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施一公毕业于哪个大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施一公的西湖大学进行解释。本文目录一览:
1、施一公到底有多牛?
2、前清华副校长施一公,创办西湖大学,立志超越北大清
今天给各位分享施一公毕业于哪个大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施一公的西湖大学进行解释。
本文目录一览: 1、施一公到底有多牛? 2、前清华副校长施一公,创办西湖大学,立志超越北大清华,如今怎样? 3、清华副校长施一公辞职创办西湖大学,号称五年超清北,如今怎样? 4、施一公的介绍 5、为什么施一公被称为11g 6、我国又一钱学森,曾任美国名校教授,毅然回国做出巨大贡献,是谁呢? 施一公到底有多牛?施一公(1967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西湖大学校长,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主任。 2010年-2017年陆续获得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等多个奖项。
在普林斯顿大学,他运用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手段,研究癌症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迄今为止,他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作为通讯作者在《细胞》发表11篇、《自然》发表7篇、《科学》发表3篇,这些工作系统地揭示了哺乳动物、果蝇和线虫中细胞凋亡通路的分子机理,已有若干研究成果申请专利,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研发。曾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等奖项。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
他是闻名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2013年,他的科研小组研究进展不断:首次在RNA剪接通路中取得重大进展,为揭示生命现象的基本原理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他运用X-射线晶体学手段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为开发新型抗癌、预防老年痴呆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线索……2013年也是他收获荣誉的一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双院外籍院士。
前清华副校长施一公,创办西湖大学,立志超越北大清华,如今怎样?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希望,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教育到,要努力学习,要靠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学校读书时也经常将自己比喻成祖国的花朵,现在的社会,学历越来越重要,要是有名校作为背书,那么不管是找工作,还是创业找投资,那都是非常大的一个加分项。
清华北大是我国的最高学府,能进入的哪个不是人中龙凤,考上的,父母脸上都是光芒万丈。而清华大学的前副校长施一公,在2018年就筹建了西湖大学,扬言要超越清华北大,到世界所有顶尖大学比一比,那么现在如何了呢
西湖大学坐落在杭州,说到杭州,现在是非常出名了,不仅有著名的杭州师范大学,还有马云柳传志等一起创办的湖畔大学,现在又有了西湖大学,可谓是名校林立了。
施一公五年前出任清华副校长一职,三年前请求并辞去了副校长一职,并且筹办西湖大学,他的想法是建立一所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培养研究型人才。众所周知,在我们国家,有不少民办学校被贴上师资力量弱,靠投资挣钱的标签,和国外的民办学校差别有点大。
而施一公,就是为了打破这个标签而去努力,创办一所不以盈利为目的以培养新型人才为目的的大学,不过跟普通学校相比,西湖大学就有些与众不同,因为他的招生对象不是普通高考生,而是研究生、博士生。
2018年建成,施一公担任首任校长,揭牌仪式时有非常多的企业家和知名人士前来,也有很多教育家做宣传,为这所不一样的大学近一些力。
因为施一公在建造大学之前就说过,要赶超清华,就有不少的企业家投资,一共投资了大约300亿,如此大手笔也引得很多人的关注,也算是宣传的一种了,这些正面的现象都表明西湖大学的发展还是不错的。
但是因为招生条件,学校里的学生也不多,不过因为才刚起步,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学校的发展就和企业的发展一样,需要时间,需要积累,相信往后,西湖大学会发展成一所国家需要,社会需要,人才需要的好大学。
西湖大学还需要走很长的发展之路,也不能因为现在的一些状况而去定义一个整体,所以我们期待着,这所大学会按照曾经的初心,一直发展壮大。
清华副校长施一公辞职创办西湖大学,号称五年超清北,如今怎样?
