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什么是实践唯物主义,以及实践的唯物主义是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
2、“实践唯物主义”是什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什么是实践唯物主义,以及实践的唯物主义是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 2、“实践唯物主义”是什么?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吗?不要复制粘贴 3、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4、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 5、什么是“实践唯物主义”和“自然唯物主义” 6、为什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是实践唯物主义者
马克思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但是用辩证唯物主义概括他的哲学思想并不准确,因为马克思特有的、最有价值的也是他所强调的哲学思想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实践唯物主义。更准确地说,他是实践唯物主义者。
关于这一点,最重要的体现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批评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不是因为它们不懂得辩证法,不知道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世界,而是因为它们观察世界的角度有问题。具体说,是因为它们只知道从物质出发而不是从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活动出发解释世界。客观地看,我们今天的辩证唯物主义也在马克思的批评之列,这样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是不会赞同的。
事实上,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与其他唯物主义哲学的区别也的确是观察世界的出发点不同,即马克思是从人、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解释世界,而不是依据作为客观规律的辩证法。作为唯物主义者,马克思是承认自然界自身的辩证运动的,但是相关的论述极少。即使涉及物质自然界及其运动,马克思也总是从人出发考察。例如,他在《博士论文》中考察了赫拉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原子论思想的区别,高度赞扬了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说,但他的宗旨不是要建立一种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而是通过肯定原子运动轨道的偏斜来肯定偶然性的重要,肯定原子的“能动性”。马克思认为,德谟克利特主张“实在的可能性”,伊壁鸠鲁主张“抽象的可能性”:“实在的可能性就像知性那样被限制在严格的限度里;而抽象的可能性却像幻想那样是没有限制的。实在的可能性力求证明它的客体的必然性和现实性;而抽象的可能性涉及的不是被说明的客体,而是作出说明的主体。抽象可能的东西,可以想象的东西,不会妨碍思维者的主体,也不会成为这个主体的界限,不会成为障碍物。” 马克思说:“伊壁鸠鲁哲学的原则……这是自我意识的绝对性和自由,尽管这个自我意识只是在个别性的形式上来理解的。” 说到底,马克思赞扬伊壁鸠鲁,这是因为他在伊壁鸠鲁的哲学中看到了对自我意识的肯定。
又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肯定了自然界不依赖于人的自我运动,但是他又提出:对于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可见,作为社会主义的人,马克思所重视的不是自然界与人无涉的运动,而是它“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马克思对整个辩证法也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理解的。他说:“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辩证法,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做一个过程。”
再如,人毫无疑问是自然界运动的产物,但是马克思恰恰是强调人与人以外的自然界的不同,他关心的是人类产生以后的而且是进入人的实践视线之内的自然界。在讲了把自然界看作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和从与人无涉的自然界运动看待我们面前的自然界的不同之后,马克思说:
这种区别只有在人被看做是某种与自然界不同的东西时才有意义。此外,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那个自然界,不是费尔巴哈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这是除去在澳洲新出现的一些珊瑚岛以外今天在任何地方都不再存在的、因而对于费尔巴哈来说也是不存在的自然界。
正因为这样,马克思在批评黑格尔的自然哲学时说:“被抽象地理解的,自为的,被确定为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
马克思不仅是从人出发观察世界,而且强调人和世界的关系是实践关系。这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论述中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尽管恩格斯曾经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称作“包含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然而在这个“提纲”中,马克思只强调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完全没有谈到自然辩证法。
在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赞成者往往引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这样一个表述:“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作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己的哲学思想是实践唯物主义的证明,对这句话的理解引起了无数的争论。主张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强调:“实践的”这一定语形容的是“唯物主义者”而非“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使用过“实践唯物主义”这个概念;“实践的唯物主义者”的意思是说这些唯物主义者重视革命实践在实现共产主义过程中的作用,而不是说实践活动在共产主义者的哲学理论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其实,对上述表述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是否使用过“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概念,并不重要;即使没有使用过,也不应该成为人们不能用它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理由。道理很简单,批评实践唯物主义的人强调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但人所共知的是,马克思、恩格斯自己同样从来没有使用过“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概念。既然“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只是后人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概括,那么,只要言之成理就有合理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这句话之后,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不是共产主义者应该用革命手段改造世界,而恰恰是实践唯物主义思想,即应该从人、主体性、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解释现实世界:
如果在费尔巴哈那里有时也遇见类似的观点,那么它们始终不过是一些零星的猜测,而且对费尔巴哈的总的观点的影响微乎其微,以致只能把它们看作是具有发展能力的萌芽。费尔巴哈对感性世界的“理解”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对这一世界的单纯的直观,另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感觉。
其基本精神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旧唯物主义的批评完全一样。显然,这里指的正是费尔巴哈不懂得要从人、主体、实践出发解释世界。因为,几乎是紧接着这句话,马克思、恩格斯这样批评费尔巴哈:
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
再往下整整四个自然段,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在讲同样的道理。在以往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其支持者的许多论据正是从这几段中找到的。
“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主张从人、主体性、实践活动解释现实世界,当然可以把他们的哲学思想称作实践唯物主义。可见,一些哲学家以马克思、恩格斯使用过“实践的唯物主义者”这一说法作为用“实践唯物主义”称呼马克思、恩格斯(起码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的理由是合理的。“实践的”一词的确是在形容共产主义者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特点。
当然,马克思有自然辩证法和一般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可论述极少。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众多引证告诉我们,马克思的哲学论述主要是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这些论述实际上是他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注释,也就是说,这是站在实践唯物主义立场上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就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所作批评的进一步展开。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和之后都可以见到。例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有大量论述。此外,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提出,在历史发展中,要把人“既当成他们本身的历史剧的剧作者又当成剧中人物” ;在《资本论》中说,“人的存在是有机生命所经历的前一个过程的结果。只是在这个过程的一定阶段上,人才成为人。一旦人已经存在,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而人只有作为自己本身的产物和结果才成为前提。” 同时,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把他和马克思的思想称作“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 ,说明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以贯之的哲学思想。
