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单位是什么意思 参公单位属于什么单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参公单位是什么意思,以及参公单位属于什么单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参公单位是什么意思?


2、参公是什么意思


3、参公单位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7 03:42:44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参公单位是什么意思,以及参公单位属于什么单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参公单位是什么意思? 2、参公是什么意思 3、参公单位是什么意思? 4、参公是什么意思? 参公单位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参公”?

参公,即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参公是我国政府各单位政工干部和工作人员比较口语化的一种表述,全称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是指对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参公单位人员要具体分析,通过中央、省两级公务员(参公)考试正常考录的工作人员,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公务员,但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公务员与参公的区别与联系

一句话来讲,公务员和参公,可以理解为只是编制不同,一个是行政编制,一个是事业编制。

公务员全部使用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但绝大部分参公(另有极少部分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群众团体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使用行政编制)和普通事业单位是事业编制,普通事业编制与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在编人员身份与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普通事业编制在编人员需经过考试才能调入参公单位和党政机关,而公务员和通过考录的参公人员是可以相互调动的。

除了编制不同,参公人员和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法律责任,附则等等,包括退休,包括交流调动等待遇是一样的。

参公和公务员之间可以互相流动吗

只要有接收单位和你现在单位双方的同意放人和接收,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人员和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可以互相调动,但是从党政机关调到参公单位,编制就由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变成了事业编制(但公务员身份保留),而从参公单位调到党政机关的人员,其编制自然就由事业编制变成了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

参公是什么意思

参公

参公是我国政府各单位政工干部和工作人员比较口语化的一种表述,全称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是指对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公单位人员要具体分析,通过中央、省两级公务员(参公)考试正常考录的工作人员,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公务员,但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公的并不都是事业单位,还有少部分群团机关(工青妇)。

详细介绍

来由

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实施后,我国政府部分单位分配的公务员编制很少,但是需要公务员编制的工作却多,所以就有了参照公务员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的审批机关为中央和省级组织部(党群序列)、公务员局(政府序列)。[1]

与公务员区别

公务员与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是有区别的,公务员全部使用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绝大部分参公(另有极少部分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群众团体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使用行政编制)和普通事业单位是事业编制,普通事业编制与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在编人员身份与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普通事业编制在编人员需经过考试才能调入参公单位和党政机关,而公务员和通过考录的参公人员是可以相互调动的。

公务员和参公,只是编制不同,一个是行政编制,一个是事业编制。

而其他的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法律责任,附则等等,包括退休,包括交流调动等待遇是一样的。

另外,其他的所有公务员管理的一切的法律法规如《新录用公务员之相关规定(试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任何的公务员管理条例里面都会加上一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录用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参照本规定执行。

编制性质

编制只有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和事业编制两种编制,但由于一些事业单位具有行使政府相关权力的职能,但是其单位的职工却没有公务员身份,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对全国行政编制的数量又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于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事业单位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间衍生产物就产生了。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人员都是指人员具备的身份,并不等同于编制。

待遇区别

参公单位一般是党政机关的下级单位或者执法机构,工资待遇和完全参照公务员管理,都是财政全额拨款,但因为大部分参公单位机构规格比党政机关要低(二级局为主,少部分例外),在晋升方面空间要小一些。

人员调动

只要有接收单位和你现在单位双方的同意放人和接收,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人员和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可以互相调动,但是从党政机关调到参公单位,编制就由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变成了事业编制(但公务员身份保留),而从参公单位调到党政机关的人员,其编制自然就由事业编制变成了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

总结

参公的并不都是事业单位,还有少部分群团机关(工青妇)。

通过中央、省两级公务员(参公)考试招录的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人员拥有完全意义上的公务员身份,享受和公务员一样的待遇,可以和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调动交流。

科友·观点

参公单位是什么意思?

参公单位的特点是需要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后的分类为:行政类、公益类、生产经营类,公益类又细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从目前的改革方向来看,行政类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主要有行政机关执行,事业单位改革后将政事分开、事企分开,之后国家不会再设立带有生产经营和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了。

在事业单位中,参公事业单位承担的是行政执法职能和公共管理职能,本职上还是属于事业编制。如果想从参公型事业单位转为公务员还是比较难的,会有很多额外的附加条件。

参公单位是什么意思?

参公是什么意思?

参公指的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依据《公务员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

参公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业单位,本质上来说非国家公务员职位。但是实行相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即公务员制度。同时参公事业单位又有别于一般的事业单位,后者实行的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扩展资料:

部分参公事业单位:

1、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中国外文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地震局及其省级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及其市(地)级以上垂直管理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国家电力监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3、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国法学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

4、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黄埔军校同学会、欧美同学会、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计划生育协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公事业单位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