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云南大学建校多少年了,以及云南大学创建于哪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云南大学占地面积是多少?
2、云南大学是几本院校?
3、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云南大学建校多少年了,以及云南大学创建于哪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云南大学占地面积是多少? 2、云南大学是几本院校? 3、云南大学与西南交大哪个更好?云南大学环境怎么样? 云南大学占地面积是多少?云南大学占地面积约为4363.64亩。
学院介绍
云南大学(Yunnan University),简称云大(YNU),是教育部与云南省“以部为主、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一省一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牵头单位。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0年,改为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1950年定名为云南大学。1958年,云南大学由中央高教部划归云南省管理。1978年,云南大学被国务院确定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1999年,云南政法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云南大学。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呈贡、东陆两校区,占地面积4363.64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82万册。下设27个学院、10个研究机构、1个独立学院、1个附属医院,设有研究生院,本科专业82个。有教职员工3023人,院士12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下设27个学院,1个附属医院,设有研究生院,有本科专业82个,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教育、艺术11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员工3023人,其中专业技术岗位2582人。专业技术岗位中教学科研人员2017人,具有正高职称的507人,具有副高职称的675人,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1219人。专业技术岗位中教学科研人员1930人,具有正高职称的445人,占教学科研人员的23.1百分比,具有副高职称的845人,占教学科研人员的43.8百分比。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1136人,占教师队伍58.9百分比,硕士614人,占教师队伍的31.8百分比。
学校有院士12人(含双聘),长江、杰青、千人、优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70余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4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4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教育部-IBM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INTEL精品课程1门,云南省级精品课程33门,云南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
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云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云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3项,国家级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以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云南省级特色专业11个,云南省级重点专业18个,云南省级品牌专业4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
环境科学、化学、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治学与行政学、大气科学、生态学、新闻学、网络工程、旅游管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民族学、汉语言文学、缅甸语、新闻学、历史学、化学、生态学、统计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档案学、旅游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物理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会计学、行政管理、视觉传达设计、材料科学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制药工程、城乡规划、金融学、社会工作、网络空间安全、生物技术、体育教育、日语、印地语、天文学、广播电视学、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绘画、环境设计。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实验区、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CDIO的国际化、工程化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云南省级特色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经济学、数理基础科学、信息安全、英语、民族学、金融学、材料物理、行政管理、法学、制药工程
云南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旅游管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环境科学、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经济学、生态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大气科学、软件工程、化学、新闻学、工商管理、法学
云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地球环境实验教学中心、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城市建设与数字城市实验教学中心
云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然资源化学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服务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社会工作专业为基础的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民族民间造型艺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复合型法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教学成果
1989年-2014年,云南大学连续七届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021年9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21年,学校获得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5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2个云南省级重点学科。有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0个,含自主设置22个),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2个(硕士学位授权220个,含自主设置40个),2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民族学、中国学、数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生态学、统计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系统科学、物理学、公共管理学、地理学、社会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民族学、生态学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民族学、生态学、专门史、微生物学
云南省级重点学科:生态学、民族学、中国民族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国经济史、工商管理、植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基础数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关系、民族法学、有机化学、思想政治教育、遗传学、旅游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微生物学、化学、专门史、理论经济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艺学、公共管理、理论物理、气象学、系统分析与集成、生物学、金融数学、产业经济学、行政管理、物理化学、民族文化学、政治学、金融学
云南省院省校重点学科:金融数学、产业经济学、行政管理、物理化学、民族文化学、政治学、金融学
