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高考志愿表怎么填,以及高考志愿表怎么填写样本2022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高考志愿表怎么填?要全部填满吗?
2、高考志愿如何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高考志愿表怎么填,以及高考志愿表怎么填写样本2022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高考志愿表怎么填?要全部填满吗? 2、高考志愿如何填报 3、2021年高考志愿如何填报 4、高考志愿怎么填? 5、高考志愿填报流程 6、高考志愿表怎么填啊? 高考志愿表怎么填?要全部填满吗?没有规定说高志愿一定要填满。
当然如果觉得第一第二志愿肯定会录取上的话,不填报也是没事的,但是大多数考生都会填满。
高考志愿可适当参考往年的数据,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控制好志愿填报的梯度,例如一个批次报六所学校,你不能填报六所实力相当的学校,学校的梯度要拉开。同时,对于填报的每所学校的六个专业志愿,也要有梯度
高考报志愿,第一志愿一共5个。
平行志愿可报四所学校,录取原则是:
一般来讲平行志愿是指分数优先,当录取到了,先看最前面的志愿院校,如果符合录取条件就录取了,后面的就不看了。如果不符合录取条件再看下一个,够则取,不够再往下看直到最后。 平行志愿也有自然顺序。
实行平行志愿,一般不分第一、第二志愿的,也不汲及是几个的问题。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
高考志愿填报步骤:
第一步,根据位次确定大学,由于每年考生人数、试题难度、高校招生计划都可能有变化,每一年的院校录取分数线会有波动,但是排名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考生最好采用排名法对自身报考进行定位。
第二步,根据兴趣能力明确专业方向,志愿填报之前,考生要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性格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一个专业的就业率再高,如果自己不感兴趣,就很难凭借理性和毅力学好,有时连毕业都成问题,因此考生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第三步,优选目标志愿,所谓优选,就是在前两步圈定可以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后,进行组合取舍。这一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志愿更稳妥,确保每个院校的每个专业都心中有数。
第四步,根据往年录取数据做好排序,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应该将最想上、预计“门槛高”的院校放在前面,将录取几率大的院校放在后面,也就是为报考设保底院校。把握“冲稳保”大原则,“冲一冲”不要盲目乱冲, “稳一稳”要重点考虑专业及自己比较满意的高校,“保一保”要选好保底学校,避免“高分低就”。
2021年高考志愿如何填报今年的高考在万众瞩目中落下帷幕,过完高考这一关,学生们还面临着踏入大学的最后一重关卡——志愿填报。俗话说“”,志愿填报的重要性不亚于高考,是影响每一位考生人生轨迹的大事。
2021年,对于一些实施新高考政策元年省份的学生来讲,在志愿填报方面有着不小的考验。在志愿填报时,如果不懂政策、不懂规则、不懂院校、不懂专业很可能导致没有被理想的学校录取,甚至滑档、退档、落榜、复读......那么在新高考政策下,志愿应该怎么填,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才能尽量不浪费辛苦考取的每一分呢?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高考志愿填报
新高考政策下考什么?
2021年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实行“3+1+2”的新高考模式。 主要包括国家统一的高考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以及考生自己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考科目,其中,选考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考生首先在历史、物理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然后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
1、“3”即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
2、“1”即首选科目:选考的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3、“2”即再选科目: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四选二,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新高考政策下的招生录取方式
首先明确录取顺序,先进院校,其次后进专业组,专业组再次分配专业,如果专业组最差专业录取不上,那么这所大学也就录取不上。
按照方式实行。按照物理,历史,科目分别编制专业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分开录取。
一是每一批次每一阶段院校录取时,高考总分高的考生先于总分较低的考生投档;就是先从排在第一位的考生开始。
二是每个考生的平行院校志愿是有先后顺序的,计算机投档时按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顺序依次进行检索;计算机根据该生填报的1、2、3、4、5……等多个平行志愿,从第1个志愿开始依次检索,如果第1个志愿有空额就投档,如已满额,则检索第2个志愿,依此类推。
三是平行志愿实行,不补充投档;一旦投档,该生后面的志愿即失效,如果某一考生填报的所有志愿都不符合投档条件,则不能被投档。
注:新高考中,以专业组为单位填报支援和投档,每个专业组对于一条投档线,一个高校可以投N条投档线,,,而老高考中一个高校只能一条投档线。
新高考志愿填报应该怎么填
志愿填报的时候,以的方式进行填报,那么,如何理解的新志愿填报方式?
