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西南大学中文在哪个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西南大学什么学校进行解释。本文目录一览:
1、西南大学文学院
2、鄙人想考研,想请教一下西南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的汉语
今天给各位分享西南大学中文在哪个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西南大学什么学校进行解释。
本文目录一览: 1、西南大学文学院 2、鄙人想考研,想请教一下西南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哪个更好一些? 3、西南大学中文怎么样 4、西南大学的中文系怎么样?其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目有哪些 西南大学文学院西南大学文学院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学风优良,享有盛誉。
其前身为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50年10月,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与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合并为西南师范学院,两个学院的国文系随之合并为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中文系。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重庆大学中文系并入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1956年更名为汉语言文学系,2003年7月成立文学院。2005年7月,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伴随着西南大学的诞生,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名为西南大学文学院,揭开了文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西南大学文学院 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和“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几代人薪火传承,文学院已发展成为学科专业齐全、学术梯队结构合理、教学工作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在国内高校文学院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学及科研人才培养基地。
在长期的发展和建设中,文学院建立了一支力量雄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拥有了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学院共有教职工99人,其中有专任教师9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4人,副教授50人,获博士学位者30人,有研究生学历者占教师人数的68.9%。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5人。现有重庆市学术带头人3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重庆市优秀青年教师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一层次人才1人、二层次人才2人,重庆市“五个一批”人才1人。一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并在国内外学术界崭露头角,担当起新世纪文学院再铸辉煌的历史重任。
按照"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的学科发展观,学院在学科建设上注重凝炼方向、搭建平台、形成特色、突出创新,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融合、队伍建设与学术环境建设等纳入学科建设大系统。在学科建设方面,原有的两个博士点:美学、汉语言文字学(与文献所共建),现有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招收文艺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学科和电影学、美学、课程与教学论、美术学等二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美学四个学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学院已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截止2007年9月,在校本科生1781人、硕士研究生362人、博士研究生4人,外国留学生3人。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汉语国际教育、影视艺术四个系,现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汉语国际教育、戏剧影视文学四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师范专业,主要为中等学校培养优秀教师,在教师教育上具有专业优势;汉语言文学(非师)为非师范专业,主要为西南大学文学院提供硕士研究生生源,毕业生多考研;戏剧影视文学为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电影、电视戏剧工作者及其他新闻出版工作专门人才。
学院现有7个研究机构:吴宓研究中心、重庆市文科研究基地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与新诗所共建)、美学研究所、西南影视文化教育与研究中心、叙事文学研究所、中国书法研究所,语文教育研究所。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教学资源丰富。学院教师主持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6项,其中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项目11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项目2项,中央统战部华夏英才基金项目3项,国家语委重点项目子项目1项,重庆市纵横向项目33项,校级项目53项。在中华书局、上海三联书店、高等教育出版社、重庆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等出版专著57部、教材44 部、编著21部、古籍整理16部,公开发表论文620余篇,其中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79篇,学科级论文69篇。
2001年以来,学院共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赵伶俐教授主持的《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2门重庆市精品课程(2004年刘明华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文学》和2005年王本朝教授主持的《中国现当代文学》),3门校级精品课程(汉语言文字学、美学原理、电影学概论)。
2004年以来,学院教师获省部级以上奖30余项,2005年熊宪光教授(排名第二)的《整体建构多层面中国古代文学史系列教材》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奖,学院教师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李怡教授《“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项(何宗美教授《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在教育部第一届至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奖评选中获奖5项,在重庆市第一至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22项,1人获全国师范院校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人获教育部“霍英东基金”教学三等奖。
学院汇聚了众多学术先贤和大师:吴宓、高亨、赖以庄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秉承他们的文化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术传统,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已培养了8000余名毕业生,很多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成为全国著名学者(如南开大学文学院曾晓渝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陈保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泉根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原院长龙泉明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导冯宪光教授),有的成为省厅级干部(如原重庆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中纪委、中组部国有企业巡视组组长滕久明,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童小平,原市委常委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罗淑芳,重庆市委常委、市宣传部长何事忠,四川省公安厅副厅长赵健,四川省广安市市长王建军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如西藏拉萨中学特级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刘树群,四川省平昌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杨廷茂,四川西充中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杨明,重庆巴蜀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中学特级教师欧平等),培养了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张鲁、《南方周末》驻京记者张者以及钟鸣、范稳、钱滨、高江、王康等著名作家,为重庆和全国的社会发展及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院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院先后与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汉语教学关系。学院每年选派3—5人出国访学进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每年接收留学生及访问学者5人左右前来留学和访学。有望继续扩大留学生规模。学院与泰国孔敬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办成为泰国示范性孔子学院。学院与泰国三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海外实习基地,每年选拔20余名学生到海外实习。随着文学院开放办学的发展,学院的国际声誉不断提升。
鄙人想考研,想请教一下西南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哪个更好一些?
西南大学的中文专业在重庆是最好的 这一点毫无疑问 不过竞争也相对比较大
重庆师范大学的中文专业和一般的地方师范差不多吧,况且有西南大学的压力,会吸纳走一部分优秀的师资
还有,这两所学校都是按语言和文学两个板块考试的,不是语言文学全考的
西南大学中文怎么样西南大学的中文系还是相当不错的,西南大学的作为一个综合性大学,又是双一流二一大学。整体实力也是比较不错的。
西南大学的中文系怎么样?其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目有哪些虽然心理学是最好,但中文系作为西师的王牌专业仍然具有较高的就业率和师资力量。我们不叫中文系,分好几类,而我也不知道你到底考的是硕士还是博士,是哪方面的研究生。现将文学院官网上的资料复制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08]文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010106美学
1、《西方哲学简史》 赵敦华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版 2003年重印
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陈先达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3、《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
4、《中国美学史大纲》 叶朗 上海人民出版社
050101 文艺学、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古代文学史》 郭预衡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3、《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 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 朱维之、赵澧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概论》
3、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或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
050403 美术学
1、《中国美学史大纲》 叶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艺术学概论》 彭吉象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3、《中国书法史》 黄敦等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
4、《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5、历代碑帖(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050406 电影学
1、《世界电影史》 萨杜尔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2、《中国电影发展史》 程季华等 中国电影出版社
3、《电影理论史评》 [美]尼克•布朗 中国电影出版社
4、《中国电影史》 陆弘石、舒晓鸣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5、《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6、杂志《当代电影》、《电影艺术》
7、《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科基地:
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重点学科: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汉语言文字学 美学
博士学位授权点:
美学
美学理论 导师 代 迅 教授
审美心理与美育 导师 赵伶俐 教授
美学史 导师 王本朝 教授
美学史 导师 刘明华 教授
美学 导师 李 怡 教授
美学史 导师 陈本益 教授
汉语言文字学
硕士学位授权点: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思想文化 导师 李 怡 教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外文化 导师 王本朝 教授
中国现当代叙事文学 导师 曾利君 副教授
中国古代文学
诗词学 导师 钟振振 教授
诗词学 导师 刘明华 教授
先秦至隋文学 导师 韩云波 副教授
先秦至隋文学 导师 张桂萍 副教授
唐宋文学 导师 刘明华 教授
唐宋文学 导师 黄大宏 副教授
元明清文学 导师 胥洪泉 教授
元明清文学 导师 何宗美 教授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语法理论与应用 导师 方有国 教授
对外汉语教学 导师 高廉平 副教授
汉语言文字学
古代汉语(语法) 导师 方有国 教授
古代汉语(训诂) 导师 胡继明 教授
现代汉语 导师 高廉平 副教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外文学关系 导师 蓝露怡 副教授
中外文学与文化 导师 肖伟胜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