学术研究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四部委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察站,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备案的区域国别研究中心,1个“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中非结对学术机构,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科学决策咨询研究中心。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生物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中国史、生态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大气科学、公共管理、社会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哲学、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地球物理学、系统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软件工程、艺术学理论、美术学、世界史、生态学、统计学、药学、天文学、地质学、网络空间安全等
学科评估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30个学科进入全国前70%,其中,A类学科2个(民族学为A+,生态学为A-),B类学科14个。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项目6项,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5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5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惠特克杰出生态学家奖、国际青年古生物学家“Hodson Award”奖等多项大奖。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3项、特等奖3项。20余篇论文发表于《Nature》《Science》和《中国社会科学》。
2016、2017年,学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2016)、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44项、青年项目14项、西部项目12项、委托项目1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8项,其中教育部重大攻关委托项目1项、一般项目10项、西部项目5项、专项项目2项。
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光电子能源国际联合实验室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南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跨境网络空间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云南亚洲象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微生物与线虫互作机制创新团队
科技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实验室:中尼地理资源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创新团队:天然产物及类天然产物合成创新团队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实验室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天然产物转化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等、云南省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微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植物繁殖适应与进化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地球系统科学重点实验室等
云南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云南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及古环境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云南省高原湖泊及流域生态修复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省多年生作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大学喀斯特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大学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大学稀贵矿产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
云南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云南省作物虫害生物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多年生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铜基及特种先进导电材料工程实验室、云南省云无线接入与异构网络工程实验室等
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人类复杂疾病分子遗传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谱传感与边疆无线电安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
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化学原料药及药物中间体工程研究中心等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周边地区安全与区域合作研究基地、云南民族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滇学研究基地、汉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基地
云南高校新型智库:沿边开放与经济发展智库、西南周边环境与周边外交智库、边疆民族问题智库、民族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智库、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智库、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智库、法治云南研究中心智库
云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科技创新团队、非线性分析和优化科技创新团队等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西部发展与社会转型研究团队、云南省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团队、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田野调查与民族志研究团队、民族文化产业研究团队、云南农村综合改革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中国西南民族的由来与发展研究团队、云南对外开放与周边安全研究团队、当代缅甸与滇缅关系研究团队、能源安全研究团队、云南旅游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团队、云南城镇化与多民族地区社会转型研究团队等
对外交流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与国际上100多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其中与剑桥大学、欧洲南方天文台、耶鲁大学等29所一流大学和国际学术组织合作开展科研,与东京大学、温莎大学等33所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建有覆盖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为完备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数据库,有8个教育部备案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实施院校。留学生生源国数量达70个,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全覆盖,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重要的留学生培养基地,发起成立“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
学术资源
截至2014年12月,云南大学图书馆总藏书量为3008610册(其中图书馆藏书2766592册。资料室藏书242018册),藏书以生物生态学、历史学、民族学及地方民族文献为收藏重点和收藏特色,170170册古籍线装书及2000余种民国时期报刊为珍藏。另有电子图书841130册,中文数据库35个,外文数据库54个。
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图书有107种古籍图书定为珍善本,大部分为明中叶嘉靖、万历时期刻本及清初刻本。其中有宋元递刻本、海内外孤本、名人学者题跋本及稿、抄本,彩绘本等。明刻本有内府本、国子监本、藩府本、书院本、著名坊刻本和家刻本。东陆校区设有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
学术期刊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主办有《思想战线》、《云南大学学报》文、理科版等学术刊物。《思想战线》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的十一种期刊之一。
文化传统
校徽
