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黄旦怎么样 复旦大学黄旦怎么样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复旦大学黄旦怎么样,以及复旦大学黄旦怎么样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我预备考北大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


2、复旦大学都有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7 01:01:05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复旦大学黄旦怎么样,以及复旦大学黄旦怎么样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我预备考北大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 2、复旦大学都有哪些知名校友,我需要10个。。。(目前还在世的昂) 3、国内外以新闻专业著称的高校有哪些 4、汉语言文学大二女生 想考新闻传播方面的研究生。 5、黄旦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6、国内哪些大学的传播学专业比较好? 我预备考北大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

我是考武大传播的

在网上搜索“逆转录猴子”的文章

[转]北京大学传播学推荐参考书目解析与阅读意见

这段时间以来,不断有研友问到我关于参考书的问题,通过我二次考研的经历也体会到能否有效的看书是专业课决胜的基础之所在,所以这样一篇解析是不得不写的。

闲话少说,首先是最重要的说明:

1 书目来自试题!北大不提供参考书,选择参考书目的标准应该紧扣历年试题也只有这一条路可走,而我始终认为如果没有全面和有效的阅读意见和针对性的历年试题解析,这样的推荐书目简单的落列名字意义是不大的,这正是网络上现存书目的问题。

2 不要嫌多!北大的专业课特点是上不封顶,就是说既然没有参考书,题目上就流出了给你足够发挥的空间,很具有纵深性,只不过少有人能达到罢了,这就每年专业课绝少一百二三的原因。近两年的题目更是告诉我们要专心看书,不要妄图通过自己强大的创新能力和飞扬的文采通过专业考试,这些只是锦上添花的手段。

3 不要嫌少!读书的目的只有两个,一建立理论框架 二把各个知识点填充到自己的框架当中去,北大的考察虽然想法很好,但每年考生能达到的水平是有限的,从历年录取生源的考分来看 大概就在110分上下,从大部分人的得分来看北大还是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就是最基本的东西一定要掌握牢,千万不要好高骛远。不夸张地说,若方法正确善于思考,只需要熟读三四本书加几篇论文就能达到100分,第一年我只看了最前面的三本加谢新洲的网传概论就上了114 111 今年也不过111 113。从0分到100分如果说是三四本的量,可若是上到110120就是三四十本甚至更多地阅读和思考,就算是这样若方法错误又没有建立框架还会导致上不到100分 所以,接下来就是我要说的第四点:

4 思考远比阅读重要!建立框架,明确阅读的针对性,整理笔记,融会贯通,迅速找到每本书中你需要理论和知识,把每本书的知识整合或丰富到你原有的框架当中去,这样才是有意义的阅读。这样可能你的阅读量会达到巨大,考试前所需要看的笔记可能只有一两本,因为你已经把最重要的东西抽出来了。

5 要扩大自己的知识边界,把传播学回归到社会学,心理学和政治学,再回归到一般的社会理论,当你完成这样的飞跃后,在回过头来看真题就会觉得豁然开朗,决不会没东西可写了。

6 考察范围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个人觉得没用的就没有列,每本书的阅读建议我也都写清楚,希望能帮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我本人是考大传和网传方向,所以别的方向我爱莫能助。本方向的特点,用一句话说就是没有专业知识,所以综合二的考试其实是传播理论这一门的延伸,所以这个书目也可以看作综合二的参考书目。

7 最重要的一句话:理论史是一条河流!怎么建立框架,很多人这么问,这个问题我实在无法回答,就用这句话,大家在自己的阅读当中体会吧……

基础书目,根据0607两年的理论卷的考察范围,列出以下核心书目,算是100分的奠基石。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 2002-9-1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2.00 / 平装

有人说只看郭书考北大会得零分,我想那是因为还没有把其看细看透。郭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每年至少80分的直接考点,更在于其统摄性。郭庆光虽然在日本碌碌无为却绝不是剪刀加浆糊的学者。这里每个知识点和细节都必须掌握,建议背诵。而且至少要自己做两遍笔记,待看过更多进阶书目后在回过头来看郭书,定会有豁然开朗之感。

