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朝阳大学哪个系为主体,以及朝阳所有大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朝阳大学的学校历史
2、五院四系是哪些学校?分数线各是多少?认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朝阳大学哪个系为主体,以及朝阳所有大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朝阳大学的学校历史 2、五院四系是哪些学校?分数线各是多少?认可度真的那么高吗 3、朝阳大学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吗 4、中国法学系排名的大学及各自特色! 朝阳大学的学校历史朝阳大学创办于1912年(民国元年)。由法学界著名人士汪子建、江翎云、黄群、蹇念益等先生创办。她是一所以法律、政治、经济等系为主的著名的法科大学。1930年12月在高等学校体制改革中,因只有一个法科而改称朝阳学院。但一直沿用朝阳大学印信,而人们也一直称其为朝阳大学。抗日战争时期,先后迁至湖北省沙市、四川省成都和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北平。1949年由人民政府接管,在原址建立了中国政法大学。次年2月,中国政法大学与华北大学、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合并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这就是朝阳大学走过的坎坷历程。她虽是一所私立的法科大学,但享有盛誉,世称“南有东吴,北有朝阳 ”[“东吴”指东吴大学,崇尚海洋法系,即英美法学;“朝阳”指朝阳大学,崇尚大陆法系。]、“无朝(阳)不成(法)院”。她传播近现代法学、经济学、政治学和司法制度,是我国的法学摇篮之一。
抗日战争其间,朝阳大学先后迁往湖北省沙市、四川省成都和重庆。1945年后,返迁北平。
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以朝阳学院为基础,在其校址成立北平政法学院,同年8月5日中央决定把该校校名改为中国政法大学(与现在的中国政法大学没有传承关系,现在的中国政法大学是1983年5月在原北京政法学院的基础上复建的,与1949年中国政法大学同名),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了校名,“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被任命为校长。开学典礼上,朱德、董必武、吴玉章、沈钧儒、史良、李木庵、徐悲鸿、茅以升等著名人士纷纷到场祝贺。朱德在讲话中指出,政法大学的任务十分重大,新中国需要大批法律人才,他勉励全体师生勤奋学习,不负重托和期望。新校的教育方针为“认识社会、改造社会、认识自己、改造自己”。新校主要采取大课和小课相结合、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等形式,由艾思奇讲授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谢觉哉讲授马列主义国家法律观等,还聘请了许多苏联教授讲课。
1950年2月,中央决定将中国政法大学和华北大学合并成立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为人大初建时设立的八大系科之一。1952年,人民大学进行了院系调整,学习前苏联的学校教育模式,将一些原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大学拆置成多所单科大学,并取消了其中的社会学系、政治系,使同为社会科学的法学教育严重受损。在随后的极“左”思潮泛滥和大浩劫时期,我国的法学教育和法律建设更被破坏殆尽。人民大学法律系1966年停止招生。
1929年,在世界法学会海牙会议上,朝阳大学被肯定为“中国最优秀之法律学校”。而2004年10月,国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发布的全国80个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的评估结果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科赫然位列中国高校榜首。这似乎是历史的巧合,但更是现实的必然。这是人民大学法学学科整体水平的一个客观反映。人民大学法学院有着光辉的历史,享有“新中国法学家的摇篮”、“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的美誉。
传承朝阳精神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是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迄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培养的一大批毕业生成为我国立法与司法机关和法学教育与研究机构中的高级领导骨干和著名法学家。
五院四系是哪些学校?分数线各是多少?认可度真的那么高吗说起我国的法学类院校,“五院四系”总会被提起。这九所国内较早开设法学教育的高校,法学底蕴深厚,业内影响力大,是无数法学生心中的圣地。
五院
五院是指
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
西南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前身)
华东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前身)
中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
西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前身)
四系
四系是指
北京大学法律系(北京大学法学院前身)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前身)
武汉大学法律系(武汉大学法学院前身)
吉林大学法律系(吉林大学法学院前身)
“五院四系”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国法学研究和高等法学教育的最高水平,堪称法学类院校中的“泰山北斗”。
“五院四系”之实力
“五院四系”从来都是用实力来证明自己的。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这九所学校法学学科的表现都相当不错。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的评估等级为 A+,并列全国第一;北京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的评估等级为 A;吉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评估等级为 A-。除了西北政法大学没有 得 A,其他八所高校全部处于法学的 A 类领域。
“五院四系”之报考
“五院四系”在我国高校排行榜中的排名都比较靠前,录取成绩非常高,每年都能够吸引到无数的考生报考。
这九所高校中,中国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五所高校以政法类专业为主要专业设置,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四所高校则属于综合性高校,因此后者的录取分数更高。
注:陕西本科一批省控线文史类 499 分,理工类 443 分
由上可知,以中国政法大学为首的“五院”的录取分数,理科超过省控线 53 分至 162 分可被录取,文科超过省控线 40 分至 130 分可被录取。
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四系”的录取分数相对更高,理科超过省控线 130 分至 250 分会 被录取,文科超过省控线110 分至 167 分会被录取。
下表展示了“五院四系”院校的法学类专业在山东和浙江高考普通本科批中的录取最低分及招生计划数,山东和浙江在 2020 年都采用新高考模式,不再分文理。
