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新三民主义是什么的词条

今天给各位分享新三民主义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本文目录一览:
1、新三民主义包括什么


2、新三民主义包括哪些内容


3、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哪三个

新三民主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6 20:53:12

今天给各位分享新三民主义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

本文目录一览: 1、新三民主义包括什么 2、新三民主义包括哪些内容 3、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哪三个 新三民主义包括什么

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生前对其“三民主义”思想作出的最后一个版本的修正,是孙中山晚年联俄联共、扶助和依靠农工的思想体现。但由于其中涉及中国国民党联合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加之孙先生逝世后两党交恶,所以两党对此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说法,并且争议保持至今。

中文名

新三民主义

外文名

new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提出者

孙中山

提出时间

1924年

核心

民族,民权,民生

快速

导航

核心思想

新旧对比

历史意义

提出背景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在推行军事独裁统治的同时,在政治上竭力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于是孙中山毅然发动“二次革命”,兴师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于1914年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号召革命党人“协力同心,共图三次革命”,并先后发表《讨袁檄文》和《讨袁宣言》,不断揭露袁世凯破坏共和、复辟帝制的罪行。此后,孙中山高举护法旗帜,先后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挥师北伐,不屈不挠地同封建军阀展开了长达6年的斗争。[1]

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奋起抗争过程中,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认识到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他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

核心思想

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演变成排满兴汉→反满贵族→明确反帝斗争。[2]

民权主义: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治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民生主义:“中国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更新解释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即“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国民大革命。

总之,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这表明对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使它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内容。尽管它斗争的彻底性、革命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同阶级不同,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还有着本质区别,但它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

新旧对比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在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在民权主义方面,过去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现在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在民生主义方面,过去只有“平均地权”的政纲,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因此,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又被中国共产党人称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1]

历史意义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它成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这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崭新的一步。

新三民主义包括哪些内容

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生前对其“三民主义”思想作出的最后一个版本的修正,是孙中山晚年联俄联共、扶助和依靠农工的思想体现。但由于其中涉及中国国民党联合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加之孙先生逝世后两党交恶,所以两党对此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说法,并且争议保持至今。

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演变成排满兴汉→反满贵族→明确反帝斗争。[2]

民权主义: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治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民生主义:“中国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更新解释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即“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国民大革命。

总之,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这表明对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使它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内容。尽管它斗争的彻底性、革命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同阶级不同,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还有着本质区别,但它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哪三个

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国共合作时,提出要在中国实行的新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指两方面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同时,要促进全国人民结合成为一个坚固的民族,抵抗世界列强的侵略,用民族精神拯救国家的危亡。

民权主义,孙中山先生指出: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而民权主义则主张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一切自由和权利只给予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凡效忠于帝国主义和军阀者均不得享受。并规定,国民不但有选举权,而且有创制、复决、罢免诸权。民权运动之方式,以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为原则。孙中山先生认为,选举等四权是政权,即人民权;立法等五权是治权,即政府权。人民实行四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实行五权替人民做事。“有了这九个权,彼此保持平衡,民权问题才算是真解决,政治才算是有轨道。”

民生主义,是经济纲领。包括“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具体经济纲领与“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平均地权”做到“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由国家给以土地”。国家土地从地主处买来。“节制资本”基本内容是:凡在中国土地上的有独占性的企业,或规模过大为私人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空,不论属于中国人所有还是属于外国人所有,一律收归国家经营管理,以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