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有多少两院院士,以及中国有多少两院院士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有多少个院士?
2、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是中国工程院院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有多少两院院士,以及中国有多少两院院士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有多少个院士? 2、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目前有多少人? 3、全国两院院士人数有多少 4、中国总共有多少两院院士 5、一人身兼两院院士有多少人? 6、中国有多少院士2021共计多少名? 中国有多少个院士?624位院士。
截止到2020年10月份中科院现设有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技术科学部等6个学部,现有院士797人,外籍院士91人,共有600余位院士和24位外籍院士参加本次院士大会。
中国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28日透露,据不完全统计,有50多位中科院院士担任了70多个国际科技组织的主席、副主席、理事等重要职位。
扩展资料:
国内院士选举标准:
1、领域的科学和技术体系,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样式不错,拥有中国国籍的学者、专家、研究员、教授、或类似的标题(包括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和居住在其他国家,中国的学者和专家,可以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的成员。
2、院士每两年选举一次,共不得超过60人。各学科增设名额的分配,由院士代表大会常务领导机关根据学科布局和发展趋势确定。翰林候选人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推荐,我的申请不被接受。
(1)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每次联合选举,每位院士推荐的候选人不得超过两名;3名以上院士推荐有效。本款只适用于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和其他国家的中国学者、专家的推荐。
(2)国内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一级学会按照组织制度推荐人选。这些候选人必须由其主管部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组织选举产生。
3、由各院系常务委员会组织院士评议选举。考核必须遵循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科学的考核。选举将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差额为百分之四十。每组应选举本组院士人数的一半以上。
得票不少于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省选举部拟选出的席位依次选出,并按已投的票数依次选出。选举结果由各学术部门常务委员会审核确认,经院士会议常务领导机构审查同意后,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报告。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中科院50多位院士在70多个国际科技组织担任要职
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目前有多少人?
目前还有健在两院院士15位。
1994年中国工程学院聘任了30名中科院院士担任工程院院士,1995年聘任了4名,此后没再继续,这34名“双院士”也成了“绝版”。
目前34名双院士已经有一部分人去世了,目前还有健在两院院士15位,其中一直在一所高校的有清华大学的吴良镛院士、西南交通大学的沈志云院士、北京理工大学的王越院士、北京邮电大学的陈俊亮院士、中南大学的王淀佐院士、武汉大学的李德仁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刘永旭院士等人。
健在的这些双院士都是这些学校的“瑰宝”,许多基本上曾经都当过学校或者合并前学校的校长、副校长。
这些人之中也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也有一些人被推荐为最高科学技术获奖者候选人,未来的最高科学技术奖甚至也有可能从这之中的人中产生。
两院院士性别结构
女性院士约占两院院士总数的5.01%,工程院院士中女院士占5.36%
调查发现,在我国1955-2007年当选的两院院士中,男性院士1764人,约占两院院士总数的95.04%;女院士只占极少数,仅有93人,约占总数的5.01%,比例较低。
其中中国科学院有女性院士51人,占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的4.61%;中国工程院有女性院士42人,占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的5.36%。
2007年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一份题为《我国女性从事科技工作现状》的研究报告称,我国女性占总人口的48.37%,女性科技人员约占我国科技人员总数的35%。
对比我国女性在科技人员和两院院士中所占比例发现,女性在代表我国最高层次和水平的科技人才群体——两院院士中比例较低,仅有93人约占5.01%,差异非常显著。
但是我国两院院士中女院士比例高于一些发达国家科学院女院士比例,据有关资料显示,一些发达国家女院士在院士总数中所占比例均较低,其中美国女性院士最高仅有4.1%,丹麦4%,英国2.9%,加拿大3.2%,法国3.2%。
学历构成
1、两院院士学历层次高,硕士以上的学历者过半。
调查发现,1955-2007年当选的两院院士的学历层次较高,硕士以上学历者占两院院士总数的51.37%,其中博士(含副博士)学历者占院士总数的34.12%;本、专科学历者占总数的48.57%,另外具有中专(含)以下学历的院士占总数的0.06%。
2、近四成两院院士在国外获得学位,美苏海归占主流。
调查发现,两院院士中有海外留学背景者约占院士总数的37.25%,当中约78.12%院士博士(含副博士)学位。
两院院士留学的国家主要分布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人数最多的十个国家依次是美国、前苏联、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瑞士、波兰和比利时等国。其中在美国和前苏联就读并获学位的院士人数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3、两院院士就读于国外35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院士人数最多的十所院校依次是:前苏联科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美国康乃尔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等。
4、两院院士在国外获得学位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和八十年代等时期。其中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后获得国外学位者约占海归院士总数的16.33%,当选年龄普遍在40-50岁之间。
这一数据有力地证明了改革开放之初,作为改革措施重要组成之一的选拔优秀人才出国留学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这一决策已经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以院士为代表的杰出人才,其后续效果还将进一步释放。
