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14408是哪个大学,以及14408是哪个学校代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目前多少人口?
2、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多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14408是哪个大学,以及14408是哪个学校代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目前多少人口? 2、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多少? 3、中国多少人 中国目前多少人口?综合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2006年3月16日发布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说,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
这个数据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2000年11月1日零时)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均增加809万人,年均增长0.63%。国家统计局公报说,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
公报说,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占57.01%;男性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占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老龄化趋势明显。
全国人总人口:至去年11月1日零时13.0628亿
流动人口:1.4735亿 跨省流动人口:0.4779亿
★性别构成 男性:67309万 女性:63319万
★年龄构成 0-14岁人口:26478万 15-59岁人口:89742万 60岁及以上人口:14408万
★民族构成 汉族人口:118295万 各少数民族人口:12333万
★受教育程度 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人口:6764万 高中程度(含中专)人口:15083万 初中程度人口:46735万小学程度人口:40706万
★家庭户人口 家庭户:全国共有39519万户 家庭户人口:123694万 集体户人口:6934万户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3.13人
参考资料:《现代快报》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多少?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代码14408,院校代码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专业代码和院校代码区别:
专业代码一般指专业国标码,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如哲学是010101,国际经济与贸易是020102等,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院校代码一般指高校国标码,由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如北京大学的院校代码是10001,中国人民大学的是10002等,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按照当年各省普通高等高校招生计划上的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来填报,切记不要将招生计划数误认为院校代号,更不要使用往年的旧院校代号或院校国标码,否则会导致志愿无效。
相关资料: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报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广东省内第一所卫生类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始建于1958年,位于素有“岭南名郡”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惠州。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医药卫生专业人才6万多人,被誉为东江流域的“天使摇篮”。
学院校区由惠州市政府斥资6.08亿建成,一期工程占地412亩,建筑面积11.8万余平方米。学校设有直属附属医院一所,占地30多亩,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建有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课室100%配有全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建有护理、药学、医技、医学检验和临床医学五大实训中心,实验实训室162间,拥有先进的实训设备和仪器,能完全满足实训教学需求;图书馆藏书20万册;学生运动、生活设施齐全;校内绿荫环道,亭台楼阁点缀其间,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是读书求学的理想之地。
学院与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等高校密切合作,共享师资、品牌等优质教育资源,
开展临床医学、护理、药学等成人学历教育,本专科学生达5000多人;与省内100多家医疗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以资源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为原则,与省内和港澳知名企业、机构联合办学,开设“百姓药剂班”、“百姓缘药剂班”、“旭兰助产班”、“鲲鹏口腔班”等冠名班级。
校园文化:
学院遵循“医德为先,技能为本,服务师生成长,服务人民健康”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立足本省,贴近港澳,辐射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实施“天使培养工程”,精心打造学生成长平台,使学生具有仁爱之德、精湛之术和良好素养,成为实至名归的“白衣天使”。实施“医德导向”德育模式,以医德为引领,培育学生的“三心”(爱心、善心、精心),塑造学生达成“三雅”(高雅、素雅、文雅)。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将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以内涵建设为中心,以质量提升为目标,遵循“厚朴远志”的校训,以德厚博学之师,育厚学善技之人;以淳朴之风,塑质朴之心;树高远之志,创大业,育栋梁!