传播学引论(增补版)

李彬 / 2003-8-1 / 新华出版社

李彬是万人迷型的学者,适合上百家讲坛。若你是传播学的门外汉,从此书入手会感觉非常的有趣,对提高兴趣很有帮助,不过在进一步的阅读中,要尽快忘掉引论中那些充满浪漫主义的表述,尤其是增补的批判学派的那部分,体系混乱。不过这是目前为止可读性最强的入门读物。

传播理论: 起源.方法与应用

(美)沃纳.赛佛林 / 等 / 2000-1-1 / 华夏出版社 / 48.00 / 平装 / 郭镇之/等

这本书其实翻译的很烂,使他的作用大大打了折扣。其价值就在与知识点相当的丰富,对效果观的源流有很好的总结。最重要的部分,有个效果研究的时间表,非常有用,还有最后用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整合全书,对这个模式一定要透彻理解,很具有解释效力。且从来没考过。此书应该与里程碑结合看。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

(美)巴兰(Baran S.J.) / (美)戴维斯(Davis D.K.)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 Foundations, Ferment, and Future; 3 edition / 43.80 / 平装 / 曹书乐

我最强烈推荐的一本书,有前辈的帖子也提到过。建议完成郭书和李书后立刻转入此书的阅读,这本书很好的验证了“理论史是一条源流”,体系清楚,环环相扣,把美国传播学研究的一条大河叙述的非常清楚,建议对此重视程度等同与郭书,做笔记和内容提纲,把作者的这条线拎出来变成你的。值得一提,本书从芝加哥学派开始,一媒介素养运动终结,遥相呼应,好像一滴水经过漫长的旅程又回到了他的起点,非常的有感觉啊。芝加哥学派对于美国除效果研究以外理论的影响怎么说都不为过的。

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翻译版

李特约翰(Littlejohn,S.W.) / 2004-9-1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45.00 / 平装(无盘) / 史安斌

本书很难肯,但还是建议把它肯下来。它的价值不在于知识点,而在于启发性。小约翰很好的梳理了认知取向和符号互动取向之间关于人行为是怎样产生的二元对立观点,既积极行动中的人和被情景和关系建构的人,最后用吉登斯的双重结构观统摄了二者。把这条主线找出来,对于提高传播无学的认识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书中谈到了大都是心理学范式和和社会学范式的诸种理论,这些问题只能叫做传播理论(和传播有关的理论),不能叫做传播学的。关于贝特森和帕洛阿尔托群体的介绍也是必须掌握的。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罗杰斯 / 2002-3-1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36.00 / (美)E·M·罗杰斯著殷晓蓉

传播学史是必读书,不过却不宜放在很靠前的位置看,就算看了也是云里雾里,若完成了以上书目后在回过头来看史,就会清晰很多。此书不用做笔记,不过读几遍都是不为过的,前半部分比较重要,施拉姆的部分可以略读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第三版)

(美)洛厄里 / 德弗勒 / 2004-5-1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39.8 / 平装 / 刘海龙等

效果研究的结论都来自於具体的研究项目,不对这些项目有所了解,对效果研究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和记忆上,这本书虽然不是必读,但若能通读一边会大大加深对效果研究诸理论的记忆,且对实证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也很有用。另外,译者刘海龙是我很喜欢的年轻学者,理论水平和翻译水平都很好,将来必成气候。

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新世纪传播学研究丛书

张咏华 / 2002-12-1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15.00

美国的研究源流若分成三路,就是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论,媒介生态学(技术主义),张永华作为国内关注技术主义的少数学者,这本书写的还是很全面的,虽然没有什么思辨。用于考研再合适不过,建议做笔记,干的东西是很少的。

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

李彬 / 2003-8-1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又是李彬的书,不过在符号学这块实在是缺乏适合考研的好书,这本足够了,重在此书中的人物和知识点,在进阶阅读中再把这些人整合到欧洲研究的大框架当中去。不可以此书为框架!