全国两院院士人数有多少全国两院院士人数有161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8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62人,另外中国科学院有外籍院士89人,中国工程院有外籍院士65人。不包括已故院士。
一、中国科学院共785人。外籍院士89人。其中:
数学物理学部150人
化学部127人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9人
地学部128人
信息技术科学部94人
技术科学部137人
二、中国工程院有院士862人。另外有外籍院士65人。其中: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24人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24人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07人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18人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6人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55人
农业学部77人
医药卫生学部118人
工程管理学部(58人,其中25 人为跨学部院士)
扩展资料:
“两院院士”是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统称。
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每两年增选一次。
中国工程院学部成立于1994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包括工程管理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农业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和医药卫生学部等9个学部。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士信息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工程院-全体院士名单
中国总共有多少两院院士截至2021年6月,中国总共1755位两院院士。比较知名的有白春礼、程开甲、邓稼先、杨振宁、袁隆平等。
1、白春礼
白春礼,1953年9月出生于辽宁丹东,化学家和纳米科技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首任主席。
白春礼的研究领域包括有机分子晶体结构、EXAFS,分子纳米结构、扫描隧道显微镜。
2、程开甲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
1918年8月生于江苏吴江。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教授,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国防科工委核实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及基地副司令员。
3、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他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4、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5、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
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一人身兼两院院士有多少人?截止2019年,身兼两院院士的有34位,分别是闵桂荣,李德仁,沈志云,顾诵芬,陆元九,郑哲敏,吴良镛,石元春,王越,陈俊亮,王淀佐等。
1、沈志云,1929年5月28日出生于湖南长沙,机车车辆动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2、闵桂荣(1933年6月-2021年4月28日),出生于福建莆田,中国人造卫星工程开拓者之一,航天器热控制技术开创者,工程热物理学及空间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顾问。
3、顾诵芬(1930年2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毕业于交通大学,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4、郑哲敏(1924年10月2日-2021年8月25日),出生于山东济南,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应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5、吴良镛(1922年5月7日-),江苏南京人,毕业于美国匡溪艺术学院,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中科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有多少院士2021共计多少名?截至2021年5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共计80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共计895名。共计中国院士1697名。
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即中央研究院院士,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包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著名学者,此次院士选举,比较充分展示了学术成就而非政治主张的推选理念,如民主人士郭沫若先生因为在甲骨文等考古工作方面的突出成果而获得胡适举荐并获选。
这次选举中,除了中央研究机构以外,获选人数最多的四所大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233人,华罗庚、苏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学家进入新中国第一批院士(学部委员)的行列。
1955年学部委员(后称院士)包括了自然科学领域的数学物理学部30人、化学部22人、生物学部60人、地学部24人、技术科学部36人,以及人文社会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部61人。1957年增选了自然科学学部委员18人。1980年,恢复学部委员增选,并取消了哲学社会科学学部。1994年,中国工程院开始选聘工程院士。
截至2008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1100余人,健在6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700多名,其中有一些人身兼两院院士资格,院士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根据院士章程,为维护老年院士的身体健康,在院士中实行资深院士制度,年满80周岁的院士授予资深院士称号。
资深院士享有资深院士津贴,但不担任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成员和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成员等领导职务,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和选举工作,自由参加院士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