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黄宏伟怎么样 同济大学 黄逸

今天给各位分享同济大学黄宏伟怎么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同济大学 黄逸进行解释。本文目录一览:
1、您好,我是想报考黑龙江2011专升本考试学生,现在大纲和考试范围教材都不知道,您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5 18:57:12

今天给各位分享同济大学黄宏伟怎么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同济大学 黄逸进行解释。

本文目录一览: 1、您好,我是想报考黑龙江2011专升本考试学生,现在大纲和考试范围教材都不知道,您能帮助我吗? 2、东京大学和同济大学土木方面有交流吗 3、黄宏伟的人物评价 4、黄宏伟的人物成就 您好,我是想报考黑龙江2011专升本考试学生,现在大纲和考试范围教材都不知道,您能帮助我吗?

无论哪个都有公共英语:《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二版)(读写\听说分册) 郑树棠 外研社

电气工程:高等数学+电工基础

《电工基础及实训》 曲桂英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9月第2次印刷

《高等数学》 刘习贤 同济大学出版社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制造

《机械基础》 南景富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机械制造技术》鲁昌国、黄宏伟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二版

招生情况每年都不一样,这个要等报考的时候才能知道

复习范围 我只知道高数的,其他的我也不清楚,高数主要就是微积分这章分数特别高,后面几章分数都比较少但是每章都不会少,

电气的我忘记了 但机械的我记住了 这门去年考的分数非常高,300满 最低分数好像是220,如果你要报考这个英语一定要好,去年东北石油大学时240分才能进= =!好好复习吧 分数高就说明考试考的简单。

东京大学和同济大学土木方面有交流吗

东京大学和同济大学土木方面有交流,

2015年6月28日-30日,由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东工大)的11位老师以及10位在校学生组成的代表团,来到同济大学参加第二届同济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建筑/土木工程联合研讨会。

本次同济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建筑/土木工程联合研讨会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主办。6月29日上午8:30,会议正式开始。首先由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黄宏伟教授致会议开幕词。随后来自东京工业大学Shojiro Motoyui教授和同济大学的陈以一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建筑吊顶的地震灾害分析”、“钢结构连接的特性与新进展”的主题报告。

黄宏伟的人物评价

他德才兼备,他目光深邃,他思维敏锐,他兢兢业业,他尽心尽力,他和蔼可亲,他诲人不倦,他循循善诱,他教导有方,他良师益友,他桃李争妍,他就是黄宏伟教授。

他的课堂从不枯燥,他的声音抑扬顿挫,他的课堂跳动着智慧和幽默的因子,他的课堂让人深深的回味和思量,他的课堂受益匪浅。

他潜心专研学术,理论与实践并进,他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他有深厚的学术造诣;他给学生指点方向,他开拓学生思维,他带领学生走向国际,他是严师,他也是家人和朋友,他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

他奔波于院系,他兢兢业业于教学与科研,他满腔热情于学院工作。

他是学生的典范,他是学生心目中的好导师,他就是黄宏伟教授!!

1、坚持教学科研不放松

黄老师目前主持的科研项目已有数十项,整日处于高强度的科研压力中,但他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仍然坚持开设教学课程,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多门基础课和专业课。

高强度的工作即使铁打的身体也承受不住。前些年黄老师身体出现了不适,恢复健康以后,黄老师开始坚持每天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并严格控制饮食,但是他在教学和科研上的投入并没有打折扣,依然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和高强度的负荷。

2、丰富团队生活

为了充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黄老师每年组织教研室集体春游和秋游,并亲自带队。活动除了让大家加深交流,增强凝聚力以外,每年的保留项目便是参观工地,黄老师的良苦用心总是能让大家轻松愉悦地学到新知识,劳逸结合恰到好处。

