学校举行开校式,初创时为私立,设有师范(包括文、理科)、商学两部。

国立厦门大学

1937年7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同意将私立厦门大学改为国立。                                 

1937年9月4日,由于日军侵犯厦门,学校迁鼓浪屿;11月间,学校定出迁汀计划;12月24日,开始迁移;于1938年1月12日安全抵达。5月间,厦门大学校舍被被日寇炸毁。在闽西长汀期间,师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教学,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1945年12月,厦门大学在厦门鼓浪屿先行上课。

1946年6月1日,厦门大学校本部开始迁回厦门,长汀各界在体育场举行欢送大会,赠送大匾额一块,上刻“南方之强”四个大字。

厦门大学

1951年,原省立福建农学院并入厦大,改成厦门大学农学院(校址在福州市),原私立福建学院的政治、法律、经济三系并入厦大。

1958年7月,厦门大学下放归福建省管理。

1966~1970年,厦门大学停止招生5年。

1971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时有9个系,除保留1966年的8个系外,福建师范学院教育系迁回厦大开办。

1972年,厦门大学水产相关系调入厦门水产学院。

1995年7月,厦门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

1996年,厦门大学成为首批获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

1997年4月,厦门大学“211工程”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审定立项建设。

2001年2月,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一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4月6日,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奠基兴建。

2004年,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2004年7月,厦门大学被增列为中管高校。

2012年,学校成立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分校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占地90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于2016年正式办学。

2017年1月,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厦门大学共有专任教师284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6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2.5%(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2473人、占86.8%。

学校共有两院院士32人(含双聘院士18人)(2021年12月数据),文科资深教授1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次,“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9人、青年学者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5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8人、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6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3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8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厦门大学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31个学院和16个研究院;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金融学、行政管理、经济学、财政学、物理学、英语、法学、历史学、海洋科学、化学、生物科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广告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6个)

教育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化学、海洋科学、工商管理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9个)

国际法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环境科学

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17个)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物理学、生态学、统计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46个)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19年3月,学校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研究院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

学校还设有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厦门大学海峡两岸发展研究院、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厦门大学生物仿生及软物质研究院、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等14个研究院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

“十二五”期间,学校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1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成果获中国专利金奖;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32项成果获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3项。

                                 

合作交流

厦门大学已与境外240多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近50所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15所孔子学院,并获批建设“孔子学院院长学院”。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