云南大学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环形带书以“云南大学”的中英文字样和建校时间,云大中文标准字体为毛体,内圆正中是“会泽院”线描图案,该图像标志下方是“1923”字样,代表学校最初创建年份。
会泽院线描图案—因会泽院乃云大标志性建筑,几与云大同龄(东陆大学开学之日即会泽院奠基之时),故最可象征云大。会泽院线描图案中之梯级,长条为“十”,短条为“一”,以九长条为“九十”,五短条为“五”,点明“九五”之数。整个图案为海蓝色,寄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意。
校徽为题有校名(毛体)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的校徽为红底白字,本科生的校徽为白底红字,研究生的校徽为蓝底白字。
云南大学是几本院校?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云南大学是中国西部建立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属中国首批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部与云南省“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一省一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成员、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牵头单位,设有研究生院。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础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
五十年代院系调整,部属云南大学一些重要而有特色的系科,如航空、土木、法律、铁道等被划出并入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学院、长沙铁道学院等高校;工、医、农等先后独立建校,并逐步发展为今天的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高校。1958年,云南大学由中央高教部划归云南省管理。1978年,云南大学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
云南大学历史沿革
改革开放后,云南大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共19项二级指标全部评定为A,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2012年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实施院校,2016年成为国家“一省一校”工程实施院校,2018年跻身于中西部14所“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行列。
新的历史时期,云南大学将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积极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遵循“开放合作、集成创新、协调共进、特色发展”的发展理念,按照立足云南、服务国家、辐射两亚、走向世界的办学思路,以“一流党建”为引领,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学术兴校”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推进“树木树人计划”“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云南大学教学建设
学校设23个学院、8个研究院、1个公共课教学部、1个留学生院,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6330人,研究生14811人。有本科专业89个,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教育部—IBM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INTEL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IBM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拥有民族学、生态学、专门史、微生物学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2个省级重点学科。
有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3项,国家级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以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云南大学科研平台
1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个国家科学决策咨询研究中心,1个省级研究中心,4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3个省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
云南大学师资力量
截止2021年,学校有教职员工3023人,其中专业技术岗位2582人。专业技术岗位中教学科研人员2017人,具有正高职称的507人,具有副高职称的675人,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1219人。专业技术岗位中教学科研人员1930人,具有正高职称的445人,具有副高职称的845人,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1136人,硕士614人。
学校有院士12人(含双聘),长江、杰青、千人、优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70余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4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
云南大学与西南交大哪个更好?云南大学环境怎么样?
云南大学与西南交大哪个更好?
两校所在位置比照
西南交通大学坐落于天府王国四川省省会城市——成都市。成都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之乡,成都有着四川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两家985高校,西南交通大学位居第三,同时还有西南财经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这种双一流队伍高校,与此同时旅游资源开发诸多,经济发展商业服务比较发达,都是中国新一线城市,中国着名的旅游胜地!
云南大学坐落于云南省省会城市——昆明。昆明四季如春,被称作春城,都是西南区域的关键经济城市,着名的国家旅游胜地,昆明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云南大学都是云南省第一高校,云南唯一的211建设工程高校!
两校历史起源与办学规模
西南交通大学肇始于1896年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自此屡迁学校地址,数次改名,而唐山交通大学名扬国内外,有着“中国东方康奈尔”之美誉,更是以土木、冶金工业两学科独树一帜。1952年经院系调整,改名唐山铁道学院,专人城市轨道人才的培养。1964年院校内迁峨眉,1972年命名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院校办校行为主体迁成都。
学校有83个大学本科专业,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关键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关键学科;有11个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站,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4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
院士数量:中国科学院教授2人、中国工程院教授2人、美国工程院教授1人,云南大学建于1922年,1934年改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成国立大学云南大学。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入中国15所属全球极具危害的大学之一。1950年命名为云南大学。1996年第一批纳入国家“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云南平安高等专科划入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环境怎么样?
云南大学,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世界一流大学”“211工程项目”基本建设高校。为国家“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关键高校。其有悠久的历史,前身为1922年成立民办东陆大学。近百年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使这所高校出名于中西部地区,知名度享誉全国。
云南大学有悠久的历史,优美环境,人文气息深厚,地区优势和国家现行政策大力支持比较大,师资雄厚,院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发展战略,高端人才持续增长。目前教授9人(含双聘、聘用)。优秀教师集聚,学术氛围出色,校风认真细致,治学精神优质。
学科基本建设非凡,有着2个世界一流学科基本建设学科:民族学、生物学。4个国家二级关键学科:民族学、生物学、专门史、分子生物学。云南大学民族学学科并排全国各地第1、生物学学科并排全国各地第6、社会学学科并排全国各地第8、图书情报与档案保管学科并排全国各地第8。学科发展趋势非凡。
云南大学最大的优点便是环境不错,特别是新校区呈贡校区,非常大很漂亮,到处都有花束绿化,并且长期不凋谢。优美环境,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是一所非常值得为学好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