为了增进同门之间的认识和了解,每年黄老师都会邀请各届已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一起举办隧道五室新生欢迎会暨全体师生庆中秋国庆宴会。宴会期间,谈笑风生,气氛融洽,呈现出一幅轻松欢快愉悦之景。席间,师生是平等的,互相敬酒,觥筹交错,好不热闹,师生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大家不仅吃的很开心,彼此之间的谈话也增进了相互了解,让全体体会到了隧道五室就是一个大家庭的感觉。经过近20年的辛勤培养,黄老师已经桃李满天下,不少学生已在隧道工程及风险分析领域中做出了突出成绩。黄老师从没说过一句自诩的话,但对自己学生从来不吝惜赞美之词,以此来激励全体同学们向优秀的师兄学习,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对于自己的老师——孙钧院士及刘怀恒教授,更是感激和知遇之情,溢于言表。

3、细微之处见真情

作为黄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不仅能接受到黄老师的悉心教导,还够感受到像家人一样的关怀和温暖。黄老师从生活细微处入手,关爱学生。去年暑假期间进行试验室接头试验时,天气酷热,试验室内蚊虫也很多,试验过程中那叫一个痛苦。但是当黄老师来试验室指导并看我们的时候,心情真是很好的,而且黄老师不断叮嘱我们要注意防暑,还给我们带来了冰镇大西瓜,并让我们去买些驱蚊水,防止蚊虫叮咬。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几天试验后,就生病了,上呼吸道感染,只能去校医院打点滴。一日上午,黄老师找我谈论文和试验进展,发现我不在办公室和试验室,就打电话给我,得知我在校医院打点滴后,就说完了再谈。当时我点滴马上打完了,打完后就回宿舍休息,再次接到黄老师的电话,说他已经在校医院了,没有看到我。当时,我眼泪都要出来了,心想其实自己也不是什么大病,就是打个点滴,黄老师都很在意自己学生的身体状况,一份意外,更多的却是感动。

4、人格魅力

黄老师具有极强的个人魅力,无论是做报告还是上课都生动、富有激情,言谈举止之间流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他做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看问题才思敏捷,眼界开阔,生活中充满活力,热情大度,这些都在不断的激励和感染着我们。从黄老师身上我们能学到很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

黄老师对我们要求严格,他曾对我们说“我宁愿你们现在怪我对你们太严格,也不愿你们将来走入社会后怪我”;在生活上,黄老师对我们格外关心,每次见面都会询问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每当遇到困难时,黄老师总是会耐心的为我们排忧解难。身兼数职的他,很是操劳,但他却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对我们的要求,也丝毫不减少对我们的关心。

爱我导师黄老师,谢谢您,谢谢您给予我们的谆谆教诲,谢谢您给予我们人生上的启蒙,谢谢您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帮助,谢谢您让我们在同济大学有一个温暖的家-“隧道五室”。

黄老师,您辛苦了,每日密密麻麻的日程安排已经成为你生活的常态,要知道我们学生内心深处也是很心疼您的,所以请您累的时候就歇息一下,把那些可以托付于学生的事情交付于学生,让学生为您分担一些。

黄老师,您将您广阔的视野、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人生经验都一点点的耐心的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学习着,成长着。您给予我们走向国际舞台的机会,不仅让我们可以见识到国际先进领域的最新资讯,同样可以让我们去领略、去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黄老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能教会我们处处注重细节,在给予我们大方向的指引下,依然告诉我们要胆大、心细,不能忽视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点点滴滴的教导,让我们受益匪浅。

黄老师,您尝尝对我们说,要孝敬父母,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懂得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许多,却不需要太多的回报,也许一个轻轻的问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慰藉。人生路上,有您给我们指引,心中明亮许多,心中坦然许多,让我们遗憾少些,错误少些。

黄老师,我们想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今日您教导我们,培养我们,明日学生一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报答您。

黄老师,您就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唯一的、最好的导师!!!