作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

黄旦 / 2005-12-01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 / 平装

个人认为,复旦出的这套书中,黄旦的这本是水平最好的,更像是一片学术论文,李和张的书说白了是理论史的整理和介绍,扫盲读物。新闻专业主义每年都是热点,吴靖等人也很关注这一问题。很多学校都考过,北大考他也是迟早的事,建议对这块要有一定的掌握。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张国良 / 2003-1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30.00 / 平装

意义不大,书不错

补充书目,再重复一次,基础理论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再补充了一堆书目,查缺补漏,虽然大部分都是重复,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只有把基础打牢,100分拿到手,才能向更高的分数上。

传播学原理,张国良

小册子。

传播学关键术语释读

作者没什么水平,不过这种书适合考研,其中像受众商品论,作为仪式的传播,这样的概念都是很有考试像的。

传播学概论 / 男人,女人,信息和媒介

威尔伯-施拉姆(W.Schramm) / 波特(W.E.Porter) / 1984年 / 新华出版社 /

怎么说呢,有就翻翻,没有就算了,相信以后不回在考施拉姆说过的某些话了,不然就是倒退了。

传播学概论——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

周庆山 / 2004-9-1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35.00 / 平装

剪刀加浆糊的典范,你会在很多原著中找打被他剪下来的内容。

传播学概论

吴文虎 / 2005-06-01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17.5

这本给自考生用的书很神奇,附带了一个练习册,虽然题目比较搞笑,不过用来复习基础知识还是很实用的,不过市面的上不太好找,得去自考书店问问。

传播学总论

胡正荣 / 1997-4-1 /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22.50 / 平装

又一本,北广的,胡整容是水平一般的学者,翻一遍即可,查缺补漏

传播学概论

许静 / 2007-3-1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6.00 / 平装

今年刚出的新书,我还没看到过。强烈建议大家淘弄来,许静在北大给本科生讲概论有几年了,估计这本书可以算是她的讲课大纲,虽然估计也是研究生写的,水平上肯定比剪刀浆糊的强。

进阶and综合:

相比于批判学派,我更喜欢用“欧洲研究”这个词,用以和美国研究相对,应该明确的事,美国研究并不只是经验研究,欧洲研究也并不只是批判那么简单的。所以对于这部分的书目,旨在明确这写研究的本来面貌,弄清互相之间的关系,绘制出完整的水系图。需要指出的事,对于进阶的阅读一定要掌握度,始终记住你是在准备和传播现象有关的考试,任何理论都要在你的头脑中紧扣这一主题,要把每种理论每本书中和这一主题契合的东西提炼出来,且不可陷入社会理论的汪洋大海中难以自拔。我就曾经过这样的错误,记住,自己的边界越广,弄不清的问题就越多,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因为一年的时间只够考研的,不要觉的自己是在做学问。

传媒批判理论

潘知常 林玮 / 2002-12-01 / 新华出版社 / 24.0

一直苦于没有一本比较理想的统合欧洲研究的书,只能这本凑活了,虽然是学生写的,不过对于各个传统的介绍还是很全面,可以用此书再去网上按图索骥,不过这本书本身写得不好,这点要明确。

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西方新闻传播学 经典文库)

(英)纽博尔德 编 / 2004-1-1 / 新华出版社 / 70.00 / 汪凯 / 刘晓红

一块大砖头,每天啃一点就行。有些论文非常重要,几乎是必读的,如霍尔的 文化研究两种范式,霸权在文化研究中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的某写论文

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

(英)泰勒(Taylor,L.) / (英)威利斯(Willis,A.) / 2005-4-1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世界传播学经典教材中文版 / 28.00 / 平装 / 吴靖 / 黄佩

这本书应该列入必读书目,吴静给本科生上课用的教材,又是她本人翻译,今年综合中的“类型”一题就来源于此,必读必读!很多关键概念啊!