志愿填报由以“学校”为单位,变为以“专业(类)+学校”为单位,即一所院校一个招生专业(类)为一个志愿。比如原来志愿模式下,要报考北京大学的数学、物理、化学3个专业,只需填报在北京大学1个志愿单位下即可,新的志愿模式下,则需要填报北京大学+数学、北京大学+物理、北京大学+化学3个志愿单位。
新的志愿模式下,普通类每次最多可填报96个志愿,艺术类、体育类每次最多可填报70个志愿。
改革前考生填报志愿时,同一个科类,考生基本可以填报拟报考学校的所有专业(有特殊要求的除外)。改革后,考生填报志愿须符合拟报考学校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填报。
以前的志愿模式下,部分考生因不服从院校的专业调剂,而被投档院校退档。“专业(类)+学校”模式取消了专业调剂,考生不必担心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也不用担心出现“因不服从专业调剂而退档”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专业对身体条件、语种等另做要求,考生即便被投档,高校也可能因考生不符合招生章程中的规定而退档。
下面以普通类本科批志愿设置为例,对比一下改革前和改革后志愿设置的变化
志愿填报的变化
每年高考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同一分数在省内可能达到几千人,所以了解很有必要。
改革后,总成绩相同的考生投档时按以下规则排序。
对于普通类专业类别,依次按考生语文数学两科之和、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首选科目单科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最高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次高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投档;如仍相同,比较考生志愿顺序,顺序在前者优先投档,志愿顺序相同则全部投档。
对于艺术类、体育类专业类别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依次按考生文化成绩、语文数学两科之和、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首选科目单科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最高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投档;如仍相同,比较考生志愿顺序,顺序在前者优先投档,志愿顺序相同则全部投档。
志愿填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志愿填报系统是“一个批次(段)一保存”,而不是全部批次填报后统一保存,考生每批次(段)填报志愿后,必须点击“保存”按钮进行志愿保存,否则所填志愿无效。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志愿。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填报志愿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志愿填报。
3.考生应增强自身信息安全意识。志愿填报要由考生本人操作,不要让他人代为操作。请考生不要将密码设置得过于简单,并妥善保管密码,不要将密码告诉他人,以防被他人篡改志愿,影响录取。因考生本人泄漏密码或由他人代为填报而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承担。
4.考生要按照志愿顺序填报平行志愿。在进行志愿保存时,所填志愿序号必须连续,中间不能存在为空情况。例如填报本科批志愿时,始终未填序号1(第一行)的院校及专业,而跳过去直接填了序号2(第二行)的院校及专业,志愿填报系统不予支持。
5.多名考生使用同一台计算机填报志愿时,每位考生填报志愿后一定要点击“安全退出”按钮,并关闭所有显示本人信息的页面,否则,后一位考生所填报的志愿信息可能会覆盖前面考生的志愿信息。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同时打开两个或两个以上填报页面,以免发生错误。
6.考生在上网填报之前应先填好纸质《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志愿填报草表》(届时可从省教育考试院官网下载打印),尽量不要在网上一边思考一边填报。这样既可以提高网上填报志愿的效率和准确度,同时又避免造成网络堵塞。考生登录系统后20分钟内无任何操作,再次进行操作时,系统会进行“考生未登录”提示,或被强制退出系统,且未进行保存过的志愿不会保存。考生须重新登录系统进行填报。
7.考生应尽早上网填报志愿,避免因网络、供电等原因而影响志愿填报。
8.对填报志愿中系统给出填报有误提示,考生应从批次(段)、计划性质、报考科类、院校代号、专业代号、选科要求、性别要求,器种、唱法或舞种要求和本人情况等几方面逐一查找出错原因。如果志愿信息存在错误无法进行确认,请在修改信息后再进行确认,否则可能导致志愿信息无效或不能体现本人最终意愿。
9.平行志愿的检索顺序就是考生所填报的1、2、3、4、5……志愿顺序,所以考生一定要精心安排志愿顺序,把最心仪的志愿填在靠前的位置。
10.平行志愿间没有拉开梯度,将多个平行院校间的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提高填报成功率。
11.尽量多填报志愿,考生应充分利用选择机会,多数量,有梯度的填报志愿。
12.报考的志愿应符合考生的外语语种、身体条件等因素,以符合高校招生条件,所以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认真查看高校招生章程。
#2021高考志愿填报#高考志愿填报
高考的独木桥都度过了,在志愿填报这一环,万不可让12年的努力白费,多一份慎重就多一份稳定,多一份了解就多一份选择,距离志愿填报还有一段时间,在此期间认真研读政策,了解志愿填报方式,才是助力自己走进心仪大学的正确方法。
高考志愿怎么填?高考志愿怎么填?