当然,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不局限于实践唯物主义;在他的哲学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他所特有的,不仅把他与唯心主义哲学家而且与形形色色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区别开来的主要思想是实践唯物主义。把他称作实践唯物主义者是恰当的。
马克思是实践唯物主义者,从人、主体、实践出发解释世界是他的特点。这是由他为自己确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是不能不如此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是革命家,他们毕生事业的宗旨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实现人类解放。他们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认识到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共产主义的实现既不能靠道德说教,也不能靠哲学批判,只有遵循历史规律才能有可靠的科学基础。因此,探索历史规律就成为他们理论工作的核心任务。正因为如此,他们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而且,他们想要深入研究的只是人类的发展史。 但人类社会是怎样发展的?这成为他们必须首先予以回答的问题。就哲学而言,他们,主要是马克思,创立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归根到底,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全部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应该强调的是,理论思维进展到这里,必然合乎逻辑地提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是生产力又是如何发展的。能不能唯物主义地回答这个问题,成为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个理论大厦能否牢固建立的关键。正是在这里,马克思发现,决定生产力发展的不是别的,是人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劳动生产实践活动。他和恩格斯得出结论说:“人与自然的‘斗争’促进其生产力在相应基础上的发展。” 这也正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论述“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的更为具体的说法。由于用劳动实践解释了生产力的发展,进而解释了全部人类历史的发展,一方面马克思为社会发展和共产主义事业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可靠的、科学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揭示了人类历史能够辩证发展的秘密。这样一种唯物主义历史观对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不言而喻,而这正是实践唯物主义即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不可能不是实践唯物主义者。
“实践唯物主义”是什么?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吗?不要复制粘贴
1、关于实践唯物主义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还是实践唯物主义,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哲学界激烈辩论的一个问题。时至今日,讨论仍在继续,观点交锋有时还很激烈。这种情况的形成不能只用哲学家的兴趣解释,它的深层原因与市场经济日益取代计划经济这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变化有关。但除此而外,应该说,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研究不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依据是恩格斯中晚期的著作,实践唯物主义则主要以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为依据。这种情况不仅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进而造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分裂甚至对立。要全面理清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进而科学地揭示这两位哲学家的思想关系,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任务。
2、关于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
“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主张从人、主体性、实践活动解释现实世界,当然可以把他们的哲学思想称作实践唯物主义。可见,一些哲学家以马克思、恩格斯使用过“实践的唯物主义者”这一说法作为用“实践唯物主义”称呼马克思、恩格斯(起码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的理由是合理的。二者本质上是相同的,不同之处是实践唯物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这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无本质区别。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把自己创立的新哲学叫做“实践唯物主义”,他们创立的新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先依据自然科学说明自然界是自我产生、自我存在的过程,进而说明人类物种、人的肉体以及克服了异化因而具有了人的本质的真正的人,也是自然界和人这些自然物的自我生产的产物。
这些论述正是对前面所说的“自然界的和人的通过自身的存在”的具体说明。也就是说,马克思事实上是阐述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
马克思是实践唯物主义者:
马克思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但是用辩证唯物主义概括他的哲学思想并不准确,因为马克思特有的、最有价值的也是他所强调的哲学思想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实践唯物主义。更准确地说,他是实践唯物主义者。
当然,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不局限于实践唯物主义;在他的哲学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他所特有的,不仅把他与唯心主义哲学家而且与形形色色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区别开来的主要思想是实践唯物主义。把他称作实践唯物主义者是恰当的。
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有区别的:
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一样都宣称自己是唯物主义,但是二者落脚点和解释原则是不同的。实践唯物主义落脚点是在实践范畴上,强调在人的能动的感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自然和人的认识统一起来。而辩证唯物主义主要强调的是世界的物质性和辩证性这两个特点,认为主观的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实践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回答了辩证唯物主义一直无法回答的:主观与客观如何统一,主观如何反映客观的问题。
什么是“实践唯物主义”和“自然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看了干了,干了看了;
自然唯物主义:顺其自然。
为什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把自己创立的新哲学叫做“实践唯物主义”,他们创立的新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依据是恩格斯中晚期的著作,实践唯物主义则主要以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为依据。这种情况不仅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进而造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分裂甚至对立。
要全面理清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进而科学地揭示这两位哲学家的思想关系,这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任务,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和短时间内完成。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按照学术界通行的理解,作为一种哲学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是用物质的辩证运动解释整个世界的科学世界观。
马克思先依据自然科学说明自然界是自我产生、自我存在的过程,进而说明人类物种、人的肉体以及克服了异化因而具有了人的本质的真正的人,也是自然界和人这些自然物的自我生产的产物。这些论述正是对前面所说的“自然界的和人的通过自身的存在”的具体说明。
也就是说,马克思事实上是阐述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按照这种世界观,世界上没有造物主,一切都是物质的自我运动;我们面前的自然界和人,都是自然界以及人自身自我运动的产物。应该说,这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它的表述还缺少自己特有的概念,还不够鲜明与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