文化研究导论

陆扬 / 王毅 / 2006-1-1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35.00 / 平装

高教的那本导论我没看过,这本是中国人原创的,有一个是洪美恩的学生,算是文化研究的嫡系了,对此书的评价我写在豆瓣里了,北大近两年对于文化研究没什么大的考察,2008要小心。

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

(美)凯瑞 / 2005-8-1 / 华夏出版社 / 27.00 / 平装 / 丁未

凯里知道吧,就是仪式的观点的提出者,这本书吴静女士也是很稀饭的,美国的媒介和文化研究还是有其本土性的,这书不厚,建议全书阅读。

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第二版)——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英]约翰·斯道雷 / 2002-2-1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16.8 / 平装 / 杨竹山 / 周辉 / 郭发勇

这本书翻的比较晦涩,有余力可以看看,对“霸权”传统的解读相当到位

童年的消逝

(美)尼尔·波兹曼 / 2004-5-1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00 / 平装 / 吴燕莛

娱乐至死

(美)尼尔·波兹曼 / 2004-5-1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00 / 平装 / 章艳

这两本书闲着时候就看了,非常有趣,学累了是很好的放松。记住,postman是媒介生态学的直接创始人,从这两本书可以看出他的思考范式。

拓展阅读,学有余力的可以看看,这两本书很宏观 很形而上,我也没很好的把握的说。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四版)

(英)麦奎尔 / 2006-7-1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55.00 / 平装 / 李琨 / 崔保国

传播的观念

陈卫星 / 人民出版社 / 29.8 / 平装

北大老师的书,很少,怎么也得看看

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网络传播丛书

谢新洲 / 2004-1-1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32.00

网传方面没什么现成的书,主要还是要考论文,不过谢新洲的这本可以当作基础读物,以前也是有过相关内容的命题的。比就如今年的知沟and信息沟。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

杨伯溆 / 2002-1-1 / 人民出版社 / 23.00 / 平装

杨伯叙是有强烈政治经济学倾向的学者,从这本书能看出他的思想,我觉得他在出题中也有相当比重,特别是他关注的社会网络化和地域场所化,08很可能命题的!

北大新闻传播学评论(共两辑)

今年综合中,创意产业一题 第二辑中许静有论文介绍,所以了解北大老师的关注点和研究重点,是考试前必须要做的工作

文化帝国主义,爱德华萨伊德,李琨译

看不看都行,萨伊德是东方学的著名学者,06年的试题有体现已经

基础读物

若你和我一样是从一个理工科的门外汉进入传播学考研,下面几本书将是你必看的,如果连自己学的这门课研究的对象都不了解,还谈什么年研究生啊。

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

李彬 / 2005-8-10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49.8 / 平装

新闻与大众传媒通论

李永健等编 / 2003-10-1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6.00 / 平装

传播学是什么

陈力丹07年三月刚出的新书 高中生阅读水平 我站在书店里翻了一遍 鉴于陈的口碑 这本书的质量还是相当不俗的

建议理工科开始入门传播学的考生找来看看 陈力丹就如同一个为考研而生的学者 他写的论文造福过千万考生 大家一定不要放过此人的著作

研究方法

到底有多重要,我想大家都清楚,以下书都差不多,袁方的书是本科社调课的教材,芭比的是研究生的教材 ,建议至少看其中一本,其他两本针对性很强,也建议至少看其中一本。

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英)安德斯·汉森 / 2004-11-1 / 新华出版社 / 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 / 46.00 / 简装本 / 金兼斌 / 崔保国 / 童菲

大众媒介研究导论

(美)多米尼克 / (美)维曼 / 2005-7-1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48.00 / 平装 / 金兼斌

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

(美)艾尔·巴比 / 2005-6-1 / 华夏出版社 / 68.00 / 平装 / 邱泽奇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袁方 / 2004-1-1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32.00 / 平装

最后一点,还是再重复,基础是最重要的!所以,最后推荐的就是中华传媒网出的精编,手里有此书的人可以回去自己对照一下0607年的试题,大大得多啊。考试前两天看几遍绝对是有奇效的。

还有最后一点,考试不只是知识和方法,还有其应用,所以仅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考北大必须要做到一只眼看天,一只眼看地,就是既要踏踏实实仔细看书,又要持续关注业界和外部世界的动向,缺一不可(不然出个题你连是什么事都不是到,还怎么应用理论去解释啊),理论看书,热点看论文,时事看网络,切记切记!