四点建议分享给大家:
第一、高考分数出来前需要明确专业方向,不要盲目追求当下的热门专业。
这些热门专业到底是不是适合自己,需要理性分析,结合综合测评结果,优势领域兴趣爱好,自身特点,就业资源,家庭条件等因素;
第二、提前了解特殊类招生,及自身是否享有相关政策。
确定未来报考批次,政策意味着机会,在高考志愿填报阶段,比别人多一次机会就多了一分进入名校的机率;
第三、分数公布后,综合考虑城市和学校。城市和学校决定了你之后的关系圈和人脉圈。
所以选择大学其实也是选择接下来几十年要生活的城市。这样的时间跨度下,就最好不要离父母太远了,因为孩子会长大,父母会老去,整体来说,优先考虑离家近的省会或者区域的中心城市;
第四、对所选院校进行筛选及排序,根据院校的录取规则、招生章程等排除不宜报考的院校。
根据近三年的详细数据,划定院校及专业的报考风险等级等,最终确定报考方案。最后时刻关注网报时间,在对应批次指定时间去指定的报考平台进行志愿填报。
高考志愿填报流程高考志愿填报流程:
1、阅读招生计划
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有些高校对填报志愿的要求以及一些有特殊规定的院校和专业进行了提示,考生一定要全部阅读。
2、拟定志愿草表
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再按志愿草表上的内容上网填报,可以减少在网上反复修改的次数,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3、登录指定网页
登录省招办指定网页,打开浏览器,输入网报网址,如果网络管理员已经将网报地址设置为浏览器的主页,打开浏览器就可以啦。
4、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名是考生准考证上的14位报名号数字,第一次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要输入初始密码,初始密码是考生本人的身份证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再点击“登录”按钮即可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
5、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
填写联系地址和电话,阅读考生须知。首次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时,计算机屏幕上会出现修改密码、填写联系地址和电话及阅读“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的界面。考生必须按要求修改初始密码并填写联系地址、电话等信息。
考生应仔细阅读“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了解操作流程和相关要求以后再执行“修改”操作。考生只有正确完成本界面操作后方可进入系统进行其它操作。
6、选择批次填报志愿
先在网页上点击“填报志愿”按钮,选择要填报的批次进入填报页面,例如,你要填报第一批本科志愿,就点击“第一批本科”,进入第一批本科志愿栏,按志愿草表上的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填到一本志愿栏内。
填完一本志愿后,如果你还要填报二本志愿,就点击“第二批本科”,进入第二批本科志愿栏填二本志愿。不同批次不同序号的院校志愿和不同序号的专业志愿要填到对应的志愿栏,每个志愿要与志愿栏一一对应,千万不要错栏错位。
7、检查核对
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输入完毕后,点击“下一步”按钮,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将你填的代号转换成相对应的院校和专业,屏幕上会显示你填报的院校名称和专业名称。这时候,要阅读屏幕上的提示信息,仔细核实显示的学校和专业是不是你想要填报的。
如果不是,或出现红色字体显示的“无效院校”或“无效专业”就说明填错了代号,一定要按正确的代号更正,要不然就张冠李戴了。如果要修改或补填志愿,可以点击“上一步”按钮,返回到填报界面进行修改或补填。
