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刘宗明哪个学院 济南大学副校长刘

今天给各位分享济南大学刘宗明哪个学院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济南大学副校长刘进行解释。本文目录一览:
1、北京立交桥作者刘宗明资料


2、刘宗明个人简介


3、山东新旧动能转换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6 06:15:17

今天给各位分享济南大学刘宗明哪个学院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济南大学副校长刘进行解释。

本文目录一览: 1、北京立交桥作者刘宗明资料 2、刘宗明个人简介 3、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专家有哪些建议? 北京立交桥作者刘宗明资料

刘宗明,山东招远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热物理工程系,并到济南大学(原山东建材学院)材料学院任教至今。1990年赴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读研究生,从事气固两相流方面的学习与研究,1993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1997年晋升副教授;2003年晋升教授;现在担任济南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在职攻读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1998年被授予山东建材学院“优秀教师”称号;2001年被济南大学评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被评聘为山东建材工业协会墙体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2年被山东省经贸委、人事厅、教育厅、科学院联合授予 “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称号;2003年被济南大学评聘为材料加工学学科重点岗位教师。 科研成果及奖励: “HJ-2高效减水剂的开发与生产”——山东省科技厅2001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材料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山东省教育厅2001年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农作物纤维增强无机基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山东省教育厅2000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优化设备资源,创建科学化、规范化的高水平实验室”——济南大学2000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材料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济南大学2000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热工过程与设备》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 ——济南大学2004年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流体力学的课程建设”——济南大学2000年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目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教学中曾先后为本科生讲授过《流体力学 泵与风机》、《硅酸盐工程热力学》、《硅酸盐热工工程》、《硅酸盐热工基础》、《流体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与设备》、《热工过程与设备》等多门主干课程,同时还为研究生开设《气固两相流》课程。指导过历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工作,有1名学生的论文荣获“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多名学生的论文荣获“济南大学优秀学士论文”。 科研工作中,主要从事窑炉热工性能的诊断、热工流体机械的设计与开发、气固两相流特别是气力输送的理论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工作以来,参与了三项国家级课题;主持或参加其它纵向科研项目12项,其中主持5项;主持横向科技服务项目6项。目前主持的项目有: 1)“浓相气力输送的阻力特性研究”——山东省科技厅2003年基金项目; 2)“浓相气力输送粉煤灰的应用研究”——山东省教育厅2001年基金项目; 3)“高温连续监测及智能控制成套设备的开发”——济南市科技局2001年基金项目; 4)“石墨纤维热电偶的开发”——济南大学2001年基金项目; 5)“山东鲁南水泥有限公司窑系统热工分析与诊断”——与企业合作项目; 6)“混凝土外加剂开发与研究”——与企业合作项目。 发表论文:1 ) Extrusion Pneumatic Conveying in Dense Flow Regime. 第三届北京国际水泥与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3, Vol.1 2 ) 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 PFBC )中细灰排放的冷模研究 . 中国造船, 1995 年增刊 3 ) Gas-Partical Measurement Using an Extended-Throat Venturimeter. Modern Measuring Techniques for Multiphase Flows, 1996 ,南京 4 ) Investigation in Extrusion Pneumatic Transport of Pulverized Coal with Significantly Compressible Gas ,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97 ,日本 . ISTP 收录 5 ) 挤压流型气力输送的阻力特性 . 东南大学学报, 1998 , Vol.28 6 ) Study on effects of activators on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 of hydration of sulphoaluminate cement. Cen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180(2002). SCI 收录 7 )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Fly Ash Removal by Dense Phase Pneumatic Conveying.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Shanghai, China, Dec, 2003. EI 收录 8 ) On Line Control of a Dense-phase Pneumatic Conveying System.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Shanghai, China, Dec, 2003. EI 收录

刘宗明个人简介

姓名:刘宗明

性别:男

职称:教授

职务:济南大学科技处副处长

专业:热能工程,粉体动力工程

学历:硕士研究生

个人简介:

刘宗明,山东招远人,中共党员。1965年7月1日出生,198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热物理工程系,并到济南大学(原山东建材学院)材料学院任教至今。1990年赴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读研究生,从事气固两相流方面的学习与研究,1993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1997年晋升副教授;2003年晋升教授;现在担任济南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在职攻读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1998年9月,被授予山东建材学院“优秀教师”称号;2001年7月,被济南大学评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7月,被评聘为山东建材工业协会墙体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2年12月,被山东省经贸委、人事厅、教育厅、科学院联合授予 “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称号;2003年8月,被济南大学评聘为材料加工学学科重点岗位教师。