总算写完了,为了这个书目思考了近两个月,熬了一个夜,但愿能给后来者一点帮助。不过考研终究是一个人的战斗,独立的思考和搜集信息比知识更重要,有问题可以给我留言或回站内,但问之前一定要先自己去寻找答案啊。祝大家成功!

考研加油站

复旦大学都有哪些知名校友,我需要10个。。。(目前还在世的昂)

人文学科 叶楚伧 著名的南社诗人 郭绍虞 中国语言学家、文学家[35]

熊十力 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36] 朱东润 古代文学及各体文学专家[37]

刘大杰 著名文史学家、作家[38] 赵景深 中国戏曲研究家、文学史家

刘大白 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洪深 电影戏剧理论家、剧作家

胡风 翼作家联盟东京分盟负责人 老舍 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

龙榆生 词学大师 梁实秋 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

胡裕树 语言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 裘锡圭 全国政协委员,古文字学家

蒋孔阳 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 王元化 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员

王蘧常 哲学史家、历史学家 章培恒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

杨剑桥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王安忆 中国当代文学女作家

哲学 胡曲园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39] 严北溟 中国哲学史专家

全增嘏 复旦大学西方哲学学科的奠基 王蘧常 中国哲学史家、历史学家

新闻学 萧乾 世界闻名的记者 陈望道 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 [40]

王中 中央美院雕塑师 丁淦林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首席教授

童兵 新闻传播学评议组召集人 李良荣 复旦大学著名新闻学教授

刘海贵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黄旦 教育部新闻学科组召集人。[41]

数学 陈建功 著名数学教育家 洪家兴 偏微分方程专家

苏步青 杰出的数学家 [42] 胡和生 中国著名女数学家

杨武之 数学教育家 李大潜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3]

谷超豪 数学家,复旦大学教授 陈恕行 偏微分方程 专家

历史学 顾颉刚 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 蔡尚思 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

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理专家 杨宽 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

周谷城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 田汝康 历史学专家

吕思勉 著名史学家 金冲及 辛亥革命史和孙中山研究专家

胡厚宣 甲骨学家、史学家 朱维铮 中国经学史专家[44]

周予同 国经济学史著名专家 葛剑雄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外国语 梁宗岱 诗人、学者 葛传槼 中国研究英语惯用法的先驱

孙大雨 中国著名文学翻译家 [45] 许国璋 中国语言学家

陆谷孙 《英汉大辞典》主编 -------- -----------

物理学 王福山 物理学家教育家 周同庆 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

卢鹤绂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谢希德 著名固体物理学家

杨福家 核物理学家 ------- ------------[41]

化学 顾翼东 化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委员[46] 邓景发 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

国内外以新闻专业著称的高校有哪些

国内外以新闻专业著称的高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

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信息传播领域行业特色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学科建设

据2019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

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国传媒大学

汉语言文学大二女生 想考新闻传播方面的研究生。

2006年12月7日至8日,来自大陆各主要新闻院系的负责人以及香港、英国、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共50余人,汇聚复旦大学,针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会议由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学院联合举办,旨在全面总结并反思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基本状况,并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讨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与未来规划。

一、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概况

二十多年来新闻传播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升对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层次的教育,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截至2005年全国共有661个新闻学类本科专业点,其中新闻学209个,广告学232个,广播电视新闻学146个,编辑出版学50个,传播学24个;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基地主任童兵教授介绍,在经过十轮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后,目前全国共有新闻与传播学硕士点123个,其中新闻学60个、传播学63个;博士点19个,其中新闻学10个、传播学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另有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3个。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涂光晋教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中心黄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胡正荣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张金海教授、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建伟教授根据此前的调研,分别就国内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情况做了专题报告。综合各专题报告的统计,目前各专业师资情况如下表:

总体而言,各专业的师资状况呈现出高职称、高学历和年轻化的特点;在研究方向设置及专业课程设置上,普遍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研究方向设置宽、窄不一,而且仍有扩展的趋势。调查者认为,这种趋势反映了学科建设的繁荣,但繁荣背后潜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科边界的模糊。例如,大部分学校将广告学专业归属于新闻传播学,但也有不少院校依托于经济、管理、文学、艺术等学科;编辑出版专业在不同院校分属于出版编辑、出版发行、文艺学、新闻传播学、纸浆造纸工程、图书馆学等;传播学的学科定位与边界不清也导致传播学科专业特性不清、课程体系缺少规范以及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含混。

