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本科毕业去哪个城市可以高薪,以及本科毕业高薪工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大学生就业去哪个城市好?
2、今年本科毕业,到南昌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本科毕业去哪个城市可以高薪,以及本科毕业高薪工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大学生就业去哪个城市好? 2、今年本科毕业,到南昌找工作好,还是去深圳好???哪里可以省些钱. 3、大学毕业后,怎么选择去哪个城市发展? 4、本科毕业工作选择哪个城市 5、大学生毕业以后去哪个城市发展比较好 6、应届生刚毕业,应该去哪个城市发展更好? 大学生就业去哪个城市好?大学生毕业的城市取决于你的专业。如果你是IT专业的,那就去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因为他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人,就业缺口大,很容易找到工作。当然工资有高有低。对于年轻人来说,先找到工作是很厉害的。主要是现在就业压力很大,国际环境也不是很好。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是这么热门的专业,那就去一线城市吧,比较适合。如果你是一个很普通的专业,那么你可以看看你的专业在你的家乡有没有合适的企业。如果有,也可以回老家发展,因为老家有人脉,有熟悉的地方,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毕竟这是你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你比其他地方更熟悉这个地方。如果能在这里发挥自己的才能,离父母近一点也是多尽孝心的好方法。之前不是说:父母子女,不远行吗?想离开家乡,就去自己喜欢的城市。不管你选择什么专业,不管你想做什么职业,只要你有激情,你就能闪耀明天。我不怕,因为我年轻。年轻的资本!犯错误没关系,只要能学到一技之长,就算刷个案子也要刷的比别人干净!雨前学的专业可能无关紧要。毕竟专业对口的工作不好找啊!那就去你喜欢的城市体验一下吧!就算失败了,回家也没有遗憾!毕业后找工作需要有一个规划。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工作,你的工作是不是你感兴趣的,因为如果你感兴趣,简单重复的工作就不会那么无聊,你说是不是?如果你喜欢你的家乡,你可以回家,吃吃喝喝,陪陪你的父母,让他们不再为你工作!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想想吧!
今年本科毕业,到南昌找工作好,还是去深圳好???哪里可以省些钱.
南昌 深圳 都有很多工作 ,但是相对来说深圳的机会更多,我在中南,今年来招聘的单位特别多,很多没招到人。基本待遇都是2000 五险 ,包吃住
当然,这是指 重点大学 的应届毕业生
如果你今年毕业的话,我建议还是年后去 你们省的重点大学去投简历 。 来学校的企业都是来招应届学生的, 比单身一人去深圳碰壁要好。
而且你现在可以想想 ,你现在去了,深圳,或者南昌,你有没有做好准备,去哪些企业 应聘,你预算多少,交通啊,地理啊 你是否了解。
如果这些都准备好了 ,再去,否则就像无头苍蝇找不到边际。
大学毕业后,怎么选择去哪个城市发展?广州,这绝对是超一线城市中最为亲民的一座城市了。它有着非常温和的气候,冬天不需要担心太过寒冷,不说像春天一般温暖,但是冬天当秋天过是完全可以的。
同时广州也有着地域性非常强的特色美食,只要你去吃过一次广州的早茶,就忘不了这里了。我就是如此,当我吃了广州的早茶、肠粉、各种汤煲以后,我发现我非常的喜欢这儿。
并且你不用担心这里的口味不适合你,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这里有着非常多的外地人,在这里,出门可能就碰上你的老乡,吃上一口正宗的老家菜。
本科毕业工作选择哪个城市不出意外的情况,我们毕业后会选择三个地方:
1,自己的家乡或省会
2,读书所在城市(这就是为什么我之前说,对即将考入的大学的学生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3,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一线城市。
大学生毕业以后去哪个城市发展比较好报告显示,包括双一流、原985、原211高校在内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去往一线城市的比例更高,为34%,超过三分之一。而非重点大学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13%。
报告显示,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北上广深为大学生毕业流向的重点城市,杭州、南京、郑州、武汉与成都次之。对于新一线城市的大学生而言,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去往一线城市的比例更高,达到34%,但也有42%的重点大学学生选择留在本地就业。
数据来源ofo小黄车,制图:城市数据团
从学历划分,越是高学历的大学生,留在本地的比例越低、去往一线城市的比例越高。
哪些城市更受毕业生欢迎?