教学中曾先后为本科生讲授过《流体力学 泵与风机》、《硅酸盐工程热力学》、《硅酸盐热工工程》、《硅酸盐热工基础》、《流体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与设备》、《热工过程与设备》等多门主干课程,同时还为研究生开设《气固两相流》课程。工作以来,指导过历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工作,所指导的学生中,有1名学生的论文荣获“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多名学生的论文荣获“济南大学优秀学士论文”。

科研工作中,主要从事窑炉热工性能的诊断、热工流体机械的设计与开发、气固两相流特别是气力输送的理论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工作以来,参与了三项国家级课题;主持或参加其它纵向科研项目12项,其中主持5项;主持横向科技服务项目6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围绕自己的研究方向,共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多篇被SCI、EI或ISTP收录。

研究方向:热能工程、粉体动力工程

主要成果及奖励:

“HJ-2高效减水剂的开发与生产”——山东省科技厅2001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材料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山东省教育厅2001年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农作物纤维增强无机基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山东省教育厅2000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优化设备资源,创建科学化、规范化的高水平实验室”——济南大学2000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材料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济南大学2000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热工过程与设备》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 ——济南大学2004年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流体力学的课程建设”——济南大学2000年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目前主持的主要项目:

1)“浓相气力输送的阻力特性研究”——山东省科技厅2003年基金项目;

2)“浓相气力输送粉煤灰的应用研究”——山东省教育厅2000年基金项目;

3)“高温连续监测及智能控制成套设备的开发”——济南市科技局2001年基金项目;

4)“石墨纤维热电偶的开发”——济南大学2001年基金项目;

5)“山东鲁南水泥有限公司窑系统热工分析与诊断”——与企业合作项目;

6)“混凝土外加剂开发与研究”——与企业合作项目。

科研项目招商:

电厂粉煤灰干排放系统的设计以及粉煤灰的综合处理与应用

随着环境保护和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发展,电厂干排灰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受到重视,它对于火力发电厂化废为宝、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积极作用。

本项目采用固气质量比大于35的浓相气力输送技术进行干排灰。与其它形式的气力输送相比,该项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输送能力大;输送的固气比高;输送所需的能量少(仅为稀相输送所需能量的一半);输送距离远(可达2公里以上);低速输送,对管道的磨损小;设备简单,投资较少,自动化程度高;经济效益高(对于一个发电厂而言,设备投资一年内即可收回)。

将粉煤灰从除尘器中输送到灰库中后,可以做进一步的处理与应用。例如可以将原灰分选,分级,从而提高粉煤灰的附加值,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该项技术在其它有粉状物料输送要求的行业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专家有哪些建议?

第三届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与文化产业发展论坛2018年6月23日在济南举行,来自中国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文化企业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就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研讨,献策山东文化产业向园区化、品牌化发展,助力该省新旧动能转换。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少峰在报告中提到,建设主题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于开发城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陈少峰以潍坊青州市为例介绍说,该市书画艺术品产业发展水平处于中国前列,可以借助这一优势构建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主题园区,发挥集聚效应。

陈少峰认为,产业园区的建设不能只注重名人效应,忽略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应将文化塑造的着力点扩展到民俗、工匠、商业、爱情等方面,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品牌城市。同时,政府部门应帮助企业入园,建立行业资源系统,吸引资金或建立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文化+科技”等新业态。

在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顾江看来,工艺落后、技术流失、品牌管理意识薄弱等突出问题导致了大量老字号品牌的没落。老字号品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品牌经济的重要力量,应创新老字号品牌发展模式,促进商业与文化的良好结合。

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与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已连续举办三届,构筑了政、产、学、研、商相结合的高端交流平台。济南大学副校长刘宗明在致辞中介绍说,此次论坛的举行,推动了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学术研究,促进了学术界和实业界的互动交流,对解决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山东正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做好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实现文化资源价值转换,应该从政策引导、模式创新、权益保护上实现“三个突破”。山东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处长王涛指出,该省将加大文化企业无形资产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出一批百姓喜爱的文化精品、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推动山东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