“五院四系”之部分院校介绍
中国政法大学
有那么一所学校,因法学专业有四大法学院而被称为“霍格沃兹魔法学校”;
有那么一所学校,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乎每一次立法的进程;
有那么一所学校,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
这所学校,它的名字叫中国政法大学,简称“法大”。
1952 年,为培养新中国急需的政法人才,并称为“北平四大名校”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重新整合,集结了四校精英组建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始于法学教育、兴于法学教育,其从诞生起就与新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其依旧保持着鲜明的法学学科优势和特色。
·法治之光·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中国政法大学就与新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同兴衰,共命运。从 1954 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起草,到 2020 年《民法典》的论证研讨通过,国家每一部重要法律的诞生和实施,背后几乎都有法大人的身影。从小月河畔到军都山下,中国政法大学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中,推动着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阔步前行。
江平民商法奖学金,简称“江奖”,被称为“法大诺贝尔”,是民商法学的最高荣誉。江平民商法奖学金由中国法学界泰斗江平教授和中国台湾著名法学家王泽鉴教授于2000 年 联合发起创立,由其他社会团体和人士捐赠共同设立。每年通过两轮笔试和一轮面试,遴选出十几名同学获此殊荣,并颁发一万元的奖学金。近年来,江平民商法奖学金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院校也设置了一定的名额,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法大日常·
中国政法大学有“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之称谓。
有人戏谑说,最高是因为学校雄踞在北京西北军都山旁,海拔确实是 最高 学府。学校内部有一个拓荒牛的雕塑, 拓荒 是一种勇于进取的精神,象征着一代又一代法大人在推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不断进取。法渊阁的庄严肃穆、小月河的涓流不息、海子碑的浪漫凄美(值得一提的是,海子先生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便一直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任教)……都成了法大人抹不去的法大记忆。
中国政法大学的日常生活,和所有大学的一样,文艺、体育、娱乐……样样都没落下,甚至更加丰富。博闻论坛作为学校的品牌论坛,就曾邀请过王健林先生、易中天老师、六小龄童老师等;声入人心男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也曾受邀来学校进行演出;体育方面,曾邀请过北京男篮运动员翟小川、短道速滑运动员韩天宇等。
中国政法大学每年开学典礼时都会有一项活动,即全体新生起立并进行宣誓,“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除人间之邪恶,守政法之圣洁。积人文之底蕴,昌法治之文明。”这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响彻中国政法大学的礼堂,凝聚了万千法大人的法治理想,这便是法大的传承。
西南政法大学
所谓“双非”,就是非“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类院校中,同样有实力非常突出 的 。看近些年的各类大学排行榜或各省(区、市)的本科投档线,我们会发现有些“双非”院校的排名或者投档线甚至超过了不少“双一流”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以下简称“西政”)就是这样一所大学。
·西政的法治人才·
西政 是西南地区唯一的政法类高校,在 20 世纪的院系调整中,西政先后吸收了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重庆财经学院等校的法律系,可以说云集了西南地区各大名校的法律专业。
70 年的办学史,西政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 30 余万名,是全国培养法治专门人才最多的高校。毕业生中担任国家首席大法官、一级或二级大法官和大检察官的有54位,60 余位校友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全国各著名法学院中均有西政毕业生执教。
·西政的论辩文化·
西政作为一所以法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多元的背景、自由的精神,以及西政人对思辨的追求,使论辩文化成了西政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政的论辩文化由来已久,它深深扎根在 70 多年的建校历史之中。在每一个西政人的眼里,“论辩” 二字乃是与法律精神同样的存在,也是求学问、做学术、获得真知的手段之一。大家耳熟能详的国内重量级辩论赛“中国 WTO模拟法庭辩论赛”“天伦杯”、“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都与西政有着不解之缘。
无论是名满学界的泰斗,还是稚气未脱的新生,从走进西政的那一刻起,就要准备好做一名出色的辩手。扎实的学术功底、严谨的逻辑思维、快速的现场反应、高超的论辩艺术,这些似乎只有大师才具备的特质,在西政校园里却随处可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 1950 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创立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成为引领法学教育的重镇、凝聚国内优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1998 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朝阳大学创办于 1912 年,当时被誉为“中国最优秀之法律院校”,在中国近代法学教育史上享有“北朝阳,南东吴”“无朝(阳)不成院(法院)”的美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全国首批获准在法学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博士点和硕士点覆盖了全部的二级学科。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含所有二级学科)1 个(法学)、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 4 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含全部博士学位学科点)。学校拥有 1 个本科专业(法学),1 个第二学士专业(知识产权),1 个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点。