黄宏伟的人物成就

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管理与评估、基于风险的隧道及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隧道及地下工程动态信息化施工、软土隧道纵向稳定性与长期沉降。

主要学术研究经历 起止年月 研究经历 2005-今 率先开展岩土及地下工程的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 2000-2004 岩土及地下工程现场监测及工程控制对策研究 1995-1999 岩土及地下工程稳定性的动态概率反馈分析 1990-1995 岩土及地下结构随机逆反分析和不确定性直接反分析法

黄宏伟.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 同济大学岩土大楼, 2009年6月25日.

黄宏伟.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 同济大学岩土大楼, 2005年1月20日.

主编和参编专著5部,主编部级指南和规范各1部,参编部级指南和规范各1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6篇,被cscD收录35篇,被SCI收录20篇,被EI收录近百余篇,被国际邀请主题和特邀大会报告6次。

主、承办的国际会议

H.W. Huang (Chair). First China-Japan Workshop on Tunnelling Safety Risk (CJTSR2009), Shanghai, China, August 28-29, 2009.

H.W. Huang(Executive-Chairman).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Geotechnical Aspects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in Soft Ground (IS-Shanghai 2008), Shanghai, China, April 10-12, 2008.

H.W. Huang(Chair).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technical Safety Risk (ISGSR2007), Shanghai, China, October 18-19, 2007

国内、国际主旨及特邀报告

H.W. HUANG. Keynote Lecture, Risk Manag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ountainous Highway Construction.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technical Safety and Risk (IS-Gifu2009), Gifu, Japan, Jun 11-12, 2009.

Hongwei HUANG. Chair of Session “Geotechnical Assessment, Characterization and Design for Risk Management”, Georisk 2011,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in Geoengineering, June 26-28 2011, Atlanta, USA.

Hongwei Huang,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nd Internal Force Sensing of Shield Tunnel based on Wireless memS Inclinometer, The 7th China-Japan Conference on Shield Tunneling, Xian, China, 2013.09.20-22

Hongwei Huang, Selecting the optimal probability model for geotechnical reliability analysis,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technical Safety and Risk (ISGSR 2013), Hong Kong, 4-6 December 2013

黄宏伟,岩土及地下工程风险管理进展,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岩土工程与结构安全,南京,2013年8月4日

Hongwei Huang, Robust Tunnel Design Method (RTDM),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aris, Sep. 2-6, 2013

H.W. HUANG. Risk Analysis of Soil Transition Tunneling. 14th GSJ Symposium Geo-risks and Risk Management,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Tokyo,Japan, Jun. 15, 2009.

H.W. HUANG. Influence Analysis of Deep Excavation on the Nearby Underground Road by Centrifuge Model Test. 2008 KG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nference, Gwangju Korea, Oct.9-11, 2008. (大陆第一个特邀)

黄宏伟.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2010中国城市轨道工程技术论坛, 重庆, 2010年12月27日.

黄宏伟. 边坡开挖工程中的风险定量分析. 2010年水利水电风险分析及可靠度设计方法学术会议, 宜昌三峡, 2010年1月15日.

黄宏伟. 边坡工程风险分析及贝叶斯反分析技术. 第十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 2010, 温州, 2010年11月7日.

黄宏伟.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全过程技术风险评估与管理. 政府工程项目的社会风险与工程保险专题研讨会, 中国上海, 2009年6月22日.

黄宏伟. 软土深基坑开挖的风险分析. 第五届全国基坑工程会议, 中国天津, 2008年11月16-18日.

黄宏伟.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期风险分析研究初探. 海峡两岸轨道交通建设与环境工程高级技术论坛, 中国杭州, 2008年11月5-6日.

黄宏伟.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动态风险管理研究. 城市地铁建设国际高级研讨会, 中国北京, 2008年10月18日.

黄宏伟.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风险管理. 2007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 中国广州, 2007年10月13日.