招生专业
学院坚持“四个对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设置对接行业企业、课程内容对接岗位标准、教学过程对接工作流程)的原则,狠抓专业建设。 2019年学校高职(专科)设有口腔医学(2020年新增专业)、针灸推拿(2020年新增专业)、中医学(2019年新增专业 )、护理、护理(老年护理)、助产、药学、中药学、药品生产技术、药品服务与管理、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医学检验技术(病理技术方向)、眼视光技术、健康管理、医学美容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等18个专业。 2019年学校中职(中专)设有护理、助产、药剂、口腔修复工艺(现代学徒制)、中医康复保健(现代学徒制)、中医美容(现代学徒制)等专业。
中国多少人
这个问题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有很多人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在这里我查了一些有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在全国范围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政府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将人口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努力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专题座谈会,统筹考虑,协调部署,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法律、倡导、经济、行政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和解决人口问题,把发展经济、开展计划生育、普及教育、提高健康水平、消除贫困、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妇女地位、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等紧密结合起来。2003年,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综合协调,更加科学地制定和实施人口发展规划。2004年初,中国政府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正式启动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已经提出了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的人口发展战略思路,为科学制定国家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006年2月9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未来十五年的人口目标是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其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确定的发展思路之一,即是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重点发展生育监测、生殖健康等关键技术,开发系列生殖医药、器械和保健产品,为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出生缺陷率低于百分之三提供有效科技保障。
另三个发展思路包括: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中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研制重大新药和先进医疗设备。攻克新药、大型医疗器械、医用材料和释药系统创制关键技术,加快建立并完善国家医药创制技术平台,推进重大新药和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
纲要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防治重大疾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迫切需要科技提供强有力支撑。为此,该纲要还将“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等,确定为人口与健康领域科技发展的优先主题。
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看,中国人口的现状如下:
一、人口数量
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7万人,出生率为12.40‰;死亡人口849万人,死亡率为6.51‰;自然增长率为5.89‰。
2005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单位:万人
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
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
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二、人口素质
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2004年的71.8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1500/10万下降到2004年的51/10万,婴儿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04年的29.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250-300‰下降到2004年的28.4‰。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每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约100万例。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估计,截至2003年12月,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84万,2004年疫情处于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
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2004年,中国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3.6%,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01年(其中男性8.5年,女性7.51年),比1990年提高了1.75年;人口粗文盲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降少到8.33%,比1990年时下降了7.55个百分点。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大学以上占5.42%、高中占12.59%、初中占36.93%、小学占30.44%,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
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年)。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004年,城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43年,乡村为7年;城镇文盲率为4.91%,乡村为10.71%。
三、人口结构
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在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129988万人中,0-14岁人口为27947万人,占总人口的21.50%,15-64岁人口为92184万人,占70.92%;65岁及以上人口为9857万人,占7.58%。上述数据表明:
第一,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一、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多。并且,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据预测,2016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10.1亿,2020年仍高达10亿左右。这对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7%以上,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据预测,到2020年,65岁老年人口将达1.64亿,占总人口比重16.1%,80岁以上老人达2200万。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从人口性别结构看,2004年末男性人口66976万人,占51.5%,女性人口63012万人,占48.5%,总人口性别比为106左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为117,2003年为119,少数省份高达130。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倡导男女平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四、人口分布
从城乡分布来看,2004年末全国城镇人口达到54283万人,占总人口的41.76%,乡村人口为75705万人,占58.24%。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2004年,中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4亿。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按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测算,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左右的人口。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面对复杂的人口问题,中国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人口政策与方案,用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那究竟中国要多少人口才合适呢?
中国究竟应该有多少人?这是个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热门话题。尽管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满为患,但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并论证"中国究竟应该有多少人"这个人口数量发展目标的是孙本文先生。他在1957年发表的《8亿人口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成为中国适度人口研究的开山之作。1981年,当中国人口已经逼近10亿时,宋健等必个自然科学家从食品、水资源等资源的束条件出发,得出中国适度人口应不超过7亿的结论,并把7亿作为中国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和最佳方案。在不久前召开的第八届中国人口科学讨论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李小平提出,中国人口发展的长远目标应是:100年后人口力争降到8亿,200年后降到3亿,无论如何不高于5亿。6月18日"中国究竟应该有多少人"不仅仅是一个能吸引成千上万中国百姓的热门话题,而且是一个事关中国发展前途命运的战略目标选择问题,一个重大而严肃的人口理论问题。《人口研究》杂志2002年第4期邀请了李小平、李建新和刘爽3位专家就《中国人口数量:究竟多少亿才合适?》的主题发表意见。
如何解决呢?