二、新闻传播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建议与对策

1.关于优化学科结构

学科结构的调整是本次会议的热点和焦点,引起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一种意见认为目前新闻与传播学下设两个二级学科,整体结构偏小,建议通过修订二、三级学科目录、增设二级学科以调整结构、夯实中坚力量。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厘清学科边界,回应其他学科的蚕食之势,维护本学科的整体权益。胡正荣教授认为目前广播电视专业与社会的互动进一步密切,学科发展态势良好,已有几年一级学科授权单位自主设置了广播电视学博士招生方向,应当将其设置为二级学科,有利于学科内涵的建设。张金海教授、厦门大学黄星民教授等建议,将广告学提升为二级学科,既将其专业归属明确到新闻与传播学,也可为广告学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李建伟教授、南京大学张志强教授等则认为编辑出版专业晋升为二级学科条件已成熟。

但也有些代表则认为,在优化结构的同时更应关注学术品质和学理基础的建设。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董天策教授指出,学科结构的调整应当以学科内涵和学术成就作为重要参照指标,应当着力提升学术品质和内涵。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吴飞教授认为,二级学科不宜设立太多,应当考虑这些学科的学理基础。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方晓红教授认为,结构调整需要考虑学科本身的生存与发展,如果将其他部分从传播学中抽出设立二级学科,传播学可能会被架空。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吴予敏教授指出,传播学科本身具有跨学科性质,一方面,研究生生源的多元化是必然趋势,既面临困惑,但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机遇;另一方面,媒体工业发展趋势下,传播手段的融合性也会越来越强,因此不能只考虑为单一媒体提供人才而增设二级学科,而应当立足于发展多元传播学教育。

黄旦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男, 1954年生。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新闻传播学新科评议组召集人,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工作经历:

1983-1998:杭州大学新闻系教师,曾任新闻系副主任,杭州大学新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1999-2001:浙江大学新闻系教师,任新闻系主任,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2001、7-现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曾任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

研究领域:新闻理论、传播理论

主要研究方向:中外新闻与传播思想、大众媒介与社会

主要成果:《新闻传播学》、《媒介是谁:对大众传媒社会定位的探寻》、《也论林则徐的新闻观》、《独立战争前后美国报刊思想之演变》、《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五四前后新闻思想的再认识》等论著三十多篇。2005年底,黄旦教授代表性著作《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现正在进行的课题:《中外传播思想史》

目前担任课程: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新闻思想史论、世界传播学说史、传播学研究

主持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先后留学美国和澳大利亚,多次参加国际传播学学术研讨会。《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获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黄旦教授,无疑是中国中年学者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学术标竿性人物。

学术经历

Sep.,1998-Sep.,1999: Visit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Mass Media Studies, Denver University, Denver, Colorado, AmericaOct.,1991-Oct.,1992: Visiting scholar, School of Humanities, Murdoch University, Western Australia, Australia

Mar.,2001-Present: Professor Researcher, Journalism School Center fo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tud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Oct.,1999-Feb.,2001: Professor, Director of Institute of Mass Media and Social Develop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China

2009、9-2010、8 深圳大学“鹏城学者”

2012年 暨南大学南都讲座教授

附录1:《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简评

读到后记时得知,黄旦先生的这本书写了整整7年。对此,黄先生说,期望值总是与写作的时间成正比,拖得越长,要求完美的压力就越大。仔细想来,在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之路上,又何尝不是这样。