迄今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以及企业公司咨询项目等100多项,近年来结合上海城市建设对地下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进行研究,提出结合实测数据的动态概率监控与非线性信息化施工反馈方法;并针对软土长期沉降和地铁运营沉降问题,提出软土地下结构的长期时效与纵向稳定性研究。近几年来,针对地下工程建设中频发的灾害事故,同时也瞄准国际最新进展,开创性地开展了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负责或参加 完成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地铁盾构隧道结构变形的智慧感知及风险预警可视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51278381) 2013.1-2016.12 负责 正在进行 基于风险分析的土体本构模型选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法国际合作交流基金

(编号:51161130523) 2012.1-2014.12 负责 正在进行 软土盾构隧道管片结构纵向力学性态风险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50879058) 2009.1-2011.12 负责 完成 盾构隧道与土体共同作用的纵向变形性态及纵向设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50279032) 2003.1-2005.12 负责 完成 基坑围护结构与土体系统模型的反馈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59609007) 1997.1-1999.12 负责 完成 软土盾构隧道在局部渗流条件下的长期性态和破坏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50608058) 2007.1-2009.12 参与 完成 隧道围岩可视化数字地层信息系统与施工监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40172095) 2002.1-2004.12 参与 完成 受施工扰动影响的土体环境稳定理论和控制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59738160) 1998.1-2001.12 参与 完成 深基坑稳定性的动态概率监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59478043) 1995.1-1997.12 参与 完成 国家科技部“973” “863”项目、“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 超长线状地下结构状态智慧感知理论与方法 国家科技部“973”项目课题三(编号:2011CB013800) 2011-2016 负责 正在进行 软土地下空间开发工程安全与环境控制关键技术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编号:2012BAJ01B02) 2012-2015 负责 正在进行 长大隧道工程风险评价与安全预警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部

“863”项目

(编号:2006AA04Z442) 2007-2009 负责 完成 长大盾构隧道理论分析和风险控制研究 国家科技部

“863”项目

(编号:2006AA11Z118) 2007-2009 参与 完成 省部级科研项目 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 2014.3-2016.1 子课题负责人 正在进行 山区公路隧道灾害预警集成技术与集成装备 云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

(编号:2008AD013) 2008.1-2011.12 负责 完成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风险分析与控制对策研究 交通部

西部科技项目

(合同号:2006-318-799-107) 2006.1-2008.12 合作方负责 完成 连拱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子项-连拱隧道中施工反馈 交通部

西部科技项目

(合同号:2002-318-000-22) 2002.6-2004.12 子项负责 完成 山区公路隧道灾害预警集成技术与集成装备 云南省科技厅

重点项目

(编号:2008AD013) 2008.1-2011.12 负责 正在进行 隧道工程的施工监控及预警、报警系统及风险管理系统研究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编号:04dz12021) 2004.8-2006.12 负责 完成 紧靠黄浦江防汛墙的超长、超大地下交通枢纽建造技术研究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编号:04dz12002) 2004.8-2006.12 负责 完成 厅级科研项目 小间距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究 云南省交通厅

科技攻关项目

(编号:TST(2004)538119B) 2004.12-2006.12 负责 完成 软岩地区高速公路隧道可视化监控技术 浙江省交通厅

(编号:2005H048) 2005.3-2008.12 负责 完成 人才基金项目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安全智慧感知及风险预警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

(编号:12XD1405100) 2012-2014 负责 正在进行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风险管理及建设期间的智能反馈与环境控制分析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编号:NCET-04-0368) 2005.1-2007.12 负责 完成 软土深基础开挖变形的数学及力学耦合分析 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2001-2002.10 负责 完成 基坑稳定性的非线性系统反演分析 上海市首批曙光计划

(编号:95SG03) 1996-1998 负责 完成 其他科研项目 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南湾隧道及拱北隧道安全风险评估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0-2011 负责 完成 渤海湾跨海通道战略规划工程风险评估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 2010-2011 负责 完成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的施工动态风险管理研究 上海长江隧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2008-2009 负责 完成 武汉长江公路隧道运营灾害评估与风险预警研究 武汉长江隧道建设公司 2008-2009 负责 完成 青岛胶州湾隧道施工风险评估及控制技术研究 中铁隧道设计研究院 2008-2009 负责 完成 汕头市苏埃通道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8-2009 负责 完成 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2008-2011 负责 完成 大连湾海底隧道风险评估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7-2008 负责 完成 崇明至启东长江公路通道工程风险评估 上海长江隧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2007-2008 负责 完成 甬江沉管隧道的安全可靠评估分析 宁波市沿海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甬江隧道分公司 2006-2008 负责 完成 琼州海峡跨海公路通道规划研究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 2005-2007 风险子项负责 完成 (1)一种盾构隧道纵向结构模型试验装置,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301432.2,2013年04月10日,专利权人:同济大学,设计人:黄宏伟,王慧,刘印,龚文平,张东明