60 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并为法学事业的振兴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部 2004、2009、2012、2017 年四次正式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全国法学学科中均排名第一,并开始跻身世界一流法学院行列。
吉林大学法学院
吉林大学的法学教育和研究始自 1948 年。改革开放以来,吉林大学的法学教育和研究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88 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吉林大学法律系改建为吉林大学法学院。经过 70 年的发展和奋斗,吉林大学法学院已经成为我国法学教育的重镇和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的重要基地,吉大法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根据教育部拓宽专业口径、培养通才的精神,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的法学人才为目标,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以法律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为核心,以法治人才培养的“四三”境界为依归,建立了“知识传输 + 技能培养 + 智慧育成”的 3.0版法治人才培养体系。法学院一贯重视教学质量,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师开设新课,更新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增加教学魅力。
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立法过程,为《宪法》《刑法》《民法总则》等重大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提供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学院于 2011 年 12 月成立的法律援助工作站,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是学院师生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也是为社会弱势群体维权的重要平台。2014 年 9 月成立的吉林大学犯罪治理研究中心在 2015 年成为吉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6 年入选吉林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2015 年 10 月成立的司法数据应用研究中心,作为司法数据研究的主要基地,对智慧法院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2016 年 1 月成立的全面依法治国研究中心则将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提供全方位的有效智力支持。
目前,法学院承办的《当代法学》与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承办的《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都为中文社会科学 CSSCI来源期刊。同时,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承办《法理学论丛》《生活中的法理》《法律思想的律动》《部门法哲学》等系列出版物,为教师和学生发表优秀的学术论文提供了园地。
如今,“五院四系”在法学领域总体上还是有很大的优势地位的。但不得不说,有一些学校在法学方面已经迎头赶上,如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这些高校的法学建设如火如荼,对传统的“五院四系”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并且,除了顶级综合性高校和“211”高校的法学学科实力不容小觑外,部分如广州大学这样的“四非”高校,法学实力也不错。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大家可以通过具体了解各校的学科实力,选择出更适合自己的大学。
本文节选 自 《求学·志愿填报》杂志
朝阳大学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吗朝阳大学创办于1912年(民国元年)。由法学界著名人士汪子建、江翎云、黄群、蹇念益等先生创办。她是一所以法律、政治、经济等系为主的著名的法科大学。1930年12月在高等学校体制改革中,因只有一个法科而改称朝阳学院。但一直沿用朝阳大学印信,而人们也一直称其为朝阳大学。抗日战争时期,先后迁至湖北省沙市、四川省成都和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北平。1949年由人民政府接管,在原址建立了中国政法大学。次年2月,中国政法大学与华北大学、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合并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这就是朝阳大学走过的坎坷历程。她虽是一所私立的法科大学,但享有盛誉,世称“南有东吴,北有朝阳 ”[“东吴”指东吴大学,崇尚海洋法系,即英美法学;“朝阳”指朝阳大学,崇尚大陆法系。]、“无朝(阳)不成(法)院”。她传播近现代法学、经济学、政治学和司法制度,是我国的法学摇篮之一。
中国法学系排名的大学及各自特色!1、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是在原法律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骨干学院。长期以来,我院坚持“学术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依法治院”,经过全院师生不懈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贡献。进入新世纪的法学院,以“法治天下、学问古今”为院训,以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为导向,全面规划和开展各项中心工作,力争将法学院建成“高品质、创新型、开放性”的一流法学院。
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法学院成立于1999年6月26日,其前身为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北京大学法律学科发轫于1904年,在中国现代法学教育中历史最为悠久。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法学院取得了飞速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等方面,始终走在全国法学院校的前列。
北京大学法学院拥有许多蜚声中外的知名学者、跨世纪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和新世纪人才,拥有经济法学、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作为国家法学一级重点学科,法学院在国际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法律史学、知识产权法学等所有学科都有很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凭借梯队合理的最好的法学师资团队,北大法学院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创建世界一流法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成为引领法学教育的重镇、凝聚国内优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1998年,人大法学院在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朝阳大学创办于1912年,当时被誉为“中国最优秀之法律院校”,在中国近代法学教育史上享有“北朝阳,南东吴”、“无朝(阳)不成院(法院)”的美誉。