教育界是一片沃土,它培养出来的无数人才影响着各行各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备受重视。目前站在教育界顶尖位置的是清华北大两所大学。这两所大学海内外威名远扬,毕业的学子们在海内外展现他们的才华。
在两年前西湖大学横空出世,创办之后它的目标就是超越清北成为国内最顶尖的大学,这所大学的首任校长是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
01
施一公出生于书香四溢的高文化家庭,父母都是名校的毕业生,在这种氛围里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在高中时就被保送到清华大学。
在大学念书的期间他刻苦奋斗,不仅是提前一年毕业还获得了双学士学位,之后施一公到美国留学读到博士后,毕业后在普林斯顿任职。多年后施一公凭借着在细胞凋零等领域的贡献成为分子生物学的领军人物。
2008年,已经成就满满的施一公辞去在海外诸多职务,他毅然回到国内建设清华大学的生命学科系。因为科研工作表现突出,施一公入选成为中科院院士,几年之后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施一公就任副校长一职的时间并不长,他在2015年联合7位倡议人提出创办西湖大学获得了支持,当年年末先是成立了西湖高等研究院,几年后才正式设立西湖大学,不久后便在西湖大学就任校长一职。
西湖大学虽然是一所民办高校但是起点十分高,不仅是有学界大牛支撑,还有商界名人投资几百亿元支持,办学实力十分雄厚。国家层面也非常重视西湖大学,在政策方面几乎是一路开绿灯,为学校的创办与运营解决了诸多问题。
02
在办学之初学校只招收博士生,建国以来还未有先例,现在依旧没有本科生招生计划。它的出现可以说是为了打造一所学术水平极高的大学,同时也在探索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现在中国高等教育的不足之处有很多,需要不断寻找解决方案。
理想是很美好的,但是现实是很残酷的。施一公当初扬言要超越清北的目标实现了吗?目前来说并没有做到,西湖大学的噱头让它备受瞩目,但是至今为止招收博士生也只是依附于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本身并没有博士生招生资格,平时的课程都是在那两所学校学习的。
在科研项目上,施一公和学生们也只是花巨资用冷冻电镜做了一些解结构的实验,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研究成果。
在改革的路上西湖大学并不是第一家学校,南方科技大学是先行者,后者在短短的几年间打着改革的口号被人熟知,但是几年之后自主招生和自授学位被相继收编。现在的南方科技大学已经不是最初的它,可以说是改革失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西湖大学应该深入思考原因同时重新审视自身,在不足的地方应该加大努力,要学会整合现在的资源,走出现在的困境。
教育体制改革的道路举步维艰,虽然西湖大学的初衷值得我们敬佩但是想要前进一步都是难上加难。这两所大学主要研究的基础科学需要大量资金,研究成果也很难被立刻应用,随时都有办学困难然后被收编的可能性。
即使西湖大学背后由许多商界大佬,它的研究资金放在国际上依旧是不够看,基础科学现在就是一个无底洞,只能往里面砸钱收效却甚微。
万事开头难,西湖大学想要领先清北的道路很难走,不管是科研资金还是研究人才相比于国际名校都有不小的差距。西湖大学名声很响,但是实际作为却有点让人失望,像是在走南方科技大学的老路。
它们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出现的问题就是教育界遇到的难题,只有努力钻研攻克这些问题才能让教育体制改革成功。
施一公的介绍施一公,男,汉族,1967年5月5日生,河南郑州人,198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施一公是少数在公众领域享有很高知名度的自然科学家。
1967年,施一公出生在河南省郑州市小郭庄。1972年,离开小郭庄,全家搬往之外的驻马店市。1984年毕业于河南省实验中学,并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河南省第一名),保送至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1989年提前一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扩展资料
人物故事
施一公的祖父是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施平,云南大姚人。父亲出生于浙江杭州,但生长于江苏、上海等地,母亲来自江苏丹阳的吕城镇,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矿业学院。父母大学毕业后选择到河南工作。
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郑州,两岁半就随父母下放到河南省中南部的驻马店市汝南县老君庙乡闫寨大队小郭庄。1972年,全家搬往20公里之外的驻马店市。1990年初,施一公赴美深造,在全美一流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攻读生物物理学及化学博士学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施一公
为什么施一公被称为11g谐音。
11g是施一公的谐音名,他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从事细胞凋亡及膜蛋白两个领域的研究。
我国又一钱学森,曾任美国名校教授,毅然回国做出巨大贡献,是谁呢?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民生凋敝,百废待兴,科技实力约等于零。因为科技水平不高,我国的军事、民生、工业等各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显著。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中国成立了,面对西方列强的封锁,我们并没有退缩,反而迎难直上,最终克服种种困难,逐渐走向富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的我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这句话的正确性。提起我国的科技进步,相信大家都记得伟大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吧,当初钱学森先生回国,在中国和美国各界都掀起了轩然大波,而钱学森归国后为我国的核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虽然钱学森先生已经去世,但是历史和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的贡献,值得庆幸的是,今天的中国科技人才辈出,比如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被人们称为第二个钱学森的科学家——施一公先生。
