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卫生专技人员等级怎么分,以及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分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专业技术等级划分标准十三级
2、专业技术职称等级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卫生专技人员等级怎么分,以及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分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专业技术等级划分标准十三级 2、专业技术职称等级有哪些? 3、护士的职称等级怎么划分? 4、医生职称等级怎么划分? 医生职称等级划分标准简单介绍 5、专业技术人员评审职称分为哪几个级别? 专业技术等级划分标准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
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
专业技术等级晋升条件
(1)专业技术二、三级岗位,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后实行总量控制、统一管理。
(2)竞聘专业技术各等级岗位,除须具备相应等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外,还须满足各部门各单位实施方案中制定的相关专业技术层级的任职条件。
(3)竞聘专业技术五级岗位,除应符合国家、省规定的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外,还应符合市里规定五级岗位准入条件,且在专业技术六级岗位工作3年以上(首次岗位设置时,任职年限应为在专业技术六级、七级岗位工作年限之和);竞聘专业技术六级岗位除应符合国家、省规定的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外,还应在专业技术七级岗位工作3年以上。
专业技术职称等级有哪些?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
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
专业技术职称
1、讲座教授
职称升到讲座教授,已获得终身教职(Tenure),可以带博士或硕士学生。拥有此职称的教授会身兼多职,平时很忙,不会亲自指导学生的研究,很可能会指派博士后辅导学生。平均每周能见学生少于一次。
2、教授
教授为大学教师职称的最高级别。中文的教授两字则源于“传教授业”的字义,是中国古代就使用的学官名称,在中国汉代、唐代的大学中都设此职位。这个词语与英文没有关联。日语中则与中文同用“教授”来称呼大学中的老师。
3、副教授
副教授已获得终身教职,可以带博士或硕士学生。不会像助理教授那样特别努力地做研究,会兼任量其他工作(如系主任、主持会议等),大部分副教授都会亲自指导学生的研究。平均每周见学生多于一次。
护士的职称等级怎么划分?护士的职称等级按高低划分。
护士级别划分(从低到高)分别是: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具体如下:
初级护士: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一定时间的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的,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可成为初级护士。
初级护师:从事护理专业工作的人员通过考试而取得的资格认证,这代表了相应级别技术职务要求的水平与能力,是单位聘任相应技术职务的必要依据。
主管护师:为护士评定职称级别之一,为中级职称。
副主任护师:是护理人员的高级职称,是介于主管护师和主任护师之间的护理职称。
主任护师:护理人员的高级职称。
职称分类:
护理专业分为:初级资格(含士级、师级)、中级资格(含护理学、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社区护理六个亚专业)、高级资格(含护理学、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社区护理六个亚专业)。
护士资格考试不需要考计算机和英语,主管护师及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则需要,2012年度护理学初级(士)各科目成绩当年有效,不再进行滚动管理。这加大了护士资格考试的难度,所以要一次性通过两门,大量的权威考试辅导资料和知识点总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护士
医生职称等级怎么划分? 医生职称等级划分标准简单介绍1、职称称谓:
(1)中专或大专刚毕业职称是医士、考得执业医师证自动晋升为医师,医士和医师都称为初级职称。
(2)从事医师工作本科四年硕士二年专科六年可以考主治医师,考试合格自动晋升为主治医师(中级职称)。
(3)本科或硕士毕业获得中级职称后五年各项条件合格可以评副主任医师,博士毕业中级职称后三年可以评副主任医师(副高)。
(4)本科或硕士毕业副高职称后五年各项条件合格可以评主任医师,博士毕业副高职称后三年可以评主任医师(正高)。
2、职称晋级的时间限制:
(1)本科生参加工作5年后可晋主治医师(中级职称),硕士研究生2年后可晋主治医师,唯一不同的是本科生晋主治考外语,研究生不用考。
(2)本科生在晋完主治医师5年后方可晋副主任医师(副高),而硕士研究生在晋完主治医师3年后就可以晋副主任医师。
(3)在晋升副主任医师5年后方可晋升主任医师(正高)。
3、大学的附属医院中教授,副教授是指在学校中兼职教课或有带研究生资格的人员,两种评定方法不同。
(1)本科毕业参加工作一年后,经院内考试,评定初级职称,聘任5年后根据论文,工作表现,等一套评分系统,够格后报卫生局,由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定。副高和正高,需要有课题和专著,并报卫生厅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定。
(2)硕士毕业直接评定初级,3-5年(各地标准不同)后评定,博士毕业1年后评定主治,再过2年评定副高。
(3)博士后出站当即评定副高。但是根据医师法的规定,不管何种文凭和学历,首先要通过医师资格考试,才能从事临床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评审职称分为哪几个级别?职称主要分为三个大等级,5个细化等级:
一、初级职称:
(1).员级。如:技术员、三级教师等。
(2).助理级。如:助理工程师、助理经济师、二级教师等。
二、中级职称
如:工程师、讲师、主治医师等、一级教师。
三、高级职称:
(1).副高级。如:高级工程师、 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高级教师等。
(2).正高级。如:正高级工程师、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正高级教师等。
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在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