(2)一种地层抗力作用特性模拟试验部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301434.2,2013年04月10日,专利权人:同济大学,设计人:黄宏伟,龚文平,张东明,王慧,刘印

(3)圆形隧道应急抢修快装拱型支护钢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810204323.7,2012年6月6日,专利权人:同济大学,设计人:黄宏伟,胡群芳,叶永峰

(4)多级、主控加载小量程隧道卧式平面模型试验装置系统,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197932.9,2011年9月14日,专利权人:同济大学,设计人:黄宏伟,胡群芳,张东明,江帆,王飞

(5)盾构隧道接头构造的模拟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196100.5,2011年4月27日,专利权人:同济大学,设计人:黄宏伟,张冬梅,樊振宇

(6)可模拟盾构隧道管片接头的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810038954.6,2010年6月23日,专利权人:同济大学,设计人:黄宏伟,张冬梅,黄栩,李罡

(7)隧道周边位移快速量测系统,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610118470.3,2009年12月9日,专利权人:同济大学,设计人:黄宏伟,谢雄耀,王国欣,徐凌,杜军,江涛

(8)三轴软土流变试验机,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820058709.7,2009年3月4日,专利权人:同济大学,设计人:朱合华,黄宏伟,张冬梅,周键,何之民,吴晓峰

(9)锚索孔内快速堵水装置及其堵水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410066663.X,2009年3月4日,专利权人:同济大学,设计人:薛亚东,黄宏伟,肖亚宁,王志清,万世文,宋献忠,靳京学

(10)基于探地雷达的盾构隧道沉降控制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610147258.X,2008年12月24日,专利权人:同济大学,设计人:黄宏伟,谢雄耀,杜军,张丰收,田海洋

(11)快速膨胀堵水封孔器,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420090475.6,2005年11月23日,专利权人:同济大学,设计人:薛亚东,黄宏伟

(12)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地质雷达探测用的测试装置,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320122949.6,2005年2月2日,专利权人:同济大学,设计人:黄宏伟,谢雄耀,刘遹剑,杜军 (1)盾构施工风险事故数据库系统V1.0,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475045号,登记号:2012SR107009,2012年6月1日,著作权人:同济大学,设计人:黄宏伟,胡群芳,刘爽,王魁

(2)基于全寿命期风险分析的工程方案决策系统(V1.0),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173393号,登记号:2009SR046394,2009年9月20日,著作权人:同济大学

(3)长大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事故数据库查询系统(简称:公路隧道重大运营事故查询)(V1.0),证书号:软著登字第121467号,登记号:2008SR34288,2008年10月1日,著作权人:同济大学

(4)宝钢地下工程施工风险分析软件(V1.0),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184538号,登记号:2009SR057539,2008年6月30日,著作权人:同济大学

(5)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管理与控制软件(简称:TRM(Tunnel Risk Management))(V2.0),证书号:软著登字第102122号,登记号:2008SR14943,2008年4月26日,著作权人:同济大学

(6)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管理软件(简称:TRM(Tunnel Risk Management))(V1.0),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67596号,登记号:2007SR01601,2006年10月23日,著作权人:同济大学

(7)3DTOS隧道三维动态监控系统(简称:3DTOS)(V1.0),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65935号,登记号:2006SR18269,2006年6月1日,著作权人:黄宏伟,谢雄耀,赵永辉,金淼,江涛,刘长祥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