幼年生活贫困,十分崇拜自己的父亲
施一公1967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郑州小郭庄的一个家庭中,在他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施一公的父母并不是普通的农民,而是有着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他的父亲施怀林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母亲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他的爷爷也是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的,是一位革命战士。在那个年代,人们想考上大学还是十分艰难的,可见施一公的父母爷爷也都是学霸一类的人物啊。
施一公从小就在这样的高知家庭长大,他家中学习氛围浓厚,他的父母在他成长生活中对施一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他的父亲,施一公曾经写过这样一篇文章“父亲是我最崇拜的人”,他像一面旗帜,指引着施一公前行。
由于时代原因,在施一公两岁的时候,他跟着父母一起到了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一个小农村,他们一家几口居住在一个四面漏风的牛棚里,生活艰苦。
年幼的施一公就在农村逐渐的长大,在这里生活虽然艰苦,但是年幼的施一公在这里体会到了在城市体会不到的田园之乐。他们一家人的生活简单快乐。
施一公的父亲想给儿子取一个响亮又有意义的名字,之后便取了“一公”二字,取的是“一心为公”的意思。他希望未来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心为公的博大情怀,而长大后的施一公也没有辜负父亲对自己的期望。
一心为公,选择回国
施一公自幼喜欢学习,他的成绩从小到大都是班里的前几名,在他上高中的时候就取得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及物理竞赛的一等奖,可以说是学神一类的人物。
之后施一公获得了清华大学的保送资格,进入到清华大学学习。在那个考学十分艰难的年代,谁家能出一个大学生都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了,那简直就是“全村的希望”,更何况是保送到了清华,整个村庄的村民都为他骄傲,也为他高兴。
施一公选择了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就读,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后,施一公珍惜这个机会,十分刻苦的学习,之后以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后来,更是考入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这里取得了博士学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美国的一所在全世界都有名的高校,能够进入那里学习的,无一不是天才人物。
施一公在美国学习时,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让那些教授对他刮目相看,他甚至成为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可以说施一公在美国的前途一片光明,只要他愿意,他可以轻易获得美国的各项支持,在那时,已经获得别人一生难以到达的高度。
但是,施一公想起来父亲为自己取名的寓意,“一心为公”,他想起了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祖国,于是在2008年的时候,施一公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回到祖国。
归国后,为国为民
只是普通人的我们,很难理解那些科学家们的想法,但是金庸先生的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他们的精神,在他们的心中有一股“侠气”,他们有着对祖国的满腔热情,于是他们毅然选择回国。
施一公先生选择回国后,在美国的科技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瞬间炸开了锅,并不亚于当年钱学森先生选择回国时的轰动。施一公曾说,自己不回国感觉像欠了无数债,于是他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带领一家人回到祖国的怀抱。
施一公先生回国后回到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在这里担任教授,他希望自己能够改变他的母校,改变清华的学生。
施一公主要从事的是细胞凋亡及膜蛋白领域的研究,他选择癌症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回国后,在清华大学的帮助下迅速组建了一支研究队伍,投入到了自己的研究中。
施一公先生回国后,为我国的科技实验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清华的执教生涯中,也培养了许多的科研人才。在2010年到2017年期间,他先后获得了赛克勒国家生物物理学奖、“2013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等奖项。
施一公先生在2013地的时候就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在2018年的时候更是毅然辞去了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职位,创建了西湖大学。我想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西湖大学吧,它是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的研究型大学,只开展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
因为心中的爱国情怀,施一公先生和众多先辈一样选择回国。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心中有大我,学习他们为国为民的精神。为祖国奉献,热爱祖国是每个人应该做的,我们虽然没有施一公那么出众的能力,但是我们可以把爱国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