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星哪个学校的 李文星是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李文星哪个学校的,以及李文星是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从李文星事件家长应该得到什么警示?


2、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李文星之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5 16:37:35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李文星哪个学校的,以及李文星是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从李文星事件家长应该得到什么警示? 2、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李文星之死,传销诈骗何时休 3、东北大学李文星死了,上了985又怎样 从李文星事件家长应该得到什么警示?

李文星事件:5月15日,李文星在招聘平台上发送简历;5月19日,收到聘用通知函;5月20日,从北京前往天津入职;7月14日,尸体在天津静海区被发现。一份本以为是上市公司敲门砖的Offer,最终却引李文星走向了生命的尽头。而当初在互联网招聘平台的“BOSS直聘”上与李文星联系的北京科蓝公司,实为不法分子的传销组织。

犯罪分子有机可趁,是因为他们利用了现代科技,如今是:

信息化时代——就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

网络时代——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相互结合的基础上构建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电信网络时代。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可以说,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到底有什么样的好处和弊端呢?

一、互联网的好处:

1、可以及时的获取相应的信息

2、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3、可以促进人们的个性化发展

4、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互联网的弊端

1、会对人们的隐私安全产生危害

2、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会给不法分子一个犯罪的平台

总的来说,互联网的弊端就是人们不合理的使用互联网的表现,如果人们能合理的使用互联网,那么互联网的危害就会大大降低。

在虚拟的网络时代里信息不断泛滥,鱼龙混杂,招聘信息亦是如此。虚假的网络招聘信息不仅会浪费求职者的宝贵时间,更有甚者,危害到求职者的生命,那么我们怎样避免这样的网络招聘陷阱呢?

1、选取正规网站:选择一些大型的,知名的网站;

2、不要泄露自己的所有信息:不要泄露自己的银行卡账号等;

3、核对企业的真实性:查询公司成立年限,公司位置;

4、遇到收费要谨慎:若以这样那样的名义收取各种费用,要提高警惕;

5、凡是在招聘中面试企业要求压身份证的要拒绝:身份证原件不能让他们以任何借口索要;

6、第一次去面试要和家人一同前往,最好两到三人以上:第一次面试要和家人一起去,正式工作之前实地接触公司,去之前要和家人说一下,有条件的话,买一个定位手表,在进公司房屋之前,给家人发个位置,公司要求去其他地方前,也要找借口给家人发个定位。这是重中之重!

7、若是真遇上了麻烦,首先要稳住犯罪嫌疑人,答应他们的所有要求,毕竟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生命的价值,李文星在给母亲打的最后一个电话说:“谁打电话要钱你们都别给”。可想而知,李文星在犯罪分子面前的口吻也是非常强硬的,我们要了解犯罪分子的心理,慢慢与他们周旋,以赢取时间得以自救或者家人的救助。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特别是年轻的孩子们,社会上一些心理阴暗的人就是看到孩子们初入社会,涉世未深,不知人间人心险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骗取孩子们的信任,危害孩子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于这种社会乱象,家长和学校要教育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社会的有关部门要采取实际的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要严查,严惩,处于重刑,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先有魏则西,再有李文星.....究竟还得有多少类似的悲剧,才能换来对网络骗局的彻底围剿,换来对传销的彻底覆灭?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李文星之死,传销诈骗何时休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热点背景】

2017年7月14日,985高校毕业生李文星的尸体在天津静海区被发现。家属由此怀疑李文星陷“招聘骗局”,加入传销组织,并被害。

2017年8月4日,湖北钟祥市郢中镇孔庙村的一条河流旁,一个因打暑假工被卷入传销的湖南女孩林华蓉不堪传销人员纠缠,投河身亡。

2017年8月7日凌晨5时许,天津市公安局西青分局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25岁山东籍男子张超在求职过程中误入传销组织,7月14日其尸体在天津西青区一条小路上被发现。

人民网评论:为逝者悲恸,更要用行动铲除传销的土壤,刻不容缓。刚刚过去的周末,天津市相关部门开展了行动,抓捕了一批传销人员,包括李文星案在内的犯罪嫌疑人也落入法网。很多人为之拍手称快,但是赞美只是暂时的,毕竟“发现传销窝点301人,清理传销人员63名”,单从数字看也总显得有些苍白。这就意味着,清理行动不能停步,打击传销刚刚起步,任务繁重,永远在路上。

【热点预测】

随着暑期的来临,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的事件屡见报端,甚至多地出现了大学生误入传销引发刑事案件的报道。对此,你怎么看?

【解读】

近年来,传销分子开始将魔爪伸向了高校大学生群体。这一社会毒瘤不仅威胁了高校的和谐与稳定,还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甚至可能导致刑事案件,影响社会的稳定,铲除传销的土壤可谓是刻不容缓。

传销徘徊在我们的视野中,所听所闻都是悲剧。就在今年暑假,毕业生李文星网上求职误入传销,在逃脱的过程中溺水死亡,这则报道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李文星之死还未水落石出,悲剧再次发生,媒体又传来湖南女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并死亡的新闻,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实在令人痛心。

然而痛心之余,我们应当冷静下来思考:传销并不是一个新事物,可是为何高校大学生会频频误入陷阱甚至主动参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加之目前就业压力大,高校大学生往往容易被“高薪岗位”的美丽外衣所蒙蔽;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的传销知识专项教育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对于传销只停留在模糊的认识阶段,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并不能正确区分直销与传销之间的区别,容易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从目前的社会环境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大、人心浮躁等问题较为凸显,高校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外力的影响,他们渴望成功甚至渴求“一夜暴富”,这种心态也恰恰成为了传销分子开展诱骗的着力点。

因此,想要彻底拔除掉传销的根,靠政府部门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应当要政府、学校、个人多方合力,同频共振。

一、强化源头治理,政府要加大对传销的打击、处罚力度。一方面将打击传销作为基本工作,加强日常摸查;另一方面在处理传销参与人员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不应简单地口头教育罚款了事,情节严重者应当加大处罚力度,避免不法分子钻法律漏洞兴风作浪。

二、夯实薄弱环节,需要学校发挥教育阵地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的假期安全教育,依托学校的各项活动来开展防范传销的宣传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而在毕业季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明白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防止学生落入招聘陷阱。

三、筑牢思想防线,还需要大学生个人提升认知。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当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要主动地学习防范以及应对传销的技能,提升防范意识。作为即将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对于实现人生目标应该更有毅力,相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东北大学李文星死了,上了985又怎样

东北大学是985院校,也是211院校。东北大学: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简称东大(NEU),中华人民共和国直属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由、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先后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为“21世纪学术联盟”成员高校,是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三十二所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三十四所自主划线高校之一,是中共中央1960年、1978年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在1981年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占地总面积2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设有6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有177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另设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08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有17个博士后流动站。在校博士研究生3730人,硕士研究生10362人,普通本科生29804人,外国生1408人。学科建设: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建有有177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另设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08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有17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11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共涵盖16个二级学科。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