8、保存志愿信息
检查志愿信息无误后,点击“保存”按钮,只有点击了“保存”按钮,填报的志愿信息才会储存到网报系统中;不点击的话,志愿信息就保存不了,等于没有填报志愿。每一个批次的志愿填好后,都要点击“保存”按钮,保存这个批次的志愿信息。
9、查询志愿,退出系统
把需要填报的各批次志愿全部填报完毕后,点击“查询志愿”按钮,可以全面查看各批次志愿填报情况,检查所填批次、院校、专业志愿是否完整准确,是否存在无效院校志愿或无效专业志愿。如果没有问题了,点击“安全退出”按钮,退出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关闭填报志愿的浏览器页面。
10、修改志愿
考生可在截止时间之前随时登录系统使用“填报志愿”与“查询志愿”功能。特别提醒考生的是,修改志愿后一定要点击“保存”,否则修改无效,多次修改志愿以考生最后一次保存为准。修改密码与联系方式:考生可在截止时间之前随时登录系统使用“修改密码”及“修改个人信息”功能进行修改。
高考志愿表怎么填啊?志愿设置——
一本、二本设4个平行志愿,高职设8个平行志愿
文科、理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和第三批的高职(专科)均设置“平行志愿”。第一批、第二批中设置4个平行志愿院校,第三批中设置8个平行志愿院校。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以及愿否接受该校未填专业调剂录取的选项。
投档录取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将进行“征求志愿”,征求志愿也为“平行志愿”。第一批征求志愿院校设3个,第二批征求志愿院校设6个,第三批征求志愿院校数量不限。每所院校设置3个专业志愿。
零志愿,提前批与艺术类,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休闲体育,不设置平行志愿,仍按原志愿设置办法填报。填报艺术类院校(专业)志愿、体育类专业志愿,可以兼报除提前录取批次外的其他批次专业。
填报时间及内容——
志愿分两次填报
第一次填报时间为5月1日至15日,也就是考前填报。填报的内容为:(1)零志愿: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单独设置一张志愿表);(2)艺术类本科专业、体育类本科专业;(3)被列入提前批招生的本科院校志愿(含公安、军事院校专科志愿);(4)本科第一批院校,可填报4所平行的院校志愿;(5)本科第二批院校,可填报4所平行的院校志愿。
第二次填报时间为7月下旬,填报除公安、军事院校专科志愿以外的全部高职(专科)志愿。填报的内容为:(1)艺术类高职(专科)专业、体育类高职(专科)专业志愿;(2)被列为高职(专科)提前批招生的院校志愿;(3)第三批的高职(专科)可填报平行的8所院校志愿。
科目组设置——
分文史类和理工类,设六个科目组
三个文史类科目组:除共有的语文、数学、外语、综合能力测试(适合文科),分别以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划分科目组。
三个理工类科目组:除共有的语文、数学、外语、综合能力测试,分别以物理、化学、生物划分科目组。
填报志愿相关规定——
“综合能力测试”以20%计入总分
今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仍单独填写志愿表,作为“零志愿”录取。每位考生只能选填一所(北大或清华),凡填报北大或清华志愿表的考生,仍可填报《2009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志愿表》。“零志愿”未被录取,不影响考生提前批次和第一、二、三批次填报志愿的投档录取。
报考普通高校的考生,年龄、婚否不限;军事、公安院校按规定分别有报考年龄和毕业生性质等要求。
凡填报本科志愿的考生,必须参加“3+综合+1”五门文化科目考试;只填报高职(专科)志愿的考生,须参加“3+综合”四门文化科目考试。无论报考本科或专科,“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均以20%计入总分。