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大学怎么样 北理工和大工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北理工大学怎么样,以及北理工和大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北京理工大学咋样啊


2、北京理工大学怎么样?


3、北京理工大学真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4 10:01:3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北理工大学怎么样,以及北理工和大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北京理工大学咋样啊 2、北京理工大学怎么样? 3、北京理工大学真实水平如何? 4、北京理工大学的教育质量如何?是你理想的大学吗? 5、北京理工大学,简称北理工,北京理工大学怎么样? 北京理工大学咋样啊

我是北理工的~感觉还可以吧~~现在环境在不断改善中,而且速度很快。

北京理工大学是985,211,一本那些学校历史啊什么之类的我就不跟你说了,跟你说点儿有用的吧。北京理工的理工科专业还是比较强的,例如自动化、光电、机械等专业,另外北京理工大学还具有军工特色,所以学校里面也会有地面武器、导弹、车辆工程(这里说的车辆工程和军工车辆的研究关系比较大)这些军工专业,在军工方面绝对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因为除了北理工和某些军校其他的学校都没有这些专业,不过确实很强)。说到这里补充一点,北京理工大学不属于教育部的,她属于工信部(同属工信部的有北理工、北航、哈工大等一共七所学校)。

现在北京理工大学有两个校区,一个是中关村校区(本部),北邻人大南邻北外,交通非常方便。另一个是良乡校区,地处五六环之间,周边比较荒,学校还没全部建成。良乡环境比较安静,适合好好学习,因为周边娱乐设施基本没有,要从校门口坐5-10分钟公交车到良乡镇中心才比较热闹一点。而中关村这边虽然什么都有,但是大三回来之后,基本上专业课的学习都比较紧张,能玩儿的时间也不多。

优缺点怎么说呢,优点大概就是学校的理工科还是比较好的,你要是不是太混的话就业完全不是问题,虽然在北京市就业的话,竞争力肯定没北大清华这些学校强,但是在回到地方上牌子还是杠杠的,当然你自己也不能太水,不然还是没人要。不过由于学校现在是想全面发展,所以近些年文史科专业也发展起来,但是相比那些传统的综合性大学还是比不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北京理工大学在那些所谓的排行榜上都在二十名开外,主要还是文科不是太强。

在理工科上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大连理工大学等是在同一个档次上的,虽然北航当年是从北京理工分出去的,但是不得不说近些年由于国家在航天方面的重视使得北航的发展比北理工好那么一点,北理工的宇航学院其实实力也是很强的。另外,北京理工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因为理工科比较多,所以男生比女生多很多。如果你是男生,这条应该算缺点,如果你是女生,那么这条可能算是优点。

每个学校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顺带吐槽几句吧。

我觉得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环境不够合理,上课期间晚上11点半才断网,电都是不断的!如果想早点休息基本不可能,大家都在宿舍玩,除非同宿舍都是想早点休息的。宿舍离上课地点很远,正常走路要半小时,而且那么远距离是没有厕所的。上课的地方也没饮水机,总之觉得很不方便,没地方打水喝。

选专业方面,信息与信号处理这个专业这些年因为各种原因,严重走下坡路,参见教育部学科排名。竞争力主要在军工领域,如雷达和航天通信,就业在军工行业还行。建议慎重选择。

北理,典型军工类院校。结果,文科,你懂的。然后北理法学院,是近两年从人文学院分出来的。当时分的时候特别乱,也没怎么关注。我不是法学院的,但是,毕竟是一个学校的,感觉比较尴尬吧,但肯定它在全国该专业内不会排名怎么样。就业我就不说了,司法系统嘛,不是你学的好就行的,你懂的。至于,北理~~我是北理我自豪。已经选择,她就是最好的~

北京理工大学怎么样?

就读北理工也三年了,本科生,16年入学,大三材料狗,今年夏天刚搬回来本部。

看了很多答案,感觉一些答案说的有点偏颇,但是大部分真的比较中肯了,我就按照我大学两年多的经历来说一下我的看法吧。

在良乡校区呆了两年,其实还是很怀念的,毕竟良乡的寝室都是上床下桌,寝室又大,校园绿化也好,还有北湖和大白鹅(鹅追人跑见过没?)虽然离北京市区很远了但是真的是可以学习的地方,出去哪里都是自习室,就是老师都住在村里每天除了上课都见不着的。村里虽然有点旧,但是可以每天都见到老师,而且去哪里都很方便。还有真的建议来了良乡不要想着玩,最后玩不好也学不好,大一成绩很重要的。