首先我要声明,我并不认为“中国人口太多”,关于这一点,我已在《“中国人口太多”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谬论》一文里说明了理由。本文是针对那些认为“中国人口太多”的人而写的。
那些认为“中国人口太多”的人,总喜欢说“中国人口基数大”。众所周知,中国现在有13亿人口,人口基数确实很大。英国、法国和意大利都各只有近6千万人口,德国人口约8千万,他们的人口基数都不大。那么,为什么英、法、意、德等欧洲国家的人口基数都不大呢?原来,在古代,这些欧洲国家都曾经是一个统一的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但后来罗马帝国分裂成很多个国家,所以现在欧洲各个国家的人口基数当然就变小了。而中国并没有像罗马帝国那样分裂成很多个国家,所以人口基数当然就大了。找到了中国人口基数大的根源,那么要减少中国的人口基数,就有了一个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把中国分成几十个国家,这样每个国家的人口基数就变小了,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抱怨“中国人口太多”了!
有人会说,假如中国分成几十个国家,虽然各自的人口基数变小了,但人口密度并没有变小。对此,我的回答是:从人口密度来说,很多国家的人口密度都比中国大:中国为135人/平方公里,韩国为470人/平方公里,日本为335人/平方公里,德国为235人/平方公里,英国为245人/平方公里,意大利为190人/平方公里……即使去掉中国西部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中国的人口密度也不过与英国和德国相当,仍远不及日本和韩国。但这些国家的人民并没有像某些中国人那样抱怨“人口太多”,他们也没有像中国那样实行计划生育来减少人口,相反,很多国家还在鼓励生育。
我并不认为“中国人口太多”,当然也反对分裂。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反对分裂,那么,一个统一的中国,人口基数当然就大了。所以说,人口基数大是好事。前苏联人口比美国还多,然而现在俄罗斯人口仅相当于美国人口的一半,就是因为前苏联分裂成十几个国家。假如某一天中国的人口基数变得像欧洲国家这样小了,很可能中国就会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了。现在欧洲国家并不害怕人口基数大,他们正在朝着联合、统一的方向迈进。假如将来欧洲联盟演变成一个统一的国家,那么人口基数当然比现在各个欧洲国家都大得多。推而广之,假如将来全世界都合并成一个国家,那么人口基数肯定比中国人口基数大几倍,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国”的人口就是太多了。
有些人常常喜欢把中国人口与美国人口相比较,说什么“中国的国土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中国有13亿人口,美国只有3亿人口,所以美国才这么发达。”他们忘记了这个基本事实:中国已有几千年的文明史,而美国只有几百年的开发历史。200多年前,中国人口超过3亿时,美国人口只有300多万。中国的人口学家李小平主张:“200年内把中国人口降到3亿左右,这是中国人口最佳的数量模式。”他忘记了这个基本事实:美国现在有3亿人口,不是从13亿人口减下来的,而是从独立之初的300万增加到现在的3亿。美国发达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人口少,相反,美国的人口一直在增加;而且,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中,美国的人口是最多的。“中国只有把人口减到3亿,才能与美国一样发达”,这种观点与“东施效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有些人从“北京人口太多”推导出“中国人口太多”。但不知他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有这么多外地人要涌进北京?为什么没有大批美国人涌进华盛顿?一个国家的首都,如果仅仅作为一个廉洁高效的政治中心,那么就不会存在“人口太多”这个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的首都不但是政治中心,还要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并且首都人还享有优惠政策,那么全国很多人都会削尖脑袋往首都钻,哪怕全国人口减少一半,首都还是“人口太多”。要解决“北京人口太多”的问题,需要从改革体制上着手,缩小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而不是靠实行计划生育来减少人口。事实上,现在北京的生育率已经是超低水平了
希望以上对你有所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