从新闻自由为报刊的专业化路程搭建第一个台阶,到便士报为客观性观念的产生奠定重要基础,从大众传播媒介在事业化和商业化的冲突中艰难抉择,到编辑记者为争取内部新闻自由而努力奋斗,新闻专业主义在崎岖不平的建构之路上艰难前行,期间,还要面对“把关人”和“议程设置”理论的公然挑战,甚至,在最后还成为法兰克福学派视野中为“现实社会秩序服务”的傀儡。阖上全书,新闻专业主义就如同一个梦幻,或者像新闻的真实性一样,是“无底洞的那个底”,永远找不到切实的存在。因此,就新闻专业主义而言,其建构必然还将是一个长久的探索和斗争的过程,其内涵必然还没有令人完全信服的“标准答案”。

但是,找不到“标准答案”的新闻专业主义,却仍然充实着媒介,并影响着媒介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推动。从物理特征和信息流通上看,大众媒介的出现和其传播技术的发展,让人类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媒介成为“人的延伸”,地球也变为麦克卢汉眼里的小村落;但是,媒介在帮助人们交流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创造一个拟态世界,个人或者组织出于自身需要和价值判断的“把关”、新闻生产过程中的种种控制、媒介议程设置对公众议程的决定作用等等,都在不知不觉中掩盖甚至歪曲世界的本来面目。因此,从这两方面看,大众媒介无疑是把刀锋锐利的“双刃剑”,而如何让其尽可能地在推动文明而不是掩盖真相上发挥能量,正是新闻专业主义倡导者的迫切愿望。作为专业,必定有其规范,新闻专业主义的道路也许没有终点,但是其努力奋斗和自我修正完善的过程,就是作为专业不断回归大众媒介原始价值的过程。

在本书的最末三章,黄旦先生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批判着墨颇多,个人以为这是全书比较精彩的部分。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媒介技术的发展,造成了文化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并最终使人类成为技术的工具。黄旦先生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有其局限性,因为无论是媒介的意义构成、文化生产中媒介与受众的互动(包括符号互动论),还是众所周知的编码与译码理论,都在证明作为受众的人远远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尽管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存在的缺陷有清醒的认识,但是本书作者还是在该章节的最后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假若注目于当前媒介集团的膨胀和跨国媒介集团在文化全球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法兰克福学派的态度未必就是狭隘与过时,甚至仍不失其启发、警告、反思之功效。”启发、警告、反思,在探索新闻专业主义之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又何尝不是在发挥这样的功效?!无底洞也许根本就没有底,但探底的过程也同样值得敬畏,作为专业的独立的大众媒介,正行走在这条没有终点的路上。

国内哪些大学的传播学专业比较好?

国内传播学专业这个问题我可以简单介绍啦,我现在是川大传播学专业的在读研究生。

一、推荐国内传播学专业好的大学

(1)综合排名

国内的传播学专业排名网上一直都有,什么中国前十传播学大学。不过近几年教育部改革啦。根据学科各方面的实力进行了一个综合评估。

2018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我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并评估为A+专业的高校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A类的有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A-的高校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

这个评估也只是参考啦,也有很多学校其他方面会影响这个排名。各个大学传播学的侧重不太一样。比如你想从事学术道路,复旦、人大、武大、川大都是很好的选择。你想从事时间工作,就选择中国传媒大学。川大也是很好的选择啦。以下这些学校都是传播学历史悠久,很值得去的学校。

(2)川大介绍

不知道你现在的学习情况与目标,那我简单介绍下川大的传播学的情况。

川大文学与新闻学院是老牌强势专业与学科,师资力量强大,课程设置完整。传播学方向整体是偏向学术道路的。如果你想从事科研工作,那么来川大是很好的选择。你可以接触到许多学术上的指导。

而且川大地处西南。不知道你是哪里的人,如果想要在西南地区发展,那么川大会给你很多的帮助。不过,如果你更喜欢在新的媒体实践,那沿海地区或者北京自然更有优势。

二、老师推荐

你读过一些考研传播学的推荐书籍的话,人大的郭庆光、复旦的黄旦、中传的彭兰老师等等都是非常优秀且有趣的人。不过,都是大佬,招收的博士生比较多。

川大的话则非常推荐黄顺铭老师。学术上的大佬,而且人也很有趣。上课讲授的文献都是十分新的,对于学习思路上的指导非常有启发作用。如果你来川大,欢迎报考黄顺铭老师。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