而且我理的学风真的正,每到放假图书馆自习室都会有很多人的,我理出来的学生,都是肯钻研能科研的人才的哦~之前因为学生工作的原因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真的,我觉得,校训,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真的是北理人的目标和信仰。

在北理工,其实各种各样的机会都是蛮多的,主要靠自己多争取。本人在大学也申请了两个大创项目(这个主要还要看专业。有些真的是要申的)大概明年春天就结题了,也参加过数学建模(虽然菜的一批但是还是很有收获的)也参加过世纪杯也拿到三等奖,学生工作也参与过,大一大二在青年志愿者协会做宣传,大二也在学生会体育部搬砖,真的感觉,我理的学生会没有像网上别的学校传的那样官僚化,大家一起干活一起玩,部长主席调戏就得了的那种。我理的学生工作在理工科院校中我认为是很优秀的了,当然吐槽校学生会也是每个学院学生会都要做的。

好久没见这帮崽还真有点想了

我理从来不缺各种活动,每年的深秋歌会自然不用说,每个一百多个学生组织各个都想着出活动办外场的,只要你有时间就有适合的活动。

还有最近来了军校长我们倒是多了好多大活动,借着王俊凯和小贝也上了好多热搜(终于不用倒贴北航蹭热度宣传了……)

北京理工大学真实水平如何?

北京理工大学真实水平是很厉害的。学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学校累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13项、银奖11项、铜奖3项;累计在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获奖36项。近五年,学校本科生就业率97%,研究生就业率达98%以上。

面向国际,学校已经与6大洲75个国家和地区的346多所高校签订校级合作协议,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等70多所合作院校设立学生交换项目,形成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全球网络。

以上内容参考 北京理工大学 学校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的教育质量如何?是你理想的大学吗?

北京理工大学,一直以来是我理想的大学。所以我考研考到北理,我来说一下我的了解。北京理工大学简称北理或北理工,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其前身是中国共产党于1940年在延安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新中国成立后,迁到北京市,更名为北京工学院,1988年又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是985,211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工、理、文、经、法、管协调发展的双一流大学。北理工大学的校风非常好,风清气正,随处可见浓厚的学术氛围,身处其境不被感染也要被感染的。

学校校训是德以明理,学以精工。无时不在激励和鞭策着辛辛学子们砥砺前行,为国贡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北京理工大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有政界的,有学术界的,有科技界的,有商界的,等等,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比比皆是。是一个不错的学校,在这个学校学习十分快乐,学习氛围很好,是个很好的选择。我很喜欢这里的生活,很快乐。

北京理工大学是由工信部直属的一所副部级建制的重点院校,学校是国家首批211、985工程院校,办学历史悠久。位列双一流A类建设行列,以理工类专业为主,其他多学科共同发展的院校,涵盖了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等科学领域。学校的特色专业有:“自动化、飞行器设计工程、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机械工程、信息对抗技术、车辆工程、装甲车辆工程、安全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北京理工大学的实力自然是非常的不错的,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实力雄厚,在国内绝对是属于顶尖的院校的。将来工作就业机会的,学习平台宽广,很好的学校。

北京理工大学,简称北理工,北京理工大学怎么样?

北京理工大学简称“北理”,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经过多年发展,先后成功入选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高校建设,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和我国国防的故事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就说起源吧,在新中国没有正式建立的时候,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自然科学院就在延安的窑洞中成立了。虽然当时的各项条件都很艰苦,但是延安科学院的前辈们依然为国防科技和理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日后,追随者党和国家的脚步,一路发展,成长为了今天的“双一流”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起源于军工,辉煌于军工,到了今天,北京理工大学还在持续不断的为我国的兵器工业输送人才,而且从逐步升级,从研究轻武器装备步兵,到研究装甲车装备机械化军队,再到研究雷达装备信息化军队,回看北京理工大学的科技研究史,就是我国国防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史。

北京理工大学有着2个国家级别协作创新中心、9个国家级别重点实验室及工程项目科学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别教学实验中心,主要包括多模态服务机器人及信息系统集成公共性大平台、高效率能量化学物质前沿科学中心、爆炸物检测检测及证据剖析平台等科研平台。

这种科研平台为莘莘学子给予了大展拳脚的机遇,再添加有一批课堂教学非凡、学术研究高超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北京理工大学聚集了27名中国院士、40名“我国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3名国家级别课堂教学优秀教师等高端人才和5个国家教育精英团队、5个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科学研究人群、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等高质量科研大神和教育优秀教师。

结语

北理现有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以及10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这些科研平台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的数个“第一”。比如,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辆轻型坦克、第一台20公里的远程照相机等。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