本次报告还对八座城市的毕业生就业流向做了整体分析,并引入大学生“本地就业吸引力指数”,通过各城市中留在就读城市的大学生数量与大学生总数的比值,衡量城市对本地大学生的吸引能力。
数据来源ofo小黄车,制图:城市数据团
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上海大学生留沪比例达到70%,相比北京的大学生本地就业吸引力指数高出10个百分点,而广州的本地就业吸引力指数为45%。
新一线城市方面,成都对本地大学生的吸引力指数最高,为45%。而杭州以35%紧随其后,南京和武汉水平接近,而郑州大约为20%。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北上广深为大学生毕业流向的重点城市,杭州、南京、郑州、武汉与成都次之。
城市大学生的具体去向,各城市也显示出不同的特点。以广州、成都、南京、杭州、武汉为例:
广州大学生相对偏好省内城市,超过30%去往深圳,前往北京上海的占12%。在南京,大学生发展去向较为明显,基本以长三角为主。杭州大学生有很高的比例留在杭州。武汉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较为均衡,45%选择前往一线城市,与留在本地就业的人数基本持平。
另据《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总体稳定,得益于国家关于推动大学生毕业就业的各项政策,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稳步上升。
为抢人才,这些城市放大招
一直以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都颇受高校毕业生青睐。但近年来,很多毕业生开始尝试更多选择。与此同时,城市之间的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一些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也才采取更多积极政策留住人才。
媒体梳理相关政策发现,今年更多二线城市的留人政策不再仅仅局限于高端技术人才,而是把目光瞄准近800万大学毕业生。政策着力点也放在了毕业生最为关心的户口、住房、创业扶持等多种实际需求上,“零门槛”落户、购房租房优惠、现金补助等措施基本成为“标配”。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随着2018年秋招拉开序幕,近期包括武汉、南京、成都、长沙、西安等十多个城市相继出台应届生就业优惠政策。
例如长沙推出了毕业生购房补贴政策,对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生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六万元、三万元购房补贴。
成都市发布的《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明确鼓励青年人才落户,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两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可凭单位推荐、部门认定办理落户手续。
今年初,武汉宣布“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计划五年内留住100万名大学生,在10月11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大学毕业生安居保障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将提供首批大学生人才公寓3600余套,今后每年将建设和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五年内满足20万人的租住需求。同时,意见还提出争取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房子。
以杭州为例,今年出台的《杭州市新引进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发放实施办法》中规定,毕业后一年内在该市用人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硕士研究生每人补贴两万元,博士研究生每人补贴三万元,申请时限为自毕业之日起一年内,一次性发放。
值得一提的是,二线城市对于应届生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智联猎聘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应届毕业生签约二线城市比例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持平,而希望在二线城市就业的比例高达37.5%,高于一线城市的29.9%。从流入数据来看,一些二线城市更是不逊一线,其中,杭州人才流入率高达11.78%成为“领跑者”。
有专家指出,人才从特大城市流向二线城市,可以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中、小城市更好地发展。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彦平表示,二线城市加大人才吸引力度,与国家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和创新创业有关,人才就是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所以成为城市“必争之地”。
值得大学生们欣喜的是:越来越多新一线、二线城市意识到了年轻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将他们当成人才来看待。这种人才意识,也将为年轻大学生提供更多发展平台,赢得更多可能.
应届生刚毕业,应该去哪个城市发展更好?一、省会城市,部分经济发达城市
一般来说,如果大学毕业不想去大城市或者没有实力去大城市想回自己所在省工作,省会城市或者省内经济发达城市是很好的折中方法,接下来来谈谈回一线城市工作的利与弊,首先,生活压力会比超一线小得多,房价虽然也都在2w以上,但是起码是可以望得到的,物价也略为平缓(与超一线比),并且城市有经济实力,有大企业和众多的机关单位,发展前景是有的,但是工资一开始不会让你很满意,不过随着你能力的提升和资历的增强,你可以找到跳槽的企业或者提升到更高的职位,这样你的工资水平足够支撑一线的生活,一般稳定以后以第三档居多,基本上自力更生的话可以在30岁出头拥有自己的房子,这也是大多数人结婚生子的基础,对于夫妻两人都处在第三档,生活应该出在小康水平,属于很幸福的生活。
二、考虑城市的生活成本
物价特别是房价,是决定留下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知道北上深广的房价非常高,尽管你的专业学得不错,将来职业也很好,收入也很高,也很难承受得起现在这么高的房价。相反有些中小城市,它的生活成本相对低一些,虽然收入也相对低一些,但是至少能够支付得起当地的生活成本,能够通过努力买房定居,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三、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选择非家乡的县城
在那里环境不熟悉,亲人都不在身边,没有人脉和关系,更没有一线城市的机会,待下去会很痛苦。那么对于选择家乡小城还是一线城市呢?这要看你的个人追求。如果你不想面临太大压力,又想在父母身边,那就选择家乡。如果想要出去见见世面,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我建议选择一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