60多年来,人大法学院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并为法学事业的振兴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部2004、2009及2012年三次正式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全国法学学科中均排名第一,并开始跻身于世界一流法学院行列。
4、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法学学科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1908年创办的湖北法政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后改为湖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6年武昌中山大学成立,1928年改组成立国立武汉大学,法学院都是其中的重要院系。当时先后云集燕树棠、王世杰、皮宗石、周鲠生、梅汝璈等一大批著名法学家,办学声誉影响海内外。1979年恢复法律系,1986年成立法学院后,先后有著名法学家韩德培教授、著名刑法学家马克昌教授、知名民商法专家马俊驹教授、知名国际法专家余劲松教授、曾令良教授出任系主任和院长,现任院长是知名国际法专家肖永平教授。经过三十多年的恢复重建与发展,法学院已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一方重镇。
5、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是西南政法大学师资力量最雄厚、 科研教学成果最丰硕、 学生层次最为完备的学院级单位。现任院长为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唐力教授。 法学院现有教职工 68名,其中教授 15人,副教授 23人,博士生导师 8 人,硕士生导师 32人,获得博士学位的 14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 14 人。 不论是教师中教授的人数、博士生、硕士生导师的人数,教师中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均位居全校各院系之首。
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起源于1952年9月成立的中原大学政法学院。1953年4月,以中原大学政法学院为基础,合并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大学的政法系科,成立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10月,中南政法学院与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立湖北大学,组成湖北大学的法律系;至1977年演变为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中南政法学院正式恢复。2000年5月,中南财经大学、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并以原中南政法学院的主体和原中南财大法律系组成法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政大学法学院是老牌“五院四系”之一,是我国法学教育、研究的顶尖学府之一,是政法和财经深度交融的典型代表。
7、华东政法大学
法律学院是学校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1952年6月建校设系,2003年5月改系建院,现设有10个教研室和25个科研机构,6个法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拥有民商法、刑事法律2个法学本科专业方向,6个法学硕士专业,以及本硕贯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西部政法干警班、校内辅修法学,涵盖法学全日制本科生、双学位、专升本、研究生和留学生,在院本科生46个班级1924人、留学生26人、政法班86人,研究生21个班级771人,辅修专业3个年级1148人。
学院是上海市最早的一批“法学教育高地”,是我校第一个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单位,我校唯一承担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任务的学院,也是我校法学二级学科门类最多、人才培养类型最全、在读学生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
8、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前身为东北人民大学)法学教育和研究始自1948年。改革开放以来,吉林大学法学教育和研究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88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吉林大学法律系改建为吉林大学法学院。经过60多年的发展和奋斗,吉林大学法学院已经成为我国法学教育的重镇和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是我国著名的法学院之一。
9、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办高等法学教育的院校之一。1926年6月,厦门大学设立了法科,下设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三系。1930年2月学校改科为院,法科改为法学院。尔后经历数次院系调整,目前的法学院是在原法律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厦门大学法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法学院大楼占地10000多平方米,基建面积8235平方米。不仅拥有独立的办公楼和教学楼,而且建设有标准化的案例教学讨论室和多媒体教室以及教师工作室。厦门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法学图书资料,并引进开发了若干种重要的中西文电子期刊数据库。1998年,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厦门大学图书馆法学分馆,该分馆目前已被批准为联合国资料托存图书馆。
1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法学院(原国际经济法系)成立于1984年。法学专业(原国际经济法专业)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2002年我校国际法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3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设立国际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全国最早设置国际经济法专业的院校之一。历经30年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目前已经成为学科体系设置相对完整、国际法专业特色鲜明、学术和教学水平比肩一流的知名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